自1985年中国出现第一张银行卡以采,目前我国已有61发卡机构,发行银行卡超过4亿张,受卡网点也已超过13万个,特约商户超过10万个。巨大的业务量要求有与之匹配的业务处理能力,包括交易处理系统及配套的投诉客词Bgyg系统。1993年金卡工程启动,1994年10月选定12个试点城市,正式开始跨银行联网工程,各地银联经过近10年的发展,对银行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97年10月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成立,随后,建立了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中国的银行卡开始了实现全国性跨银行联网通用的历程,益卡工程进入攻坚阶段。
金卡工程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高,牵涉层面厂,不测因素多。在一个标准下,统一全国所有银行的金卡系统,保证每一台ATM、POS都能联网通用,保证每一银行卡都能跨行通行,实施工程复杂度极大。笔者自1993年起一直从事银行卡技术开发、银行卡联网的工作,曾参与过广东银联(包括香港银通)、深圳银联、杭州银联、江苏金卡、昆明金卡等十多个国内金卡工程的实施,本文根据近10年的亲身实践,对金卡工程实施中常见的问题作一些基本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完善谈一些想法。
一、金卡联网工程实施中常见的关键性问题
1.各地对技术规范标准的理解及执行并不统一。
虽然已有《银行卡联网联合规范》,但各地的执行程度不一、理解方式也不一样。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加密解密标准未统一。如有些地方银联的 Pin BIOCk格式仍在执行着标准化改造前的旧标准,并不是按规范中指定的 ANSI X9.8的 2种格式来操作,在处理旧标准卡的4位密码时常出现“前补零”与“后补零”的混淆;有些地区MAC块的构造标准不同,域与城之间是否加空格也不一致。
(2)卡号、账号的取法不统一。按照规范,二磁道信息中分隔符”=”之前的都应算作是卡号,其中最后一位是检验位,但有些地区要求对不同银行的卡片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包括截取某些卡的卡号时,要么去掉1位或2位,给代理行增加了困难。也影响了代理行开通该顶业务的积极性。
(3)末使用好统一的地区编码。在交易信息报文中,本来统一的地区编码可以用来很好地判断和解决异地卡交易的收费问题,但由于各地的填法不一,有的仍在采用自己定的一套编码,有的则将地区代码都填为0000,造成了无法识别异地卡交易,甚至会将本地卡交易误判为异地卡交易,遭到了持卡人的投诉,影响了银联的对外形象。
(4)冲正机制来建立好。自动冲正体系是体现一个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环节。能减少很多人工处理工作量。有些代理行系统能处理超时后自动产生冲正,而有些银行系统则不能,非要等Late Response后才能发现超时,因为没有交易超时监控机制;有些发卡行系统能处理未产生回应就收到的冲正清求,待确认有成功的 Late Response后再对原交易进行账务冲正, 有些银行则无法处理,甚至会出现账务差错。
2.各地业务操作规范不统一。
(1)在处理ATM提款业务时,有些银行或地区是先出卡、后出款,而有些则是先出款、再出卡,对客户在不同地方跨银行使用ATM提款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容易产生纠纷。
(2)在处理POS消费业务时,有些银行或商户要求信用卡也需输入客户的卡片密码进行检验,而有些则不用;同样一张卡。有些地方要求与身份证同时使用,有些则不用,客户客易产生不理解。
(3)在ATM上做账户余额查询时,不同银行机器画面提示的字句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是否“透支”这个概念上解释不同。
3、太多的各方利益要照顾。
商户POS重复摆放的现象无法得到根治,因为虽然已有各地银联的直联POS,但只能解决国内卡的问题,如果要照顾各家银行的国际信用卡收单业务,目前只有允许各行铺设自己的POS。如果由银联统一处理国际信用卡的收单,则所得利益如何分配才合理?有些商业银行已投资完成了与VISA、MasterCard等国际组织的直接联网清算,如何弥补损失?
各家银行都不太愿做ATM代理行业血,因为一台ATM的设备及维护费用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加上各行都不愿垫付现金。手续费收入不足也难以弥补垫付现金和自助设备的使用及维护成本。
4,POS的入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处理。
联网后的POS设置有2种方式,一种为直联式,即POS属于银联管理,交易直连银联的POS系统。由银联再将交易转发给发卡行;一种为间联式,即POS仍属于收单银行,交易要先上送收单银行系统,发现为他行卡时再转发给银联。直联POS的问题较少,但也存在着银联的管理人力不足及响应不及时的问题;间联POS的问题则较多。虽然POS已按终端规范进行改造过,但由于不同银行的软件系统不一样,操作起来总有不一样的地方,各银行对商户的培训也是肯定不同的,所以造成了自收单行都要重复开发POS软件、而商户操作和培训还不统一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