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IC标签事实标准,竞争日趋白热化(下)
作者:日经BP社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5-05-18 10:18:28
摘要:【图文】IC标签事实标准,竞争日趋白热化(下)
也可使用Auto ID Center的代码
作为IC标签相关的标准化团体,主要以欧洲企业和大学为主体的“Auto ID Center”目前处于领先地位。也有很多业内人士把“Ubiquitous ID Center”看作是Auto ID Center的“势均力敌的对手”。但是,坂村教授则不同意这一看法,他认为“Ubiquitous ID Center与Auto ID Center并无冲突。也无意打跨对手”。
坂村教授认为,Ubiquitous ID Center与Auto ID Center主要有两大区别。第一,规定保存在IC标签中的代码标准的代码体系不同。Auto ID Center使用名为“EPC(电子产品代码)”的独自的代码体系(代码为96位)。Ubiquitous ID Center所使用的是名为“uID(泛在ID)”的代码体系(代码为128位),也是独自的规格。uID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继续使用在流通领域中常用的“JAN代码”等现有的代码体系。
uID使用Ubiquitous ID Center制定的标识符对代码种类进行识别。比如,希望在特定的企业和商品中使用JAN代码时,在IC标签代码中写入表示“正在使用JAN代码”的标识符即可。同样,在uID中还可以使用Auto ID Center中的EPC。
第二个区别是根据IC标签代码检索商品详细信息的功能。Auto ID Center的最大前提条件是经过网络。而Ubiquitous ID Center还设想了离线使用的标准功能。
Auto ID Center和Ubiquitous ID Center在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的功能方面基本相同。Ubiquitous ID Center使用名为“读卡器”的装置,将所读取到的ID标签代码发送到数据检索系统中(图)。数据检索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Ubiquitous ID Center的“地址解决服务器”来识别代码。如果是JAN代码,就会使用JAN代码开发商--流通系统开发中心的服务器信息,检索企业和商品的基本信息。然后再由符合条件的企业的商品信息服务器中得到生产地址和流通渠道等详细信息。
Auto ID Center也设想了根据保存在IC标签中的EPC,依次由网络上的多个数据库收集详细信息。
除此之外,Ubiquitous ID Center还设想了不通过互联网就能够检索商品详细信息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具备便携信息终端(PDA)的高性能读卡器。预先把商品详细信息保存到读卡器中,即便不接入互联网,也能够了解与读卡器中IC标签代码相关的商品详细信息。坂村教授说:“如果必须随时接入互联网才能得到相关信息,那么其方便性就会降低。如果最多只限定2万种药品等商品的话,将所需信息保存到PDA中就可以了”。
谁先达到实用水平,谁就将成为最终的事实标准
不过,在业务应用方面两者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比如,日本北海道一家名为春雪SABURU的食品加工厂在生火腿运输箱上就嵌入了IC标签。通过IC标签、利用本公司的服务器来管理产品的原产地和生产者的信息。零售商的负责人和顾客了解产品质量时可以读取IC标签代码,然后通过互联网检索服务器的信息。这种应用无论使用Ubiquitous ID Center还是Auto ID Center的哪一种规格都可以实现。著名剃须刀制造商美国吉列公司也在今年第一季度作为Auto ID Center的实验构筑了使用IC标签的商品管理应用。估计使用Ubiquitous ID Center的规格也可以实现这种应用。
已同时加盟两个中心的佳能首席研究员近江和明认为:“Ubiquitous ID Center和Auto ID Center,无论哪一方如果在某个领域达到了实用水平,那么其规格成为该领域事实标准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一旦在某个领域开始采用一种规格,那么其他规格就很难再挤进去”。(全文完,记者:栗原 雅)
作为IC标签相关的标准化团体,主要以欧洲企业和大学为主体的“Auto ID Center”目前处于领先地位。也有很多业内人士把“Ubiquitous ID Center”看作是Auto ID Center的“势均力敌的对手”。但是,坂村教授则不同意这一看法,他认为“Ubiquitous ID Center与Auto ID Center并无冲突。也无意打跨对手”。
坂村教授认为,Ubiquitous ID Center与Auto ID Center主要有两大区别。第一,规定保存在IC标签中的代码标准的代码体系不同。Auto ID Center使用名为“EPC(电子产品代码)”的独自的代码体系(代码为96位)。Ubiquitous ID Center所使用的是名为“uID(泛在ID)”的代码体系(代码为128位),也是独自的规格。uID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继续使用在流通领域中常用的“JAN代码”等现有的代码体系。
uID使用Ubiquitous ID Center制定的标识符对代码种类进行识别。比如,希望在特定的企业和商品中使用JAN代码时,在IC标签代码中写入表示“正在使用JAN代码”的标识符即可。同样,在uID中还可以使用Auto ID Center中的EPC。
第二个区别是根据IC标签代码检索商品详细信息的功能。Auto ID Center的最大前提条件是经过网络。而Ubiquitous ID Center还设想了离线使用的标准功能。
Auto ID Center和Ubiquitous ID Center在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的功能方面基本相同。Ubiquitous ID Center使用名为“读卡器”的装置,将所读取到的ID标签代码发送到数据检索系统中(图)。数据检索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Ubiquitous ID Center的“地址解决服务器”来识别代码。如果是JAN代码,就会使用JAN代码开发商--流通系统开发中心的服务器信息,检索企业和商品的基本信息。然后再由符合条件的企业的商品信息服务器中得到生产地址和流通渠道等详细信息。
Auto ID Center也设想了根据保存在IC标签中的EPC,依次由网络上的多个数据库收集详细信息。
除此之外,Ubiquitous ID Center还设想了不通过互联网就能够检索商品详细信息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具备便携信息终端(PDA)的高性能读卡器。预先把商品详细信息保存到读卡器中,即便不接入互联网,也能够了解与读卡器中IC标签代码相关的商品详细信息。坂村教授说:“如果必须随时接入互联网才能得到相关信息,那么其方便性就会降低。如果最多只限定2万种药品等商品的话,将所需信息保存到PDA中就可以了”。
谁先达到实用水平,谁就将成为最终的事实标准
不过,在业务应用方面两者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比如,日本北海道一家名为春雪SABURU的食品加工厂在生火腿运输箱上就嵌入了IC标签。通过IC标签、利用本公司的服务器来管理产品的原产地和生产者的信息。零售商的负责人和顾客了解产品质量时可以读取IC标签代码,然后通过互联网检索服务器的信息。这种应用无论使用Ubiquitous ID Center还是Auto ID Center的哪一种规格都可以实现。著名剃须刀制造商美国吉列公司也在今年第一季度作为Auto ID Center的实验构筑了使用IC标签的商品管理应用。估计使用Ubiquitous ID Center的规格也可以实现这种应用。
已同时加盟两个中心的佳能首席研究员近江和明认为:“Ubiquitous ID Center和Auto ID Center,无论哪一方如果在某个领域达到了实用水平,那么其规格成为该领域事实标准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一旦在某个领域开始采用一种规格,那么其他规格就很难再挤进去”。(全文完,记者:栗原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