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其他  >  正文

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中国软件咨询网
日期:2010-05-24 09:32:10
摘要:尽管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前景很好,但由于当前物联网相关高端技术还有待突破,也还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大量的应用还需时日。物联网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将涉及规划、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国家层面相应配套政策。另外,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关键还要靠大量企业一起进行推动,同时也需要消费者的全面接受,人们对更高层次舒适方便的生活的追求催生了物联网这个概念的诞生。并推动了这个概念及产业的发展。
   一、问题提出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当前社会和产业界热切关注的词汇,与此相关的物联网概念股在股市中也非常受捧,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怀疑以及对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探寻。但突然而来的过度热捧不免令人思索,物联网是即将到来的又一场新兴科技革命,还是业界对它的一度炒作?物联网离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远?尽管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对于我国扭转长期锁定在产业链低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发展新兴产业。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不过一旦概念炒作脱离实际太远,反而会拔苘助长。延缓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因此,本文旨在认清我闻当前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优势、需要克服的难题,并对该产业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进行探析。以期为现实中的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二、发展现状

  目前对物联网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通过传感技术赋予物品“智慧”,使物品间按指令相互关联,将物品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从而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

  1.物联网发展历程简介。最早是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此后在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4年,物联网因其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即时交流,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热门技术。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也拉开了物联网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序幕。而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迫使相大国家正在试图通过发展与“物联网”概念相关的新技术。世界各国把其当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领域。让其成为推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重大力量,将本国的经济发展从泥沼中拉回到正轨。当今的经济形势为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大展宏图奠定了重要基础。

  2.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分别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据工信部透露。到目前为止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在这个全新产业未来发展中。我国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在传感领域目前走在世界前列,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尽管如此。今后仍需加大对物联网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要极力避免当初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得不付出的巨大代价。

  三、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优势分析

  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具有如下优势:

  1.规模优势。如果仅仅实现数字化而实现不了“物”之间的互联互通,那么数字化的“物”就会变成信息孤岛。就物联网自身的特性而言,是必须形成规模的,否则难以形成一个智能运作系统。而当前制约物联网产业上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本价格。规模上不去。成本就很难降下来:成本降不下来,规模也很难能扩大,如果规模达到巨额数量以上。每只标签的成本甚至能控制在1美分,规模成本优势将能突破制约物联网发展的价格瓶颈。作为一个具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长期保持着令世界瞩目的较高的经济增速,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巨额数量规模的消费。当物联网应用普及后,规模成本所带来的优势能更好地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物联网的推广又会驱动经济发展,为其他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一旦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中国在世界面前带来话语权。

  2.产业化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多城市都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保证经济增长,但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资源的逐渐匮乏,亟需新能源产业或者新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来支撑下一轮的发展,物联网产业正好提供了这个契机,使整个市场的注意力转移到虚拟网络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上来。对物联网投资的战略不仅能够保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在新经济增长模式上获得先机。

  未来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传感器制造、芯片制造、设备制造、网络服务、网络运营、软件开发以及服务商等环节。尽管当前物联网产业的技术还不成熟。而且也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并将之在生产及生活中全面应用,但是国内所具有的广阔的市场规模,以及所拥有的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使得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数能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在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先选择物联网产业的产业链环节中相对成熟的技术进行转化应用,同时也可以将这些产业链中的环节嵌入到国内其他产业中进行整合应用,从而加快我国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速度。

  四、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在应用领域研究方面,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真正要迎接物联网时代。前进的道路还是曲折的。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

  1.高端技术缺乏,影响国际标准制定竞争。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该技术。无需人的干预,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但用户对RFID的热情似乎并没有业界期待的那么高。标准、成本和技术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阻碍RFID发展的三大问题。目前在国内提供RFID服务的大部分都是国外厂商的代理集成商。这些公司都坚持着自己的标准。各系统间不能互联互通。让RFID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尽管代理集成商都在极力拉拢用户,并承诺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但由于一套RFID系统售价一般都在上百万元。而大型RFID系统售价则要几百万元,在标准尚未确立之前。谁也不敢大规模部署某一标准的RFID产品体系,一旦与标准不符,投资就打了水漂。在物联网最核心部分——传感网芯片的研发上,国内RFID仍以低端为主,高端产品多为国外厂商垄断,80%以上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仍需要进口,高端技术缺乏无疑将对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产生影响。并严重削弱我国在该产业上的话语权。此外。RFID仍属于新兴科技的一种。在一些行业应用新技术时,除了考虑实用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外。也会特别重视同业经验,在没有其他成功经验可作参考的情况下。对引入RFID的态度也就趋于保守。目前这些问题让大部分用户感到无所适从。

  由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各企业盈利状况并不见佳,各地政府虽有支持的声音,但没有实质的资金支持。让风险投资资金的进入也心存顾虑,这也影响到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速度。迫切需要政府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出台相应的政策,并对本国物联网相关企业更多地进行资金扶持。实行产学研全面联动,在核心技术上进行全面突破,最终将该产业的主导权控制在国内企业手中。

  2.信息安全难以保障。射频识别是物联网中很重要的关键技术,由此可能将引发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

  第一。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要保证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信息。可一旦别有用心的人中途截获这些个人信息。就难保隐私的泄露。以及利用这些信息非法牟利。

  第二。物联网通过实时的数据交换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但同时也将个人偏好数据,更甚者是反映内心深处需要的数据暴露无遗。但对个体而言,不知道掌握这些数据的人会拿这些数据做什么,根本无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泄露,也无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用于对自己不利的地方,从此将难逃来自制造商、零售商、营销者等的强制监视之下。当然,政府和执法部门也能将该技术用于监视公民行动。

  第三。在物联网时代。基本的日常管理都将由人工智能处理,为了牟取利益而从事物联网病毒的人将会更甚与互联网。一旦受到病毒的侵扰,就将可能导致工厂停产,社会秩序混乱,甚至于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虽然现在物联网所带来的威胁还没有成为现实,但不无道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真正有效的解决。物联网就只能是一个概念,无论它的市场价值有多高。那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因此,未雨绸缪对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还是非常必要的。在还未大规模推广使用之前,就从技术、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并加强对物联网使用的监管。

  3.污染及能耗影响严重。目前在互联网世界中,大量无谓的信息处理。正在消耗看似取之不尽的计算能力。消耗大量的电能。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美国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物联网被看做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根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中国的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一旦当物体能够大量的“说话”,将比现有的互联网“制造”更多的信息,需要进行巨量的数据计算和处理。因此,在未来的物联网中。需要及时规划好、控制好信息的采集和流向。同时也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区分和筛选,弄清楚究竟哪些数据是有益的、哪些是没用的、或者哪些是非常关键的。

  五、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物联网被预计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极力避免当初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得不付出的巨大代价,未来发展所选择的路径必须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1.商业模式创新。物联网产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缺乏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成熟清晰的商业发展模式。尽管有业内专家基于产业长期发展角度预测认为产业链上游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可能最先获益,但究竟哪些公司可以从物联网产业中获益仍无法确定。物联网产业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

  在当今社会,一种商业模式既可以统摄未来的市场。也可以挤垮当前的市场。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成功需要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支撵。在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中。有60家的大部分收入都源于这样一个商业模式:公司通过向某一类客户收取少量费用或提供免费服务,来吸引足够数量的同类客户,然后再依靠他们来大量吸引另一类客户,而后者贡献的收入将大大超过公司获取和服务前者的成本。“免费”就是这样的一种商业模式。它所代表的正是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商业未来。因此,当今的网络商业模式中的免费策略仍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谷歌和百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旦公司突破传统思维。接受价格并非完全取决于产品成本的观念。新的机遇就会突如其来。那么。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初期,可以先通过免费服务吸引大量用户的关注和使用,并逐渐将其中的一部分升级为付费的VlP,以更好的增值服务作为交换。不管怎样,当今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一个产业能否繁荣兴盛,不仅要看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前景,更要看其所采用的突破传统思维的商业发展模式。

  2.构建通道。实现产业互通互联。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都早已成熟或基本成熟,下游的应用也早已以单体的形式存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一定要以应用为先,它需要嵌人到其他产业里共同发展。需要构建一个好的通道。正如焦点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角色和任务一样,通道的作用不仅只是联系物联网产业的上下游,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动。促进物联网产业链的沟通协调和发展;更重要地是。加强横向联系。实现跨专业、跨行业的联动,真正方便终端用户的使用。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会随着通道作用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因此。要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就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通道,保证通道的持续成长,并让其带动产业链或者说推动产业链共同发展,实现产业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加速产业间融合,这是物联网成功的重要保证。

  3.整合产业链,促进产业间融合,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地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以国际代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把引进外资进行加工贸易或积极主动地接受发达国家企业的外包订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向产业链的高端攀升。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正在努力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借助我国当前在物联网产业应用研发上所具有的同发优势,从应用的角度去思考,继续从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有效利用国内市场自身的力量去开启庞大的物联网应用市场,在这场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并通过自身的高技术能力和强大的品牌优势占据物联网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

  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关键还是在一些领域的具体应用,哪怕是在最简单的产业链环节上的应用。只要能够应用起来,技术、市场、人才都会因此而集中。通过借助物联网技术,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的高效率的重组和融合,实现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的发展,加速带动其他应用领域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和融合,逐渐将国内的一些产业链带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从而真正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六、结语

  尽管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前景很好,但由于当前物联网相关高端技术还有待突破,也还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大量的应用还需时日。物联网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将涉及规划、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国家层面相应配套政策。另外,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关键还要靠大量企业一起进行推动,同时也需要消费者的全面接受,人们对更高层次舒适方便的生活的追求催生了物联网这个概念的诞生。并推动了这个概念及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