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光环到执行环节——EPC/RFID实施中的三个标准化维度
毫无疑问,随着RFID/EPC在沃尔玛、吉列、微软、IBM等大公司以及美国国防部、FDA等政府的推动下,实施RFID/EPC以改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消除管理的黑洞死角已提上国内众多企业的战略议程。但在同时,我们要注意到这些企业在RFID/EPC系统的投资回报、实施效果上还有诸多疑问,更多的将目光集中于传统的RFID闭环应用,那么国际上这些大企业是怎样通过RFID/EPC技术提高开环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我们又如何从RFID/EPC系统为我们所带来的实时信息中最大获益呢?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EPC的实施过程伴随着三个标准化维度,企业必须要系统考虑RFID实施中的标准化架构,才能实现EPC/RFID对协同商务的最大支持,进而从供应链的效率提升中益。
三维标准化是什么?
各行各业因为信息化程度不同,对于标准化的接受程度也不同。但在整个供应链信息化进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应该是以物品编码为突破口和主线的,对数据(包括编码、数据元和数据字典)、报文(ebXML、PML等)和流程这三个纬度的标准化。企业对这三个纬度的标准化也是从编码到数据,再由数据到报文,最终到流程的这样一个由线到面再到立体的标准化的过程。GTIN、EPC的编码标准化在这三个维度与各自行业的信息标准相结合,如:快速消费品GCI ECR、高科技行业RosettaNet等。
图1 EPC/RFID标准化的三个维度
怎样三维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
EPC在实施过程中,数据是否真实有效、数据在异地异系统之间的交换处理能力决定了EPC能否发挥它实时透明的魔力。数据标准化的目标就是保证信息流的一致性,这是三维标准化的第一步。
EPC系统可分为物理层、中间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物理层是EPC系统的RFID物理环境构造,包括标签、天线、读写器、传感器、仪器仪表等,以及运行EPC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包括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服务器等。中间层是基于EPC标签的物流信息采集的中间件和应用程序接口,中间层对读写器所采集到的EPC标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信息预处理(解码、防冲撞、多通道信息去重、信息过滤、分类)后将信息传送到网络层或应用层的数据接口。网络层是提供资源目录和物品信息服务,包括提供物品编码解析、资源目录的ONS对象名解析服务的查找、发现、定位、验证机制、PML消息报文数据交换、物品EPC对应物品信息的访问服务(EPCIS)。应用层是EPC后端软件及企业应用系统,形成可企业个性化使用EPC的应用系统。包括企业信息管理软件,分析统计及报表生成;专用领域应用软件,满足行业应用的个性业务需求;网站商务平台,方便供应链节点信息的注册、查询及交互等信息服务;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应用中EPC基础设备的硬件与其他系统的协同工作。
在EPC系统的四层中,无论是无线电信号还是网络传输,我们可以发现始终贯穿其中的是EPC所标识的产品的数据,因此,产品的数据标准化是基础性的。
数据标准化主要包括三部分:产品惟一性标识、产品分类代码和产品属性描述信息。EPC自身只是一个国际标准化的产品惟一性标识,产品的具体信息标准化还需要结合行业的标准。
以国际快速消费品和零售业的GCI标准和半导体、IT、通讯业的RosettaNet标准为例,在产品惟一性标识上都采用了EAN.UCC系统的GTIN(全球贸易标识代码),并在未来都支持采用GTIN的下一代编码也就是EPC代码。产品分类代码上以上两大标准都采用UNSPSC/GPC作为其分类标准。联合国标准产品与服务分类代码(UNSPSC)是最初由联合国开发,现在由UCC管理,在国际上通用的产品分类代码。在EAN.UCC体系中,全球产品分类(GPC)继承发展了UNSPSC,进一步细化了对产品属性的描述。目前那些产品线庞大的国际大公司和参与到全球贸易的公司都意识到产品分类的重要性,纷纷采用国际分类标准作为自己品类管理的依据。
在产品的属性描述信息上,可分为产品的数据/技术字典和业务/贸易字典两大部分。数据/技术字典包括产品的描述、计量、日期、技术参数等产品本身的信息,业务/贸易字典指产品用于交易的价格、订单号、所在批次这些用于贸易和物流的信息。
图3 GCI与RosettaNet的产品数据标准化
报文标准化
报文是数据交换与整合的手段,报文标准化才能使贸易伙伴间的格式互通、数据互动起来,这是三维标准化的第二步。
EPC规范了对所识读物品描述的报文格式,即实体标记语言(PML)。实体标记语言分为PML Core和PML Extension两部分,PML Core是PML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在自动识别基础设施中为传感器所得到的数据的交换提供一种标准的格式,PML Extension用于整合非自动识别基础设施所产生的信息以及来自其他来源(包括商务方面)的信息。
PML Core专注于来自EPC系统的RFID标签、传感器等基层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而怎样将这些第一手的“事实”数据用好,还需要与业务层面相关的报文标准相整合成为PML Extension。
在业务层面的电子商务报文标准,目前已有ebXML、RossettaNet、cXML等一系列具有行业特性的XML数据描述语言。我们可以看一个RossettaNet与PML标准相整合的例子,来说明怎样整合的。
上面的实例中,应用EPC读写器所采集的温度、日期、物品EPC编号、读写器EPC编号(即位置信息)与应用RossettaNet的订单号、订单确认、货运方式、订单日期等信息通过出库时间关联起来,实现了物流数据与商流数据在信息流的统一。
流程标准化
数据、报文标准化完成后,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数据能一一对应报文的“栅格”,构成了数据交换的二元平面。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要在不同商务平台之间进行B2B商务,怎样在供应链的何时、何点应用以上两个标准化工具,怎样把以上两个标准化能综合应用起来,构成企业的立体应用,这就需要三维标准化的第三步――流程标准化。
以一个简单的定单交易为例,其中包括了定单内容的传递和对定单的处理。前者属于数据交换,后者属于流程交易。当买方企业把定单用基于XML的格式传给了其供应商,那么它们之间就完成了定单的数据交换。接下来,买方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对定单的应答过程构成了定单的流程交易。对于买方企业系统来说,它对定单事件的处理流程可能是这样的:如果定单被承诺,它将采取某种措施;如果定单被拒绝,它将采取另外的措施。买方企业系统里,定单被承诺的形式,可以定义为供应商的确认回复,或者是供应商一定时间段内的不回复(这时系统表示默认)。如果供应商对定单的处理流程跟买方企业的一样,那么流程对话完成,交易实现。然而,事实上,大部分企业间的流程规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供应商系统中约定一段时间内的不回复表示拒绝,显然,这庄交易肯定不能做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买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了实现交易,就必须彼此沟通,通过利益均衡,定出一个折中的可行的标准接口流程。但要实现多对多的交易,以上一对一的专用接口标准就已经不能胜任,一个行业公定的、基于XML数据交换标准的、描述企业间商务流程交易的标准框架成为必需。
目前,面向流程的电子商务标准有RosettaNet、GCI等,总体而言还比较少,因为它的产生需要所在行业高度的电子协作才能拉动对此类标准的需求,这种电子协作需要行业内的多数企业或者具有领导地位的若干企业合作才能实现,并且要涉及到标准应用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因此较难达成一致标准。
总之,EPC/RFID可用于多个行业、多种产品,这是毫无疑问的。RFID/EPC要超越数据采集的层面才能有良好的投资回报,即在实际应用中,EPC标准必须在电子商务层面上与行业信息标准像结合,如快速消费品业的GCI标准、半导体通讯IT业RosettaNet标准、金融业IFX标准、医疗业HL7标准等等。 企业应用EPC提升价值,需要有三维标准化:1、基于行业的、公定的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2、标准的文件/报文格式(Messaging Format)。3、行业纵深的、标准参考的业务流程定义(Process Defination)。只有在三个维度上都有成熟应用时,EPC才能发挥最大效应,否则有可能是错误数据在系统中的快速放大。 其中,流程标准化涉及BPR(业务流程再造),最难实现,需要行业内的多数企业或者具有领导地位的若干企业合作,才能实现。EPC为整合这三个维度的标准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
三维标准化基础之上企业的个性化应用
在三个维度的标准化基础上,企业应挖掘对数据价值的提取,将业务数据和流程数据融入BI,DSS,CRM等数据分析、商业智能系统。
目前,在开环供应链信息标准应用匮乏的情况下,很多闭环RFID应用就关注了这点。比如说日本和上海一些服装店采用RFID技术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北京工人体育场RFID门票系统,将RFID信息与顾客信息、积分信息甚至顾客的行走路线信息结合起来,创造更加量身定做的CRM系统,增强客户的优质服务体验。
标签和阅读器经常被错认为是EPC/RFID的业务目标。但事实上,EPC/RFID的业务目标深入企业内部,只有把原始数据应用于企业工作流程中才有意义。HP副总裁Lampman在第三届EPC/RFID高层论坛上介绍HP的RFID经验时曾说:“采用RFID技术获得的回报与在整个流程中用这种标签信息的次数成正比。”也就是说,企业更应关注能使EPC/RFID数据应用于整个业务流程的应用,不能仅仅简单的将RFID标签“即拍即发” ,在流程中读取EPC/RFID数据的次数越多、用这些数据分析并指导业务实践越多,你的企业回报越多。
在未来开环供应链中,有了以上三维标准化的支撑,企业的神经网络有能力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全流程,安装了RFID/EPC这个实时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企业的大脑――ERP、BI将实时互动起来。正如我们人一样,多读多看才会多思考,RFID/EPC带来的海量实时数据会有助于决策层做出更有效的判断。通过RFID/EPC为我们带来的“细节数据”,厂家可以更加精益化生产、商家可以更加体贴的细节关怀、物流配送更加即时。
三维标准化的意义
虽然很多人认同“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信息化”,但仍有不少人把标准化看作一种强加的外部约束,一种不利于项目进展的“反向”力量。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对把标准体系局限于管理标准的认识误区。其实,应用标准绝不是只对领导和标准化部门有意义。标准化包含了很丰富的应用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项目建设应该有很实际、甚至“实惠”的意义。根据信息系统工程中的“70-30”原理,数据、报文这样的基础标准和流程标准这样的应用标准对于我们完成70%的工作(如可行性研究、规划、系统分析和设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直接告诉我们“要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所以,标准化的三个维度是“指导性”和建设性的,并且可以评估衡量企业的信息标准化水平。
未来的物联网高度依赖真实数据,如果企业在以上三个维度上没有做好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只能是错误数据在IT系统的快速放大,ERP逻辑失效,企业应用接口的混乱管理与重复投资。
市场经济的源动力就是以让企业能以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利润,RFID/EPC乃至整个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导向离不开这个原则。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在资本层面上的购并、合作等变动之后,IT系统的整合对很多CIO来说是件漫长又痛苦的事。而企业有了以上三个维度的标准化的基础,无论更换任何一个系统架构都没有不会给业务带来太大的威胁,所以三维标准化对设计一个可变的、面向服务的框架结构(SOA),以最小成本构建随需应变的业务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CEO决定是否实施RFID/EPC系统是一个战略问题,而CIO和各业务部门怎样实施好RFID/EPC系统,使它为企业提升效益,降低成本,就是一个执行的问题。RFID/EPC是一个必然趋势,提上每个企业的战略议程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不能为了强调战略而不重视细节或执行力,同样,也不能为了细节或执行力无法落实就使战略让位甚至退位。
三维标准化就是你的EPC/RFID执行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