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分析
1背景
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即近场通信技术。它与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一脉相承,是一项利用13.56MHZ 的频率的电波作10cm以内短距离通信的技术。通信的速度有106kbps、212kbps、424kbps几种,可以从中选择,其可以被利用为手机、数码相机、PDA、个人电脑、游戏机等各种电子器具间的10cm以内且最高速度为212kbps的无线通信。
随着RFID的深入推广和NFC技术的不断发展,NFC经由小额支付领域内普及,正在其他金融领域的应用中崛起。
2 NFC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2.1NFC在小额支付上的应用
近十年来,国外的NFC技术的发展颇为迅速,尤其是在小额支付应用的探索上,例如电子钱包、电子货币在公交车票、娱乐体育门票,以智能卡和手机为载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国外,法国、德国、美国等地的运营商以及设备制造商也就移动支付业务进行着相关的测试,并获得成功。06年,飞利浦、诺基亚等公司在德国宣布,经过为期十个月的现场试验后,NFC技术开始投入商业。与此同时,非赢利性的行业协会 ――NFC论坛也正式成立,用来推动NFC的发展和普及,促进NFC技术的实施和标准化,确保设备和服务之间协同合作。
在我国,NFC技术的运用在近两三年里的发展也尤为显著。继广州、上海、北京之后沈阳、淄博等许多城市也先后推广使用了市政交通一卡通。这一应用与市政府补贴政策紧密结合,成功的简化了公交程序,降低了公交系统成本,受到了广大市民欢迎。
不论中外,RFID都是以最实用、简单和成熟的 NFC小额支付中开始得到应用的。但是,在信用卡、银行卡上的推行显然要复杂一些。原因在于,涉及金额大,还有如何协调金融机关和其他企业的利益协调以及金融监管、交易风险等方面。尽管这样,一些发达国家在积极推行金融业务。我国也有些金融应用的探索,但是由于我国与那些国家相比,金融业务几乎完全操作在政府管辖的范围内,国家强调统一管理,尽管有很多国外先进技术可以引进和实施,但是很难实施。目前有些金融、通信企业在搞标准和试点,但金融应用实施的步伐要比国外先进国家慢许多。不知这些与利益集团相关的工作什么时候才能理出一个头绪。
除了上述金融完全公有化的体制问题之外,还有对信息安全认识上的问题。例如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当初设计、制作和发行中过分强调信息安全的结果,做得比较封闭,功能以及二次开发等无法进行,目前仅适合于机场等典型应用,无法普及。本来是政府掌控的居民信息卡,应该广泛用于医疗、年金、等各种社保,以及公共服务领域,但是这些最基本的应用只好留待第三代居民身份证去解决了。这些应用几乎都和金融有关,也属于金融领域。但二代证只有个人身份信息,这种范围是非常狭窄的。在二代身份证出台之前,已经有很多外国公司提示身份证可以实现而且应该多功能应用,但公安部考虑到“国家安全”等理由拒绝了这些建议并且把国外技术拒之门外。目前医疗保险改革将把过去的蓝皮“医保证”变成RFID卡,这是一项重大改革,但是未能与同样基于RFID技术原理的二代证结合起来,不得不认为是一种缺憾。另外退休证、年金证、残疾者证、学历学位证等等凡是涉及公共事业和金融的证件不能与居民身份证和编在一起,不仅仅是财政浪费、使用不便上的问题,而且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目前销售假证、假公章的犯罪个人、团伙屡禁不止的现象在于证件不能利用统一的高科技证件的现状所致。一卡多用已经成为目前证卡发展的一种趋势,这是在今后我国证卡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上不得不考虑的。
2.2NFC手机的推广
目前许多应用试验已证明,NFC技术应用在增加供应链透明度、节约时间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热点主要集中在物流仓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城市智能交通、生产制造等领域。而 NFC的下一个应用热点将是手机和汽车电子产品。
将非智能卡嵌入到手机中,既利用手机的便携性和处理功能,又利用非接触智能卡的信息交换功能,该技术可轻松实现电子支付、数据下载等多种功能,手机与非接触智能卡的结合是大势所趋。NFC 技术与传统的智能卡技术规范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支持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也就是可以把你的手机变成一个读卡器。这为移动增值业务的应用开辟了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