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识别系统在计生工作中的应用方案
本产品主要应用于信息安全如考勤,网络身份认证和个人重要生物信息存储,解决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电子签名等用户身份合法性确认的关键问题。
一、系统设计方案
1、价值作用
①防止育龄人群冒名替查现象,造成计划外怀孕、生育,杜塞违法生育的源头;
②全程跟踪持证人员的孕情,防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导致违法流引产现象发生,降低出生婴儿性别比;
③严格工作职责,防止工作人员弄虚作假,事后无法明确追究工作人员责任;
④及时、全面掌握村、乡镇进站的真实情况,便于实时调度工作;
⑤数据批量处理、高效率、高精准;
⑥可实现异地进站,大大减少各类证件的使用及核对过程;
⑦节省人力成本与各类证件费用支出,提高机关单位公务廉政。
2、功能特点
①直接导入使用现有统计系统数据。
②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使用虹膜,能快速、准确识别当事人身份真伪;使用身份证可以读取数据到数据库中,调取妇女信息。
③实现权限管理,人性化设置软件功能;
④即时打印查体结果,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⑤实现多类查询、汇总,进站查体情况一目了然;
⑥快速形成汇总表格、打印输出。
3、应用过程
①育龄妇女初次使用该系统孕情查体时,持身份证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读出身份证信息,核实是本人后当场照相(或存取现有的二代身份证上面的相片)、录入虹膜信息
②以后生殖健康检查时,持第二代身份证(或手工录入编码)到电脑调出个人信息,虹膜自动识别人员身份并孕查,检查结果输入电脑后保存,并打印查体表单(也可直接用虹膜在本单位内调取个人信息)。
③软件可随时查询出一段时间内已查人员或应查体没有查体人员名单,自动完成各类汇总,指导、调度工作。
④对育龄妇女进站时,保留进站记录(时间、操作员、孕查结果等)。
4、系统组成
1、利用现有计生内部局域网
2、系统软件,虹膜机、二代身份证读卡器。
3、计算机电脑
软件终生免费升级使用,可根据本地具体实际工作对软件进行修改完善;
二、运行步骤
1、设备安装好后,导入数据表,对软件进行条件设置。
2、数据采集,一是虹膜信息采集,二是相片采集,采集时一定要注意本人的真实身份。
3、孕情检查的运用,调出本人一切信息,通过虹膜认证是本人后,把检查结果保存到机器中,同时打印出一张检查报告单。
4、可以对检查情况,根据时间及单位进行明细与汇总分析,明细出哪个村没有检查的具体名单及数字。同时也可以查出检查的具体结果情况,是怀孕多长时间,能通过怀孕时间,能明细出各村某一时间段将要出生的小孩,能查出各类检查结果情况。
5、系统分成两种形式使用
A.联机使用:
可以同时进行验证采集及妇查,可以验证后把结果保存在临时表中,妇查完后录入检查结果存入数据库;本系统带有语音提示。
B、单机运行:
{$page$}
6、系统主要特点
A、运用现有统计数据库,无需二次录入数据,系统运用SQL网络数据库,导入数据表后,即可实现网络化运用管理,同时留有省妇女管理系统的接口以备省里数据升级时用。
B、运用最新虹膜采集器技术,运用380万象素照相专用的摄像头,采集的相片远远高于普通摄像头采集相片的清晰度,可以自动调焦距与亮度。
C、设置工作人员权限,根据不同工作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实现权限管理,责任明确;能够实现数据库加密,工作人员无法修改底层数据,避免用VF数据库基层工作人员就可以修改底层数据,使上级主管部门无法掌握真实的基层数据信息,即使操作了底层数据系统也将作非法记录删除。
D、系统根据工作需要,方便基层工作,运用三种形式使用本系统:
(1):手工录入,通过录入妇女编码调出妇女信息,运用本系统
(2):虹膜录入,通过虹膜直接调用妇女信息,运用本系统
(3):利用二代身份证调用妇女信息,验证虹膜,运用本系统
E、能够实现省市县各级随时调度基层工作情况。通过现有的计划生育内网实现数据传输,传输查体结果,县市可以自己汇总,明细各乡镇,县区当前时间段的具体情况。
F、虹膜信息可以实现加密,在每个育龄妇女第一次采集数据录入信息后,数据即实现加密,以后不可以修改、删除、增加。(以防采集其他人虹膜信息,冒名进站,工作人员做假)
G、对于保存到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备份表也可以备份正个库,也可以根据需要备份恢复某一段或某一个表的数据。
三、技术参数
接 口:USB2.0高速,工作温度:0-40℃
使用方式:桌面,手持,三脚架,自定义
眼睛角度:≤45°
注册时间:1秒
环境湿度:0-85%
识别时间:0.1秒
操作提示:语音向导和光学引导
工作距离:130-180mm
精 确 度:FAR<0.0001% FRR<0.1%
环境光强:0-5000Lux
尺 寸:320mm×75mm×65mm
工作电压:DC+5V USB供电
图像标准:优于国际标准ISO/IEC19794-6:2005
工作电流:最大400mA,待机200mA
照明方式:红外照明ANSI/IEC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