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电子信息化建设在"九五"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结合煤炭工业实际需要,重点进行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监控、自动控制与企业管理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纳入安全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程。作为RFID技术的领先者,我们采用了国际最新的SUPER-RFID技术,开发了 "煤矿安全生产井下人员、设备分布自动识别管理系统",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台阶、上水平带来了新的契机。
5.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原则
(1) 实现井下坑道作业面工作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使系统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
(2) 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考勤作业、人员进出限制等多方面的信息查询。
(3)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立刻可以知道坑道作业面工作人员的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4) 安全事故发生后,通过本系统的移动识别装置,可在事故现场10米范围内探测到是否有人存在,便于救护工作的及时展开。
(5) 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6.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依据
(1)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2) 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7.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特点
(1) 高度自动化。系统能自动检测井下坑道工人经过该监测点的时间、地点信息,并自动实现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
(2) 先进的通信系统。安装在井下各通道的识别系统,实时向网络服务器传送相关人员通过的数据,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干预。
(3) 完备的数据统计与信息查询软件。系统软件具备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工人通过坑道的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系统,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分析系统,显示并打印各种统计报表资料,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
(4) 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性设计。系统产品采用坑道壁挂式设计,无需在坑道进行现场施工,并保证系统在恶劣环境下24小时连续正常运转;
(5) 完善的异常情况(包括无效感应器、失效感应器进入)报警呼叫系统配置。
8.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遵循"统一发感应器、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按准许上岗人员和班组实行"一人一感应器"制,该感应器可视为"上岗凭证"或"坑道准入证"。具体方案如下:
(1) 煤矿生产单位在所有坑道中均安装一定数量的信号收发器,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以满足辐射区域为准。
(2) 煤矿生产单位向有关人员颁发并装备感应器,感应器安装在安全帽的合适位置。
(3) 发感应器时将感应器所对应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等登录在系统数据库中。
(4) 安全生产部门对该感应器进行授权后即生效。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有资格进入作业面的坑道,感应器的时效、失效、挂失等,以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
(5) 进入坑道的人员必须佩戴装有感应器的安全帽。当此人经过坑道的识别监测点时,立即被系统识别,并通过系统网络的信息交换,将此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信息传输至井上安全监控中心记录,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如果感应的感应器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6)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定位,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
9. 针对矿井的实际情况,我们解决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产品应用于矿井的技术难题:
一、 设备本身在井下安全运行问题
针对井下的特殊环境和工作特点,我们的设备(信号收发器)做到了:采用全金属外壳,结构牢固,防撞、防震。
全密封设计,防水、防潮、防腐、。
二、 设备的运行绝不能影响井下的安全问题:
设备具备超低功耗,峰值功率小于1毫瓦。
三、 系统在井下的工作电压小于直流18V的问题
四、 设备适应矿井上和井下各种不同的安装环境问题
设备具有非常高度抗干扰性,对安装现场基本无要求,即保证设备运行的高可靠性,又大大简化了安装个维护工作量。
五、 整个系统设计成为"傻瓜型",对用户的技术要求极低,具有简易可调的功能、故障的自动巡检功能等等。
六、 坑道内简易施工和安装问题。
产品采用在井下直接壁挂式,接入直流电源及网线连接头即可,同样对今后井下检测点的变更和添加一样非常方便轻松。。
七、 故障处理的简单化
当有机器产生故障,用备用机器直接替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