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小米SU7将支持多款手环设备NFC解闭锁车辆(IOTE早报2024-05-06)

作者:RFID世界网
日期:2024-05-06 09:12:22
摘要:IOTE早报
关键词:IOTE早报

1.小米SU7将支持多款手环设备NFC解闭锁车辆

 

小米汽车日前发布“小米 SU7 答网友问”,涉及超级省电模式、NFC 解锁、提前预热电池设置方法等。小米汽车官方表示,小米SU7的NFC卡片钥匙非常便于携带,可实现车辆解闭锁等功能。此外,小米SU7也支持设置为车钥匙的小米手环。目前支持小米Watch S3。当为其开通 NFC 钥匙之后,即可作为车钥匙解闭锁小米 SU7。

 

值得关注的是,在5月初的OTA升级中,官方将支持多款手环设备通过 NFC 解闭锁车辆。

 

据悉,在使用这些手环设备解锁车辆时,用户需要将手环靠近车辆上的NFC读取器,读取器会读取手环中的信息并触发相应的动作,从而完成车辆的解锁或锁定。除了手环设备外,小米SU7还支持其他多种车钥匙解锁方案,包括实体遥控钥匙、NFC卡片钥匙和手机蓝牙钥匙等。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障车辆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使用这些手环设备解锁车辆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用户需要确保手环设备的NFC功能已经开启,并且手环与车辆已经进行了正确的配对和设置。此外,用户还需要注意避免将手环设备长期置于高温环境或接触高温电器件等,以免影响手环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2.可拉伸电子皮肤实现稳定压力传感

 

现有的电子皮肤会随材料拉伸而降低传感精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可拉伸电子皮肤,解决了这项新兴技术的一个主要难题。这种电子皮肤很有弹性,为机器人和其他设备提供类似人类皮肤的柔软度和触摸灵敏度,有助其执行需要极高精度和控制力的任务。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物质》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电子皮肤就像人类皮肤一样可以伸展和弯曲,以适应人体运动。新开发的电子皮肤无论拉伸到何种程度,其压力反应都保持不变。这是该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

 

电子皮肤技术可以感知接触带来的压力,让连接的机器知道需要使用多大力,例如在抓取杯子或与人接触时。但是,当传统的电子皮肤被拉伸时,读数会受到影响并产生误差,影响传感器感知压力的能力,这可能导致机器人过度用力。

 

此次研究的关键是一种创新的混合响应压力传感器。传统电子皮肤要么是电容式的,要么是电阻式的,而混合响应电子皮肤则同时采用了两种压力响应。研究人员完善了这些传感器,并将它们与可拉伸绝缘材料和电极材料相结合,实现了电子皮肤的创新。

 

在演示中,研究人员利用电子皮肤的可伸缩性,制造了可改变形状的充气探头和抓取器,执行各种基于触摸的敏感任务。例如,用充气皮肤包裹的探头能准确捕捉人体的脉搏波,放气后的抓取器可牢牢抓住不倒翁而不会掉落。该设备还能用适当力度压在酥脆的玉米卷上,而不会压碎它。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可拉伸电子皮肤有望成为机械手的关键组件,能够像人手一样柔软灵敏。它可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例如,装备这种皮肤的机器人能检查病人脉搏、为病人擦拭身体或进行身体按摩。此外,还可用于灾难救援,让这种机器人在地震或建筑物倒塌等灾难现场搜索伤者和被困者。

 

3.“蚂蚁级”精细感知!南开团队成功研获神经形态人工触角

 

触角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能够精准感知微小振动、磁场方位、重力方向或化学刺激,其感知灵敏度可与人类皮肤相媲美,甚至在一些特殊功能上超过人类。然而,相比于模拟哺乳动物的感觉器官,如何模拟昆虫触角这一高灵敏、多功能的“探测器”,一直是仿生电子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

 

昆虫触角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为新型仿生传感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设计蓝图。受此启发,南开大学徐文涛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神经形态人工触角系统,实现了类似蚂蚁触角传入神经的触觉感知和磁场感知功能。

 

神经形态人工触角系统模仿了蚂蚁触角传入神经的形态结构、编码策略和感知功能。该系统采用具备三维柔性结构的电子触角传感器实现了对振动、形变和磁场的高灵敏检测,并利用吸附二维纳米片的柔性人工突触器件实现了对传感信息的类神经处理。传感器阵列和突触器件阵列的连接方式模拟了生物感受器和感觉神经元的架构,传感信号的编码方式模仿了生物机械感受器的脉冲编码策略,最终在神经形态硬件中实现了传感信号时空特征的识别。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高效率、低功耗地处理传感数据,还可高灵敏地感知压力、纹理和磁场。通过装载于移动机器人或交互式设备,该系统在轮廓识别、纹理识别、材质分类、磁场导航、非接触交互等多种任务中,均表现出接近或超越人类感知能力的性能。

 

该工作利用神经形态硬件与仿生传感器模拟了昆虫触角传入神经的感知原理和信息处理机制,代表了仿生感知领域的里程碑,有望增强人类感知世界、与外界交互的能力,对于先进机器人、增强现实、智能交互、柔性电子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该研究团队计划将软体执行器与神经形态人工触角系统进行集成,以实现感知运动一体化与主动触觉探索功能。

 

4.日本宣布造出世界首个 6G 设备:演示显示比普通 5G 手机快 500 倍

 

5 月 5 日消息,近日,日本多家电信公司联合宣布开发出世界上首个高速 6G 无线设备。

 

其数据传输速度高达每秒 100Gbps,是 5G 峰值速度的 10 倍,是普通 5G 智能手机目前下载速度的 500 倍以上。

 

据悉,自 2021 年以来,DOCOMO、NTT 公司、NEC 公司和富士通一直在开发这款设备。每家公司负责以下研究和开发部分。

 

尽管目前传输距离有限,测试仅在 100 米范围内,但预计随着技术进步,设备尺寸和成本将降低。

 

对于普通人来说,提到 6G,最基本的一个感觉就是它会比 5G 更快,目前业内普遍认为 6G 通信能力将达到 5G 的 10 倍以上。

 

专家表示,6G 在 5G 基础上,将从服务于人、人与物,进一步拓展到支撑智能体的高效互联,并且 6G 将推动沉浸感更强的全息视频,实现物理世界、虚拟世界、人的世界三个世界的联动。

 

工信部发布关于 2023 年第四季度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显示,5G 手机用户文件平均下载速率超 144Mbps,固定宽带用户访问网站的平均首包时延为 0.08 秒,观看视频的平均首次播放时延为 0.55 秒。

 

5.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科学家李飞飞打造“空间智能”创业公司

 

据报道,斯坦福大学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正在建立一家初创公司。该公司旨在让AI能像人类一样对视觉信息进行高级推理。消息人士表示,这将是该技术的一次飞跃。

 

据了解,李飞飞正在建立的这家AI公司,已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者包括硅谷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和李飞飞去年作为科学合伙人加入的加拿大公司Radical Ventures。

 

在描述这家初创公司时,一位消息人士指出,李飞飞上个月在温哥华举行的TED2024大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讲,她在演讲中表示,研究的前沿涉及算法,这些算法可以合理地推断出图像和文本在三维环境中的样子,并使用一种称为“空间智能”的概念来执行这些预测。

 

李飞飞表示,其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正试图教会计算机“如何在3D世界中行动”,以响应口头指令。她表示,AI对空间智能理解的进步,正在催化机器人学习,使我们更接近让AI能与世界互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