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发文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万亿蓝海乘势起飞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栖息地,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伴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数字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与必然,其正在朝着有温度、会感知、能思考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快速发展,城市数字化转型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围绕总体要求、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以及保障措施5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政策频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蓬勃发展
智慧城市在我国发展十余年,已成为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选择。智慧城市的建设由国家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积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各城市广泛参与、各行业企业通力合作,以确保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更加稳健。
从国家层面来说,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012年,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
2014年,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要求,“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型智慧城市”。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8项重点任务。
2022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强化新型智慧城市统筹规划和建设运营”。
……
在这些综合性政策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下,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得到了有效的引导和监管。
前景广阔,万亿级蓝海市场蓄势待发
当前,数字化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中,智慧城市的发展越来越细分化,从居家生活、购物消费、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到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重点领域,各式各样的数字生活新形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加速融入城市生活,促使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得以迅速推进,其市场规模也保持着稳健增长。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市场预测,2023-2027》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为8754.4亿元人民币,其中基础设施及物联设备投入达到4953.3亿元人民币,占总体投入的56.6%;软件投入为2207.2亿元人民币,占总体投入的25.2%;ICT服务投入为1594.0亿元人民币,占总体投入的18.2%;较2022年的市场投资规模有所提升。
同时,IDC预计,到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11858.7亿元人民币,2023-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8.0%。
图源:IDC
AI赋能,智慧城市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AI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在智慧城市领域,AI技术在城市应用中的精度、准确度以及场景的泛化能力均有了大幅提升,让城市治理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实现城市“治”理真正变成城市“智”理。
自2022年底ChatGPT的发布,AI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伴随着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其以更为泛化的能力和无限的想象,在城市规划、政务服务、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展现出惊人的应用潜力,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赋予智慧城市往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等方向升级演进。
当前,AI大模型已在“城市治理”、“政务服务”、“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并有了实质性结果。比如,在政务服务领域,科大讯飞依托讯飞星火大模型在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打造了数字政府大模型,其具备咨询问答推理准、政策文件解读全、线上办事流程快等能力,企业群众办成一件事效率可提升3倍。
又比如,在城市治理领域,华为基于盘古多模态大模型构建治理感知助手,通过慧眼识事能力,快速识别“占道经营、违规停车、交通拥挤、井盖丢失”等数十种城市治理场景事件,事件发现周期由10分钟降至1分钟。
有数据统计,到2040年,生成式AI每年可为全球经济带来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增长。城市作为产业竞争的最前沿,伴随着大模型的到来,给城市的智能化升级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未来AI模型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将更为广阔。
写在最后
回到开头提到的《指导意见》,其提到了一个名词“全域数字化转型”,即充分发挥数据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整体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这是《指导意见》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当下,在数字化时代里,智慧城市正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未来,我们也相信,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将逐步变为现实,智慧城市也将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