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谷爱凌带着国内的智能设备出国比赛时,国外没有相应的物联网卡怎么办?

作者:物联传媒
日期:2022-02-15 11:10:14
摘要:中国制造的智能设备,要怎样接上不同国家运营商的网络,来保证在不同国家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智能设备

随着谷爱凌近日在冬奥会上以高难度的动作逆转夺冠,谷爱凌在中国的人气越来越高,网络上各种蹭谷爱凌的文章层出不穷,笔者对此非常看不惯。

image.png

而笔者跟这些人显然不一样,作为物联网行业中的一员,笔者更关心的是,像谷爱凌这些经常需要去国际比赛的运动员,他们日常使用的智能设备,在国外是如何接上运营商网络的?万一因为智能设备没网,而影响了他们日常训练和比赛怎么办?

由此可以看出,笔者是真正关心谷爱凌,不是想要蹭她概念的。刚刚那个问题或者可以这么问,中国制造的智能设备,要怎样接上不同国家运营商的网络,来保证在不同国家的正常使用?

image.png

国内智能设备出口的问题

笔者之前的一篇文章讲过,在国内,智能设备如果需要联网,一般要嵌入一张国内运营商的物联网卡进行计费。可是一旦去到了国外,就没有了国内运营商的网络,智能设备也就无法联网。

有人会说,那你装一张国外的物联网卡不就好了吗?且不说费用和便捷性的问题绝大部分国外物联网卡的制式与规格都与国内生产的智能设备不适配,这是第二个问题。

三是缺乏集中化的计费系统,中国企业布局全球时,需要拥有一个统一的集中化计费系统去统计跨国使用的流量。

四是售后服务流程,一旦设备出现任何网络连接问题,需要有及时的售后服务。

所以,这些问题成了国内的智能设备出口的困处。但是,有困难的地方就有机会,国内有厂家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解决方法之一:来一张“全球SIM卡”吧

针对上述问题,有企业推出了能自由切换各国运营商网络的全球SIM卡,通过整合全球云通信平台,设备、网络(移动运营商、移动虚拟运营商)等,为中国物联网企业“出海”提供有竞争力的一站式连接管理方案和流量服务,实现设备快速连接、降低设备连接成本。简单来说,这张卡具有以下4大优势:

image.png

图片来自公司官网

全球覆盖。网络覆盖全球170+国家和地区,全球合作运营商100+,且能实现一个国家多运营商覆盖,能一站式满足企业的全球业务拓展需求。

更优网络。支持2G/3G/4G,网络覆盖广,速度快,稳定可靠。可帮助客户实现快速接入、全球连接,并可以享受当地资费。

SIM卡形式灵活。支持标准SIM,Micro-SIM,Nano SIM,贴片卡等多形态SIM卡,可以适配各种卡槽,能满足物联网企业不同应用技术、产品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

可定制、易管理。可为物联网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完整的全球连接方案和流量套餐,资费更具竞争力。与此同时,可通过后台对SIM卡流量和IoT连接进行生命周期管理,监控SIM卡状态等,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解决方法之二:在智能设备生产时加入一个“云通信模组”

据悉,这种模组兼容cloud SIM和eSIM方案,无需SIM卡即可实现全球连接;采用标准miniPCI接口模块,支持全球3G/4G/5G网络,轻松实现全球通用;这种模组聚焦大流量广域连接场景,可广泛应用到 M2M 多个领域中,如商业零售、运输物流、车联网、工业检测等。即插即用,硬件和连接服务一体化,实现稳定连接的同时,易集成易维护易运营。和传统的SIM卡模组相比,它具有以下3大优势:

image.png

优势1:硬件综合成本更低。免插SIM卡,无需配SIM卡槽;内置AP,支持边缘计算;可兼容传统模组硬件;方便管理,远程运营和维护成本更低。

优势2:通信更安全。无需预留SIM卡槽位,整机性能更优;可实现一站式全球连接,插电即联网。

优势 3 :流量成本降低5 0% 以上,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全球流量可按需打包采购,流量成本低、成本结构灵活;全球统一管理,易管理易运营易收集数据。

写在最后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应该逐渐摆脱出口那些靠与第三世界国家打价格战来争夺市场的低端产品,而要逐渐成为一个高端世界工厂,做他们不能做的产品。比如在即将到来的世界物联网浪潮中,中国公司不仅要争取赚到智能硬件的钱,还要争取能赚到软件与线上服务的钱,比如通过这种云通信模组去赚取国外用户持续的流量费与云平台运营服务费用。相信凭借自身供应链优势与科技发展优势,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终究会打造出一个甚至几个类似Jasper这样的世界物联网平台公司。

时间来到2026年意大利冬奥会,戴着装有云通信模组的智能手表的谷爱凌充满自信,因为她的手表网络信号没有因为在国外而受到丝毫影响。乐于助人的她看到其它国家选手因为手表没网苦不堪言,于是拿出了一张全球SIM卡给他们。国外的选手感激地接过SIM卡后,只见卡上出现了他们日常使用产品上经常出现的几个大字—“Made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