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搞懂: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4.0…
真正的互联网,可以说是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政企互联网的统称。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人口红利趋近结束,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接近饱和状态。此时,人们开始发现,与其在消费互联网这个红海里继续厮杀,不如考虑一下寻找新的蓝海。
互联网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吧?就是Internet,因特网。大家天天看新闻、聊微信、打游戏、追剧,上的都是它。
它是1969年美国人发明的,一开始用于军事目的,只是一张小型专用网络。后来连接了几所美国大学,变成民用。再后来,连啊连,连啊连,不断变大,成了全球性的网络。
进入21世纪之后的这二十年,我们亲眼目睹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见证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后,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让互联网变得无比强大。(因为触手可及了嘛。)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是同一张网,只不过访问方式有点独特而已。
注意,我们普通用户平时接触的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准确来说,只是“真正互联网”的一个分支,称之为“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主要是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它的存在价值,是帮助人们在衣食住行、社交娱乐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
真正的互联网,可以说是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政企互联网的统称。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人口红利趋近结束,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接近饱和状态。
此时,人们开始发现,与其在消费互联网这个红海里继续厮杀,不如考虑一下寻找新的蓝海。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转移到产业互联网和政企互联网上。
其实,一个巴掌拍不响,产业互联网和政企互联网自身也有很强烈的发展欲望。
以产业互联网为例。
什么是产业?制造业、农业、能源、物流、交通、教育、通信等等,这些都是产业。(产业就是行业,所以产业互联网也不时被叫成行业互联网。)
马化腾前几天刚说,“产业互联网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载体” 。啥意思?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这就是BAT们天天喊的“互联网+”呗。说白了,就是利用自身的数字技术优势,去“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更直白一点,就是说:“我就是互联网,我有‘大力金刚丸’,我要给你们‘赋能’,你们赶紧抱紧我,一起发大财...”
互联网怎么就给产业赋能了呢?我们就拿现在喊得最凶的工业互联网来说吧。
工业互联网这几年可以说是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三天两头开大会,隔三差五上新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工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也通常是体量最大的产业之一。
来,送你一段官方表述:
工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一共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人类进入了机器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人类进入电器时代,生产方式进入自动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生产方式变为电子化。?这次革命也被称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我们有了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
不管是英国,还是德国、美国、日本,都是工业革命的受益者,利用转型的机会迅速崛起并领先。
现在,我们再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转折点,来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门口。
这次革命,会带来什么呢?又将是哪些国家,能够把握住这次革命转型带来的崛起机会呢?
众所周知,公元2000年前后,全球爆发了多次金融危机,各国经济都受到了沉痛的打击。
尤其是大家吹嘘的高科技产业,泡沫最大,遭受的打击最大。相反,工业和制造业在危机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抗打击能力。
于是,各国开始重新对工业制造业引起重视。
首先是德国。
众所周知,德国是欧洲老牌工业强国,一直都以发达的工业科技和完备的工业体系著称于世。德国对工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当然有自己的小算盘。
于是,德国就提出了自己的国家级工业革命战略规划,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工业4.0”。
Industry 4.0
工业4.0是德国人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巩固自己的领先优势,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这个项目得到了包括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全力支持。德国政府当然也掏了钱,不过也不多,就两个欧洲小目标(两亿欧元)。
另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大国,也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也对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出了反应。它的反应其实比德国人还要早一点。
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于2011年、2012年先后提出《保障美国在先进制造业的领导地位》以及《获取先进制造业国内竞争优势》这两份报告,里面提到了“先进制造伙伴(AMP,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计划”。
到了2014年10月,该委员会又发布了新的报告——《加速美国先进制造业》,该报告俗称AMP2.0。
美国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先进制造布局的理由,那就是保障美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力。
美国这场工业革命的排头兵,是通用电气公司(GE)。
GE,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2012年末,通用电气就提出,产业设备应该和IT技术相融合。
2013年,通用电气公司正式提出了工业物联网革命的概念。这也是工业物联网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来。
通用电气的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R. Immelt)说:“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会把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
2014年,通用电气(GE)、AT&T、思科、IBM和英特尔这五家巨头级的公司,在美国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IC。
面对德国、美国先后提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作为传统工业大国、亚洲制造业龙头、世界工厂,中国当然不会无动于衷。
中国虽然是工业大国,但并不能称之为工业强国。
中国在工业制造业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方面,和真正的强国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举个例子,2017年,中国企业设备数字化率,只有44.8%,即使是数字化设备,联网率也只有39%,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中国还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陈旧,在财力和人才储备方面,都不足以支撑自动化改造。也就是说,连工业3.0甚至2.0都没达到。
不过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我们发展潜力大呀。
好了,不开玩笑,说认真的。
该谦虚还是要谦虚,面对德国的工业4.0,还有美国的先进制造(AMP),中国肯定是要先虚心学习的。
德国的特点,是工业硬件基础好。所以德国的战略,是以硬件为本,从硬到软。
而美国的特点,是软件基础好,信息技术牛掰,所以美国的战略,是以软件为本,从软到硬。
此外,德国的工业4.0比较封闭,讲究专业化制造,比较适合大企业。美国人更讲究开源创新,喜欢小而美,适合小企业,这也是明显的区别。
中国的工业基础其实是有点想学习德国的,毕竟工业制造业大国嘛,Made in China,技术水平不是特别领先,但规模庞大。但是中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移动互联网牛掰。中国的互联网生态,那是没话说,什么APP都有,一部手机走遍天下。所以,软件上的实力其实也还可以。
那到底咋办呢?于是,中国的一贯传统,那就是“博采百家之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嗯,没错,走中国特色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道路。
于是,经过研究之后,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据资料显示,提出人好像是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式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
此后,大家都知道了,国家通过很多次会议和文件,推动这项战略的落地实施。
很多人以为“中国制造2025”是说中国在2025年能制造出很厉害的产品,其实这是不对的。“中国制造2025”关注的是工业和制造业本身的“转型”。
这个战略有三个重要的目标节点:
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说白了,通过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逐步推进,中国将会从工业大国变成工业强国。
总而言之,这就是工业4.0、先进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由来。明白了吧?其实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都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只不过各个国家的叫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