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搭上区块链的东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焕发第二春?

作者:本站收录
来源:新财经网
日期:2018-12-21 09:01:32
摘要:据中国财经时报网报道,北京电视台的BTV青年频道《解码区块链》栏目近期邀请了区块链行业知名人士,并介绍传统文化的非遗艺术品和新兴科技区块链的融合。
关键词:区块链RFIDNFC

  据中国财经时报网报道,北京电视台的BTV青年频道《解码区块链》栏目近期邀请了区块链行业知名人士,并介绍传统文化的非遗艺术品和新兴科技区块链的融合。

  区块链是什么?简单来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由各节点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公共记账的机制,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和核账,信息具有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

  之所以称之为“区块链”,则是因为它是用一串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而每一个数据中包含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所有交易信息。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同时也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非遗使用价值的降低,非遗文化也一度走到了失传的边缘。数据显示,第一批至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共有1372个项目,如今已有300余位传承人去世,有不少技艺未能实现完整传承。

  然而,除去非遗的使用价值,其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正以另一种方式向我们走来,在非遗艺术品中承载的不仅是美的欣赏,也是历史与文化。

  近期,在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播出的《解码区块链》中,绝艺非遗交易平台将非遗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利用创新的技术和模式,尝试解决非遗行业中“假冒伪劣”、“传承无序”等痛点,真正做到了利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据悉,该公司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加密算法的特性,通过传承人联盟使用IOT设备将其手作信息直接上链,为每个藏品打上“时间戳”、“品质戳”、“传承人戳”,以确保其作者的真实性,并通过非遗博物馆提供的“技艺鉴定戳”确保其技艺种类。

  而在交易和流通过程中,使用RFID和NFC技术,将链上信息和链下实体产品在物流、库房、保险等过程中的信息一一对应,做到每一件非遗艺术品从出生开始就传承有序。

  该公司利用区块链在资产确权和点对点传输上的优势,建立一个扁平化的,可供非遗爱好者、收藏者和投资者投资交易和交流心得的平台,聚集了上万非遗“粉丝”,也为非遗传承人们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梅县木偶非遗传承人赖瑜明曾说:“非遗要传承,首先得生存下去”,而在节目中,绝艺CEO肖书阳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就是市场化,资本的进入能够带动非遗的保护和发展,也能够帮助手艺人脱贫,让更多人愿意进入行业”。

  尽管今年加密货币市场一片惨淡,但从今年年初杭州互联网法院采用区块链取证确权再到如今的非物质遗产上链交易。

  可以看出市场寒冬并没有泯灭区块链的未来,随着实际应用落地越来越广泛,我们理由相信属于区块链的春天已经不远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民族文化精粹正好搭上区块链的东风,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非遗”也将焕发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