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立方无人便利店:成网红食品打卡地,已签八千多个点位
邵延斌,在2015年尚未离职之时,负责不少涉及电商类公司的上市业务,发现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线下门店定会被重新重视。他与一些朋友开始筹划起新的创业项目。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社区场景作为入口,经营便利店,“熊猫立方”自此成立。
于是他萌生了用技术来代替人工的想法,并得到了朋友支持,建成技术团队。
2017年3月,系统成形。团队通过RFID+视觉辅助技术实现了自动零售,并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用户需要在线上实名注册。
根据芯片识别来判断顾客所购商品,选购结束后,用户只要走到门口外,在手机中会自动生成账单。无需排队,就可以完成支付。
他提着装有50多件商品的2包塑料袋,亲自给投资方演示流程。那时市面上还未有此类技术出现,投资方很是惊喜,先后获得契阔资本的百万元天使轮融资与翱腾资本的百万元天使轮+融资。2016年12月,坐落在总部大楼底层的第一家 Amazon Go只对员工内测开放。
2017年10月底,熊猫立方第一家自营店面在上海市莘福路落地,店面大小为20~30平方米。通过RFID+视觉辅助技术实现了自动零售,相较于自助式无人零售,避免了人性的考验;对比类技术产品,在技术上节省下了成本,只需要其1/10成本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在熊猫立方发生的每一个用户的每一笔消费,都会产生数据记录。这些数据就成为了提升销售额的途径。
营业3个月后,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上架网红商品。他们的供应链调整为50%基础品类,50%创新品类,即网红产品和一些IP属性较强的品类。在品类选择上的另辟蹊径,让他们的供应链劣势局面不攻自破。
采用了两个渠道进入社区。物业渠道,他们和全国100多个物业公司达成合作;政府街道渠道,他们合作的上海街道有10个。
目前,他们已经在上海及江浙地区开设店铺10多家,并签约全国8100多个小区点位,将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陆续开张。单店平均日营业额在800~900元间,盈亏平衡点则控制在400元以内。就目前数据来看,团队已实现整体盈利。现今他们与6个零售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涉及门店1万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