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元年过后 门槛提高的无人零售将走向何方?

作者:中国商网
来源:百家号
日期:2018-06-06 10:26:30
摘要:2017年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在这一年里,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各式各样的无人零售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极大地吸引了资本的注意。然而,刚进入2018年,无人零售业态撤点、停运等消息就不断传来,市场开始慢慢冷却。狂热期过后,冷静下来的无人零售开始了新的思考:元年过后的无人零售将走向何方?

  2017年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在这一年里,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各式各样的无人零售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极大地吸引了资本的注意。然而,刚进入2018年,无人零售业态撤点、停运等消息就不断传来,市场开始慢慢冷却。狂热期过后,冷静下来的无人零售开始了新的思考:元年过后的无人零售将走向何方?

  无人便利店加速落地

  经过一年的粗放式生长,无人便利店已经发展得日趋成熟,面积不大且选址灵活的无人值守便利“盒子”不仅在去年大放光彩,在今年也开始加速落地。除了“盒子”类,一些传统商超也悄然试水无人便利店,如7-Eleven的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在中国台湾地区亮相,全家也于近日宣布将推出 “全家+”智能便利店模式。有调查显示,预计到2022年,中国仅无人零售店的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9500亿元,是2018年的30倍。

  为何无人零售进入了集中爆发期?缤果盒子创始人兼CEO陈子林近日在2018中国电子商务大会“智慧生态——智能商业论坛”上表示,三大技术让无人零售爆发:第一,移动支付的大规模普及;第二,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第三,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缤果盒子是一个让支付、交付离消费者很近的24小时便利店,即使在很封闭的小区,消费者下楼就可以买到所需商品。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新的渠道,它的运营成本做得比较低。”陈子林表示,前端的无人化给缤果盒子带来了很多好处,最显性的好处是效率极大的提升和成本的节省,“现在一个月的运营成本不超过四千块钱,这个成本对于传统的24小时有人值守的便利店来说是很难想象的。对于传统便利店而言,以24小时的人工成本来算,5到6个人的成本就几万元,租金成本更不用说。而缤果盒子的成本很低,成本低带来一个优势就是是我们需要的流量少,在更低的流量状态下也可以生存。我们认为,在社区里,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零售,零售是人最基础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的“盒子”类无人便利店都定位社区。但在社区场景,除了社区物业的阻力,还要面对社区原有的夫妻老婆店的竞争。

  近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个小区里看到,一家无人便利店“在楼下”位于小区中间的草坪上,对面正对着的居民楼下就有两家不同的夫妻老婆店。该无人便利店采用的技术较为单纯,没有附加人脸识别之类的“黑科技”,只需在盒子上的显示屏上进行点单,会自动出货,更类似于一个大型的自动贩售机。据记者观察,即使在下午下班时间,去该无人便利店消费的顾客也不太多,且多为年轻人或学生。

  有消费者对记者表示,因为夫妻老婆店就在楼下,坐电梯下楼即可,比无人便利店离家更近,且同样可以扫码支付,没必要非去无人便利店。“(无人便利店)刚有的时候去试了一下,也没觉得比楼下的小店(夫妻老婆店)好在哪里,可能会有些小店没有的零食,但也不是非吃不可。”消费者李小姐对记者说。除了“在楼下”这家无人便利店,该小区还有几台“缘天然”的酸奶自助贩售机,消费者也不是很多。

  对于选址问题,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现在无人便利店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盒子’主要针对的都是社区场景,而要想进社区就要跟物业谈判,不少物业并不愿意让它们占用小区内的公共场地。由于不同公司的战略不同,可能出于想要快速落地的想法,有的‘盒子’就不得不面临小区内还有很多夫妻老婆店的情况。”

  对于“盒子”类无人便利店而言,如何做到精细运营和规模化发展显然成为它们的重点,也给它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以缤果盒子为例,它们在落地时会先跟当地政府合作,获得政府许可后才会在该地投放。陈子林表示,缤果盒子对场地的选择是很粗放的,“我花几千元就可以开一家店,如果这家生意不好,可以花几千元再换一个地方,这样的模式整体试错成本会很低,摆脱了传统有人便利店要花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选店的限制。” 据了解,为了在今年做大规模的投放,缤果盒子在产品硬件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把盒子变得像宜家一样,可以快速、低成本的拼装和运输。“现在新版本的盒子可以做到四个人四个小时快速地把一家店拼起来,这样的方式可以把我们的无人店变得更有灵活性、更有生命力。”据悉,缤果盒子目前已经在北京、广州、大连等40个城市落地400家无人便利店。

  智能柜的“战争”

  除了无人便利“盒子”,去年吸睛无数、定位办公场景的无人货架也在今年迎来了大洗牌。据了解,通过行业洗牌后留下来的无人货架企业,大多数都将原本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开放式货架升级为封闭的智能货柜。

  近日,在京交会上,四家不同的智能货柜品牌吸引了不少观众注意,它们分别来自每日优鲜的便利购、便利蜂的蜂小柜、京东到家的“go”智能货柜以及蚂蚁金服和魔盒CITYBOX合作的智能零售货柜(简称魔盒)。虽然这些货柜外观大同小异,都以立式冰柜的形式出现,但采用的技术却有所不同。

  记者了解后发现,对于柜内货品的识别,便利购运用的是视觉商品识别技术,京东到家“go”智能货柜使用了重力感应技术,魔盒和蜂小柜采用的是RFID标签技术。这也代表了目前智能货柜商品识别的三种主要技术趋势。

  顾名思义,重力感应就是通过重力来感应商品,成本相对较低,技术难度也不大。但有业内人士表示,该技术的问题在于对相同重量的商品识别有些困难,所以现在的普遍的重力柜会以隔成一个一个格子的形式来弥补技术上的问题。视觉商品识别则是通过视觉让机器学习,通过大量的建模来训练。视觉识别的缺点也很明显,前期的投入比较大,目前的AI芯片和GPU(图形处理器)的价格不菲,技术成熟度是90%,对人的要求也比较高。就RFID标签技术而言,这是目前发展比较成熟也是运用最广的,本质上是通过芯片的来识别商品,缺点是每一个产品都要加标签,增加运营成本。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RFID标签的价格在0.2到0.5元之间不等,如果规模化应用的话标签成本会相对降低一些。

  既然优缺点都十分明显,那么这三种技术到底哪种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每个公司对于到底选用哪种技术都有自己的考量,这三种技术并不能说哪一种是最好的,将来可能更多的会是融合。

  以采用RFID标签技术的蜂小柜为例,据记者现场体验,用手机扫描柜上贴着的二维码后会进入蜂小柜的微信小程序,注册后打开柜门,选择一样或数样商品,拿出商品后关闭柜门会自动在微信上生成订单,付款后完成整个交易流程,用时非常短。据蜂小柜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蜂小柜通过扫描RFID标签对商品进行监测,关闭柜门后会扫描柜内缺少哪种商品,从而生成订单。“和开放式的无人货架相比,我们的智能货柜盗损率已经非常低,如果关闭柜门后发生拿了商品不付款的情况,该用户不付这单的钱就不能再次打开货柜。现在蜂小柜的主要应用场景主要是写字楼等封闭空间,已经落地多个城市。”该工作人员表示,和传统的自动贩售机相比,智能货柜每个订单不限制为单个商品,也不会出现货品卡在出货口的情况,比传统自动贩售机更加便利。

  门槛提高的无人零售

  技术显然是影响无人零售业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即使是看似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智能货柜,其选品、补货等日常运营都和大数据分不开。在京交会上,蜂小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蜂小柜通过对RFID标签可以收集商品的相关销售数据,除了根据数据及时补货以外,还可以结合数据和客户需求及时对货柜内的商品品类进行调整,这些都是去年的开放式无人货架做不到的。

  实际上,不管是看似比“盒子”入门门槛低的智能货柜,还是一直强调各种技术的“盒子”,除了技术,它们对于商品供应链的要求也不低,在去年无人零售的风口下,很多新成立的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企业都是互联网初创企业,而这些初创企业在今年留下来的已经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在商品供应链上的短板使得它们的货品供应速度很难跟上布点速度,这点极大地影响了这些无人零售业态的使用观感。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初创企业在无人零售领域已经很难存活,因为无人零售的门槛已经被提的很高了。

  陈子林表示,无人零售已经是资本密集型的一个行业,从个人来说,需要很大的资本支持,“以缤果盒子为例,这些盒子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研发、打样等工作,而且需要找有实力的工厂给它足够的订单才可以做。”而资本密集也就带来了技术密集,目前缤果盒子有100多个AI工程师,这些人才很难找,价格也很贵,这样的成本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比较难以承担。此外,政府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无人零售不能像共享单车、网约车一样野蛮生长,“所以综合下来,无人零售的门槛是很高的。”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无人零售业态的发展就经历了不少波折,从元年的资本狂热,到今年年初的行业洗牌,再到如今的精细化运营和规模化落地,这样的发展速度比所有的传统零售业态都要快。而无人零售的高速发展也给传统零售带来不小的变化,脸部识别、大数据、RFID、视觉商品识别等科技名词出现在零售这个过去鲜有变化的行业,甚至不少技术已经在一些传统零售门店成功落地。未来,无人零售还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值得人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