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结算车是超市升级的重点吗?
中国超市曾经与欧美存在一些差异,但也在逐渐靠拢。从前,他们的差异主要在于客流及人工成本——中国超市客人多,人工成本也相对便宜。如今,随着零售业态逐渐变化,中国超市的客人没以前那么多了,而人工也越来越贵。如果说在新零售时代有谁比传统电商更焦虑,那肯定就是超市了。
既然环境要向欧美靠拢,欧美超市的一些经验或许也值得学习。客流量的事情难以有极大改善,人工成本多少可以压缩。外国超市的解决之道,主要是通过智能结算台取代收银员,降低人力成本。理论上,手机app扫码支付也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可惜欧美、日本的移动支付相对中国都不太普及。
除了人力成本,超市更需要解决的是追上“消费升级”的时代。如果说10年前的商超消费是高频行为,今天无论如何也不是高频了。如果用零售的人货场视角分析,那么就是在人上减少人工、引入AI,货上跳出以往的薄利多销思路,场上避免单纯的卖货赚钱。
增加利润、提高坪效的问题就在眼前。目前,一般超市的解决方法离AI还比较远,主要在货和场上先下手:优化商品结构,重视线下体验,增加餐饮等相对高频的设施。
需要注意的是,增加设施并不等于扩充面积。实际上,超市一般采取压缩其他区域的方案。或者是通过大数据淘汰更多低效产品,或者是减少收银台的数量——收银台所处的出入口区域,也正是布置餐饮等设施的最佳区域。
智能结算台和手机app能够解决中国超市的一部分问题。其中,结算台解决的主要是收银员人力成本问题。不过在中国,首先人力成本的问题还没有欧美那样迫切,其次超市相比欧美存在严重的排队问题,这个问题是结算台解决不了的——不管是机器算钱还是人算钱,只要结算仍然在出口处,排队就不可避免。
比起app,结算台更严重的问题倒不光是排队,而是无法提升坪效。有没有人的收银台都要占地方,智能结算台在这点并无优势,实在不能满足新零售时代超市优化场地结构的需求。
手机app倒是能够允许用户在购买过程中实时结算,并节省收银空间。但app的问题一是极其依赖移动支付,教育成本比较高;二是难以避免顾客“占小便宜”。
所以,中国目前的超市结算app,一般只允许用户结算个位数商品。如果消费者推着一车东西出来,超市是不能把结算全权交给用户的。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即便心怀不轨的消费者只有极少数,买几十件商品偶尔漏扫一两件,这种损失超市同样无法接受。
因此,一种更新的结算方式正在中国悄然兴起,也就是将结算台与app结合起来的产品智能结算车。两个较为成熟的代表公司都来自非一线城市:西安的超嗨科技,以及南京的亿猫。它们都诞生于2015年,经过数年研发打磨,从去年开始逐渐发力。
严格来说,结算车并不是结算台与app机械结合的产物,而更像移动的结算台。
先大体描述一下结算车的使用方式:用户扫码开车,通过公众号、小程序(超嗨科技)或者app(亿猫)登录,在选购商品的过程中,车辆会在商品入车时自动扫码记录。在出口处,用户根据结算车面板显示的商品列表进行结算即可,一般通过移动支付,但并不绝对依赖。
就我的实际体验而言,“商品入车自动扫码”并不是一个需要消费者劳心劳力的流程。拿已经进入北京的超嗨科技结算车举例,其扫码装置位于车筐尾部上方,将商品投入车筐时,一般都会经过扫码区域,实现自动记录。
在此之上,令消费者安心的是:商品取出时,结算车面板会提示注意取消商品;令超市安心的是:当商品入车时,就算条形码没被扫到,车辆也会提示遗漏,要求消费者专门展开扫一下。
超嗨科技CEO成坤透露,结算车的用户留存不错,首次使用结算车的消费者,一个月内有40%会再用。由于产品本身经历过多次改善,目前体验相对成熟,其用户教育成本不算高。
这种结算车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节省收银员人力和节省收银台面积,提升人效、坪效两方面,结算车都有施展空间。省下的钱和空间,给了传统超市“升级”的机会。其次,扫码在购物过程中自然实现,避免了收银台排队长龙,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这笔账并不难算。大型超市的收银台区域往往有100平米以上,如果结算车能帮助超市取消其中的一半,就能给超市在出入口“黄金地段”省出数十平米,同时节省数十万元的人力成本。对小型超市来说,取消一两个收银台也不无小补。
而另一些好处,则是传统超市想象过、但未曾做到的,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应用。
先看看结算车能收集哪些用户数据。
用户的身份信息。这当然是移动支付都能实现的事情,不过与单纯使用手机app的的区别在于,结算车不依赖用户主动提交信息,获客成本、教育成本也相对较低。如果用户使用结算车,即便扫码登录时不愿填写详细信息,结算车本身至少也可通过摄像头和AI判断用户的年龄、性别。
用户的购物动态。通常情况下,超市推车消费者是“车不离手”的,车的运动轨迹也就等于人的运动轨迹,用户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在哪里停留很久,都是相当有价值的信息。而且,结算车本身“入车记录”“出车取消”的功能,更是能记录消费者选择、放弃商品的过程。
用户的诚信记录。依赖结算本身较强的识别能力和防损手段,用户的失信行为自然容易得到记录。这与无人超市、无人货架的思路相同,不必赘述。
简单来说,结算车在传统商超的线下环境中,构筑了一个类似线上电商的“场”。在记录更多信息的同时,当然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帮助超市进行自身商品、设施结构的优化,同时还可以有的放矢,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的、个性化的营销。
借助结算车不小的交互面板,根据用户身份及购物行为推荐商品、优惠,能让线下购物具有与线上购物相似的优势。就目前观察,这既是来自率先使用结算车超市的强劲需求,也是超嗨和亿猫下一步升级的目标。
诚然,结算车起步不久,产品本身还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一部分与传统超市自身的管理习惯有关。比如超市在进行促销活动时,往往缺乏数据上的同步——很多消费者都有购买了用胶带绑在一起的“买就送”商品后,还需要跟收银员解释的经历吧?体现在结算车上,这些优惠活动就更难被自动识别。面对这一问题,结算车必须帮助超市建立更科学的数据系统,并帮助超市工作人员改善运营习惯。
也有一些问题来自结算车自身。比如,其成本相对传统结算车还是贵了不少(最初上万元一台,后逐渐减少至5、6000元,但仍然嫌贵)。虽然5、6000元一台的结算车相比年薪数万的收银员倒是也能实现更高的效率,但想要大面积铺开,超市购入结算车的成本最好控制在3000元左右。
考虑到结算车在大数据层面的追求,其覆盖超市的数量及在单家超市占所有购物车的比例,都需达到一定程度。超嗨科技在2017年已经卖出了1500台结算车,2018年的目标是8000台以上。如果有资本助推,这一推广速度自然可大幅加快,否则可能稍嫌慢了些。
此外,虽然已有不少外国(尤其日本)超市品牌对结算车表现出兴趣,但结算车在日本、欧美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移动支付考验。虽然理论上结算车并不依赖移动支付(自动结算后在出口刷卡、交现金也行),但移动支付的缺失不仅会使结算车难以实现理想中的高效,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体验下滑、失去吸引消费者试用的关键要素,以致增加教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