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价值凸显的今天,银行和我们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银行业的重要特征,除了传统的网点柜台、ATM等渠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金融等新型渠道正在被广泛使用,这使得银行暴露在互联网上的业务系统越来越多,互联网用户也急剧增加,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同时,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支撑银行业务快速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保护个人信息 银行在不断努力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4月9日起,将在天津市、山西省、福建省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开展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核查试点工作;在上海市、福建省、深圳市、珠海市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开展非居民身份证件信息核查试点工作。
3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与百信银行在北京签署信用信息共享协议。双方将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围绕联合奖惩“黑名单”和“红名单”进行信用信息共享,促进守信主体享受更加快捷、方便的贷款服务,将联合奖惩机制推向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通力合作推进数字普惠事业,共建社会信用体系。
与此同时,社区银行定期举办的普法安全月活动、银行公众号定时推送的信息保护资讯、银行不断升级安全设备,大力提升信息保护能力等。不难看出,各家银行无时无刻都在为保护信息安全而努力。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不能只靠银行
近日外媒报道,Facebook宣布在Cambridge Analytica数据泄露事件中大约有8700万用户信息受影响。一时间,扎克伯格和他的Facebook成为了众矢之的。有人会不解:只不过是个人信息泄露而已,又没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为什么还要保护个人信息?以下是个人信息泄露的几种危害:
1、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信息、电话、信件敲诈勒索、恐吓威胁。
2、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信息跟踪调查、报复要挟当事人。
3、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信息实施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的、非接触式犯罪。
4、非法调查公司利用非法获取的信息实施非法商业竞争。
以上只是小编总结出的部分危害,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一旦信息泄露,可能就是“真金白银”的损失了。对于个人信息安全,需要银行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不借给他人使用,一旦丢失,立即挂失。
开通银行账户变动信息提醒,仔细核对交易类型,交易商户和金额是否正确,关注账户变动情况,定期检查账户交易明细和余额。
不要轻易向外透露身份证号码、账号卡片信息等。
不要随意丢弃银行卡刷卡消费或者使用ATM设备的交易凭条。
不要相信任何索要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的行为,不向银行和支付机构业务流程外的任何渠道提供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验证码。
不要任何人发送带有银行卡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图片。
不轻信不回拨收到的异常信息或电话,如接到银行支付机构打来的电话,应重新拨打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谨防木马病毒,不点击短信、网络聊天工具或网站中可疑链接,不登录非法网站,慎扫来路不明的二维码,慎连免费WI-FI,链接WI-FI时不登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机构APP进行账户查询、支付等操作。
妥善设置银行卡密码,不使用同一数字、生日、身份证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的简单密码;不将银行卡作为其他网站、APP的密码,多张银行卡不使用同一密码,并定期更改银行卡密码。
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使用资金额较少的银行卡或者开立个人Ⅱ类、Ⅲ类户专门用于办理网络支付。
将银行卡磁条卡更换为芯片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