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巨头都在争抢AR的技术,还缺几个杀手级应用

作者:水上焱
来源:公众号/创事记
日期:2017-12-07 14:50:30
摘要:2018年市场真正的重点其实在AR技术生态上,特别是有苹果这样的领导者率先开头之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当然,宽泛意义上讲,AR也是AI技术里的一部分。

巨头都在争抢AR的技术,还缺几个杀手级应用  

      今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AI概念叫得很响。BAT、Google、苹果、华为、小米等各路人马纷纷为AI人工智能站台,听起来AI立马要走进普通人生活了一样。但其实到今天为止纯粹的AI技术还局限于企业级市场,无法为用户带来杀手级功能。特别是AI技术无法抢救接下来的智能手机市场寒冬。

  即便是某些软件服务融合了AI技术,带来了一定效率上的提高、体验上的优化,也不具备颠覆意义。但是AI技术的研发推广境是所有前沿技术中最为成熟的一个,同时社会话题点充足,更容易切入推广。

  2018年市场真正的重点其实在AR技术生态上,特别是有苹果这样的领导者率先开头之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当然,宽泛意义上讲,AR也是AI技术里的一部分。

  未来的AR杀手级应用是什么?

  目前市场接受度最好的AR应用,要数美图秀秀这样的P图应用。而其他AR游戏工具类产品,市场反馈普遍较差。

  由于现在大部分AR应用画质特效低劣,对比各种电影特效大片,已经被高清平面设计惯坏的用户,再也无法忍受这些“渣画质”“五毛特效”。AR市场表现看起来也非常堪忧。

  在智能手机刚刚流行的年代,智能手机的杀手级应用是上网、音乐、视频、游戏,这些都是用户的基本娱乐需求。AR暂时看起来好像只是锦上添花的技术,并不会带来质的改变。

  不过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计算机、互联网刚被发明的时候。当时这两样产品看起来也是没有任何用处,不久,这两样产品就成了所有公司不得不配备的办公利器。而当初计算机、互联网只能满足文档处理邮件收发的需求。

  今天的AR技术则远远不止于此,一整套AR技术牵涉到平面设计、3D建模、UX交互、广告营销、生产制造、办公协作等等不同行业领域。特别是在3D建模、UX交互技术上,具有革命性的突破,这将是AR的杀手级功能。

  AR的这两项功能对消费级市场有多大促进,目前无法预估,但对企业办公市场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3D建模、UX交互技术对工作项目推进流程的改进是显而易见的,对企划传播市场营销领域具有颠覆性作用。AR能够触达的生活场景、业务场景,是以往所有技术方案无法比拟的。

  等00后进入职场后,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中老年人们,是否会看着这群小不点们随意的摆弄一个个AR建模应用,轻易的做出一个个创意项目,然后我们在一旁目瞪口呆无所适从。这就像当初60后、70后看待80后、90后的感觉,完全是一样的。

  那么当AR成为了办公必备的一项技能,AR生态所需的杀手级应用就非常明晰了——直接对比现有的苹果iWork办公三件套、iLife娱乐三件套就行了。

  所以现在,用户最需要的可能就是AR文字排版器、AR图表、AR演示器、AR建模、AR视频剪辑、AR音频制作器等办公软件。只有有了这些工具,AR才能成为真正的办公平台。

  目前还没有公司给出有力的竞争产品。

  国内外巨头动作频频,意图提前拿下AR市场生态

  最近,各家厂商在AR技术上的动作也很密集。毕竟临近年关购物潮,这样的黄金宣传时机,至少借势营销要做一做。所以AI、AR这样的概念就有炒了起来。

  上周同一天的时间里,Google、亚马逊、Facebook、阿里都爆出AR有关的动向。Google抄袭Snapchat在旗下YouTube应用里添加了stories功能,亚马逊则直接推出了VR/AR软件开发工具Sumerian,Facebook在印度开设了VR研究中心,阿里则是收购了自家的二维码技术供应商Visualead。

  从10月开始,BAT密集开展的各种开发者会议,也相继推出了自家完整的AR开发平台。阿里在10月份的杭州云栖大会上发布了阿里巴巴AR开放平台,腾讯选在了11月份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公布了QQ-AR平台。百度世界大会2017虽然把重点落在了AI生态上,但百度去年就已经推出了Dusee这样的AR开放平台。

  总结来看,各家对AR技术都很重视,但各家的发展策略完全不同,看起来他们看中的不是同一个市场一样。

  Facebook、腾讯更加注重人脸特效贴纸类的社交AR,Facebook还有自家的Oculus VR平台,也是以社交为核心。上个月,Facebook还公布了一套AI虚拟头像技术,帮助用户建立一套实时变化的个人卡通形象。

  对比下来,阿里在乎的是小游戏类AR,淘宝APP里的《捉猫猫》、《寻找狂欢猫》游戏就是这样的实践。亚马逊虽然闷声不多说,但Sumerian看起来也是这么一套系统。

  百度则更注重物品OCR场景识别互动类AR,曾推出过百度eye、百度快搜这样的产品。与此同时Google也非常在乎这一领域,很看重自家的Google Lens产品。

  这种差异化,一方面是各家公司面临的业务资源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整个AR生态所需要的不同商业模式。

  Facebook、腾讯两个社交巨头,自拍需求高肯定做美妆特效,当然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社交需求;亚马逊、阿里作为电商公司,当然要给商家提供各种优秀的媒介方案,吸引用户提高转化率;Google、百度作为搜索大佬,不能时时刻刻满足用户的搜索欲望,岂不是把用户搞糊涂了?

  各家当然需要在自己最具流量优势的领域做文章,否则开发者谁跟你玩?

  AR作为全新的软硬件交互平台,能为用户带来更多内容交互模式。在AR应用里,平添出来大量的信息获取模式,不同的信息获取体验背后就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非常大。

  与此同时,原有的搜索、电商、社交三大互联网业务模式,在AR时代可能会全面改变。

  就目前来看,Google、百度倚重的场景识别互动类AR就不吃香,百度甚至直接放弃了百度eye、百度快搜两款产品。Google Lens也是“听说”产品体验不错,但谁又去天天用呢?

  相比之下,微信、支付宝靠扫一扫就直接替代了百度Google的这些产品。

  现在百度、Google全面押注到AI音箱产品上,因为对比AR,语音操控天然就是用来搜索的。

  阿里则声称自己的AR平台效果不错,在10月份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公布了一组数据:2015年的双十一商品增加AR展示后,家电宣传营销转化率提升30%,内容分享增加了10%;天猫AR图书则将商品转化率提高了25%。

  目前AR产品活跃度最高的,当属美图这样的人脸P图产品。从这个角度看起来,Facebook、腾讯在AR时代霸占全世界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这只是从商业模式、现有的流量规律总结出的结论,未来随着iPhoneX这样的高性能硬件出现,P图、贴图类产品的技术优势将会被抹平,到时候整个AR市场还是要看创新的应用形态。

  全面屏扶不上墙,还得AR来提振手机市场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1.19亿部,同比下滑了5%,下滑趋势越来越明显。2018年成为智能手机市场寒冬已经不可阻挡。

  手机市场现在又进入了寒冬,这次却没有线下市场救场。上边小新提到的AR技术平台并不会快速出现突破,特别是Android生态,智能手机厂商的日子不太好过。

  现在整个市场都在热炒全面屏概念,马上印度市场好像也要爆发了。但是新概念未兴先衰,对市场的提振力度没有想象中的大。

  OPPO全面屏旗舰发布的时候,副总裁吴强接受采访时直接表示:“市场下滑的时候,耐心做好产品,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根本不奢望2018年销量会有所成长。

  已经努力主打高端市场多年的华为,今年突然也打起低端市场的主意。任正非亲自出面喊话,“不要轻视穷人市场”。

  全面屏的概念刚一推出,也被拉到了低端的档次。可以看出,目前整个市场的日子很不好过。

  想想也是,只是屏幕比例换一换就想糊弄用户,拿下两年的市场空间,简直是做梦!虽然买手机,手机屏幕很重要,但是也不至于如此吧。

  在电信运营商流量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用户的富媒体需求会越来越大,如何满足用户的富媒体需求,这才是未来手机的正途。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提高,能够带来实时富媒体处理的娱乐产品才是未来智能手机的应用场景。

  AR/VR明显具有这样的潜力。

  同时AR应用生态又是对过往智能手机产品的一次全新颠覆。这是所有科技公司掌握智能手机行业的又一次机会,在这样的大好历史机遇下,各大科技厂商,都削尖了脑袋呀,拿下这一领域。

  苹果给出的路也很清楚,就是利用智能手机软硬件技术,来打造全新的AR应用。一款Animoji应用吸引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所有眼光,就能看出接下来一年里AR的潜力有多大。

  但只靠一款Animoji杀手应用是撑不起来整个AR市场的,也撑不起来未来三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偌大的智能手机行业谁看了都流口水,为了在这块红海中打开全新的蓝海,大家现在都挤破了脑袋。

  AR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内外厂商都很积极。

  结语

  AR从演示性技术到成为用户必备技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技术能否抢救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这就要看整个市场的努力了。

  不过好的是:整个AR技术生态普及不是一条回头路,未来一旦成为必备的办公技能,就无法从企业市场剔除出去。人们也就不得不配备具有AR软硬件技术的手机平板PC设备,AR也就成了人们的刚需。

  所以,最终AR本身就是一个杀手级应用。至于如何宣传造势,让用户明白这一点并形成购买潮流,这就是各大公司接下来要辛苦做的事了。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