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打车服务纷纷涉足移动支付:要成为新银行?
9月5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出租车成了新的银行?目前,全球各地的多家打车服务公司都在涉足诸如移动支付的金融服务。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东南亚,移动银行正出现一种全新的形态。上周,该地区的第一大打车服务公司Grab宣布,其应用用户可以开始相互使用它的GrabPay Credits(无需现金的充值支付方式)转账。到今年年底,他们将能够在1000多家餐馆和零售商使用GrabPay Credits。一切顺利的话,Grab有朝一日将会成为一家以提供电子支付平台闻名的打车服务公司。
那种演变不可谓不激进,但却合乎情理。目前,全球各地多达20亿人无法用上传统的金融服务。他们大多数集中在经济活动基于现金的发展中国家,那些地区的银行长久以来一直不愿提供诸如贷款、支票和信用卡的服务。随着这些国家收入水平的提升,科技发展正在帮助企业家直接跳过传统的买卖交易方式。手机尤其能够带来帮助,它催生了一个成效不俗的平行金融系统。
这一趋势始于肯尼亚。2007年,Safaricom公司推出了M-Pesa服务,让用户可以通过短信转账。M-Pesa迅速进化成为一个成熟的支付与银行系统。该系统运行于该地区广为流行的功能手机。2016年,M-Pesa在10个国家为3000万用户处理了60亿笔交易。如今,非洲的“移动钱包”账户比银行账户还要多。
在亚洲,移动支付热潮同样令人惊叹。中国的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旗下的支付平台已经无处不在,在该国的部分地区,人们几乎完全不需要用到现金。2016年,中国电子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5万亿美元。在印度,目前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使用这类支付,主要通过Paytm E-commerce等初创公司的产品使用。
东南亚是下一个前沿阵地,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最有意思的一个地区。它有6.4亿人口,互联网和手机普及率日益上升,因此它对于金融服务创业公司而言绝对是一片沃土。在过去的3年里,该类服务开始从一个意想不到的来源浮现:具有创新性的本地打车服务行业。在信用卡和银行账户十分普及的地区,那会是不同寻常的商业模式——例如,Uber在美国市场没什么理由尝试推行自有的支付服务。
但在像印尼这样的国家——只有36%的人口有银行账户,不到5%有信用卡——打车服务会是吸引用户并将他们锁定在一个便捷支付平台的绝佳方式。印尼第一大打车服务Go-Jek的20多万司机可以使用他们的电子钱包来存钱,或者在其它服务上消费。消费者可以利用该类钱包支付购买各种产品服务,从送餐到按摩,再到房屋清洁。
在相对富裕的新加坡,Grab有着同样的发展理念:将其电子钱包的使用扩大到咖啡店、叫卖小贩、菜市场等小商户。它或许占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因为它让商户不必花费功夫或者资金租赁支付终端就能收账,同时也给已经习惯于使用它的打车应用的消费者带来便利。能够从用户那里收集到海量的数据——比如结合利用他们的位置及出行习惯和消费历史——对于Grab来说可能会是巨大的商机。难怪该公司想要进军保险和贷款市场。
打车服务公司对战银行争夺电子支付市场,要是几年前估计会让人难以置信。如今,这对于消费者来说绝对是利好,尤其是那些在传统金融服务市场中遭到忽视的消费者。竞争应该会降低加入数字经济的成本,让支付结账这样的任务变得更加简便,迫使银行去关注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并施压信用卡公司降低费率和罚款。在新加坡和其它地区,银行正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电子支付标准。它们可能将会掀起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