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进场 AR / VR何去何从?
时间回到2015年的1月,微软终于在长时间的“创新不作为”质疑声中拿出了Windows10,而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叫做Hololens的虚拟现实增强头盔。发布会上演示人员带上Hololens,手指凭空操控,现场演示大屏幕显示,头盔生成图像完美融合于现场环境,这简直就是科幻走入现实。这是众人第一次在微软全球大会上看到虚拟现实产品的应用演示,在此之前,人们对Hololens一无所知。隔夜之后,媒体对Hololens重笔浓墨,没人再去质疑微软创新不创新,只问关于Hololens的一切。
Hololens的横空出世,不仅一扫微软颓势,还带动了整个科技发展氛围。虚拟现实的春风一夜吹遍四海,所有人都相信“虚拟走近现实”的时代来了。
其实在Hololens发布之前,另一家中国初创公司也正在积极研发同样的技术。公司叫做uSens(凌感科技),产品应用与Hololens无出左右,同样是凭空操控头盔,让虚拟图像完美依附于现实环境。只不过这家公司并不如微软动作那么迅速,Hololens 发布时,他们的产品已经研发了两年,距离发布还有一年。
马赓宇是uSens的技术副总裁,或许你听过亚历克斯·基普曼的极客怪才轶事,对于马赓宇是谁并不关心,但我相信你一定听过他参与的项目——三星Gear VR。在加入uSens之前,他一直工作于三星技术研究院,参与三星Gear VR的技术实现。如今,三星的Grear VR是业内最受好评的手机入门级VR。
2015到2016年是虚拟现实技术备受追捧的两年,虚拟现实发展的方向也出现了差异。谷歌的VR眼镜盒子Cardboard的出现,让VR从一个消费者遥不可及的地方瞬间触手可得。国内曾经风靡的所谓“魔镜”各种,皆基于Cardboard原理,这一类产品准确来说是让你看VR,并无什么交互可言。这些都可以算作是VR的入门级产品,三星的Gear VR也不例外,但三星自掏腰包花了很大力气做了特别优化。另一类则是以HTC VIVE为代表的高端头显产品,Oculus Rift、PS VR都是当中佼佼者,它们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虚拟图像更为真实,体验更佳,依托手柄提升了交互体验。但价格高昂,吓退了消费者,使其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以上这两种在马赓宇看来都没有达到虚拟现实交互的终极目的——沉浸自然,虚拟现实的核心点就在于沉浸自然的人机交互的方式。Cardboard糟糕的视觉体验以及HTC VIVE身后那一堆硬件、线缆、手柄的累赘都无法达到沉浸自然的标准。脱离手柄线缆,带上眼镜,你不需要记住什么命令,交互操作简单…在马赓宇看来这才是虚拟现实头盔该有的样子。2016年,uSens带着Impression Pi登陆Kickstarter众筹平台,一举成功。它像Hololens展现的效果一样,没有手柄,没有线缆,只要戴上眼镜你就可以凭空操控。
但Impression Pi并没有获得与Hololens等同的赞誉,更糟糕的是2016年全球知名并已获得谷歌、阿里等多家科技巨头投资的虚拟现实初创公司Magic Leap被指造假,这对当时本就稚嫩的虚拟现实领域而言,简直就是难以承受的打击。并且人工智能的声音开始出现…
2017是虚拟现实被冷落的一年,谷歌的IO大会就是科技圈一年走向的写照。VR不再是主角,简单带过,人工智能则成为重头戏。这对于uSens而言,倒并非是一场噩梦。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手势操控是人工智能时代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式,这恰恰是马赓宇在之前虚拟现实领域一直所努力实现的,人工智能为uSens带来了新的方向。然而,想要实现理想中的沉浸自然的交互依然存在难点。
主要难点存在于两点:一是识别算法,主要是指基于深度学习的手势识别算法,需要保证高精度识别的同时减小计算量,这一技术并不易取得突破。二就是算法的硬件移植和优化,整个领域谁都没有跨越性的领先方案。
而这也正是uSens的机会所在。目前uSens正在研发的Fingo 2.0手势识别硬件模块,也是基于嵌入式系统,不需要占用手机的计算量就可以完成手势识别。
马赓宇介绍,现在uSens已经聚集了软硬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近40人,均来自国内外顶尖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20多人。马赓宇深知,人才是uSens当下以及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人工智能的到来,拿走了VR/AR原有的光环,但在如今这样变幻莫测新兴市场,没人知道谁是出色的预言家,资本是市场走向的重要驱动力。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优势就在于,并不会因市场的初期动荡而轻易陷入绝境,技术总会让他们在险境中寻得新的机会,也是像uSens这样的初创公司前进路上披荆斩棘的利剑。
如今的科技市场更像是新时代的角斗场,场上的每个人无关乎身份,手执利剑,在同一片竞技场上,渴望活到下半场。或许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根本不是竞争对立,更应该是相互辅助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