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正文

民生银行虞刚:安全与创新并举,新技术首推生物识别

作者:本站收录
来源:金融科技时代
日期:2017-06-27 14:07:20
摘要:从指纹支付、虹膜支付到统一生物特征认证平台的成功研发,民生银行对新技术始终秉承“大胆尝试、充分论证”的理念,通过对前沿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为民而生、与民共生”,提升服务体验始终是民生银行不变的使命。为此,本刊采访了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安全运营中心虞刚处长,为读者解读民生银行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及其在服务上的提升。

  中国民生银行(以下简称“民生银行”)不仅是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一家现代化金融机构。多年来,其始终以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体验为己任,锐意创新。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环境的深刻变化,民生银行敏锐地把握了市场动态及用户需求,运用现代科技提升金融服务。尤其近几年,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民生银行从安全、便捷的角度出发,在新技术上大胆尝试,成为国内率先试水生物识别支付应用的商业银行。

  从指纹支付、虹膜支付到统一生物特征认证平台的成功研发,民生银行对新技术始终秉承“大胆尝试、充分论证”的理念,通过对前沿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为用户带来良好的金融体验。

  “为民而生、与民共生”,提升服务体验始终是民生银行不变的使命。为此,本刊采访了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安全运营中心虞刚处长,为读者解读民生银行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及其在服务上的提升。

  探索新技术,首推生物识别

  “在确保客户支付安全的前提下,民生银行极为注重客户体验。”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应对经济金融环境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开展技术创新。作为国内商业银行的翘楚,民生银行抓住国家推行“互联网+”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围绕市场发展趋势和互联网用户需求,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前沿技术,大力创新直销银行、手机银行、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对生物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充分利用,打造出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使客户体验持续提升。

  在业务不断拓展的同时,涉及客户信息、账户交易及参数设置等关键信息处理的重要生产系统也越来越多。为此,民生银行采取多种安全措施,在积极探索新技术确保客户信息和账户安全的新途径的同时,打造优越的客户体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运用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生物特征本身具有唯一性、可测量、终身不变以及可自动识别等特征和优势,作为新的认证因素将更加便捷和安全。因此,近年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新的身份认证方式引发了科技界和金融界的关注。

  在生物特征识别这项前沿技术的运用上,民生银行敢为人先,在业内首推手机银行指纹支付,成为国内率先试水生物识别支付应用的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指纹支付具有在线开通、支付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为个人手机银行和小微手机银行客户打造了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其优越的支付体验赢得客户的信赖。

  随着指纹支付在手机银行的普及和推广,民生银行再次突破创新,于2016年9月在业内率先推出了支持虹膜支付的手机银行。

  虞刚表示,在确保客户支付安全的前提下,民生银行极为注重客户体验,而选择在手机银行中推出虹膜支付,是因为基于虹膜的身份认证被认为是目前精确度最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其原因有三:一是虹膜的纹理信息远高于其他生物特征信息,例如指纹的误识率大概为十万分之一,而虹膜识别的误识率可达到千万分之一;二是指纹可能被磨损或因表面的残留物而影响识别,面部特征也可能因受伤而改变形态,但虹膜的形成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基因的表达决定了其形态、生理、颜色和总外观,因此虹膜识别的干扰因素相对校少;三是虹膜具有多达266个可测量特征,远超其他生物特征。除此之外,虹膜识别的响应速度可达到0.1 s,丝毫不亚于指纹识别,相较于同样作为非接触的人脸识别而言,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识别以及活体检测。

  正是基于该技术的种种优势以及对安全可信认证方式的追求,才有了民生银行虹膜支付的面世。据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民生银行手机银行已经支持了全球所有带有虹膜识别功能的手机,包括即将上市的三星S8。

  洞察需求,构建生物特征认证平台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粘合剂,可以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作为身份认证和身份识别的手段提供更加全面的智能服务。”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为银行打开了更广阔的网络自助服务渠道,例如一些传统的柜面业务正在被“微视窗”“移动运营”代替,VTM实现实名开户,直销银行实名业务办理,营业网点智能化客户识别等。与此同时,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移动终端已逐步支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虞刚表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粘合剂,可以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作为身份认证和身份识别的手段提供更加全面的智能服务。例如在手机银行的登录和支付场景中引入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认证,便能省去短信验证码认证方式中等待短信和输入验证码的过程,减少客户的操作流程并节省交易时间,提升了支付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同时节省了银行的短信费用,也能有效防范手机遭受木马、伪基站等黑客拦截短信验证码的风险。

  在这一背景下,民生银行结合多年的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经验,自主研发了一套统一生物特征认证平台,通过建立全行统一的客户生物特征库,利用多模态及多生物特征融合识别技术,在充分利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优势的同时,避免单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局限性,实现不同生物特征的统一管理和为其他应用提供统一服务。统一生物特征认证平台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民生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据虞刚介绍,统一生物特征认证平台具备了独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其先进性在于能够为各个渠道提供不同模式的生物特征认证需求,提供统一的认证策略。而其创新性则表现在对新的认证模式的接受上,如采用了FIDO标准,打破了客户与服务端单段式认证的传统。同时,统一生物特征认证平台的创新性也体现在其解决了不同认证方式各自为政的现状,实现了认证方式及认证设备的统一管理。

  目前,统一生物特征认证平台已经支持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虹膜、人脸等,并正在尝试指静脉认证。虞刚表示,该平台可根据具体的业务类型提供运营管控类和客户服务类等不同的认证方式。

  在运营管控方面,例如柜员的指纹登录和授权,民生银行采用的是服务端认证方式,通过存储用户的生物特征模板,具有较高的认证可靠性,能够更好地实现行内人员业务操作的内控需求。而客户服务类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则是客户终端本地的认证,充分利用了客户终端自身的安全固件,将客户相关的生物特征信息安全地存储于客户端本地,实现客户与设备的认证以及设备与服务端的认证,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很好地保护了客户的隐私。

  随着多模式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部署,一方面,民生银行的身份认证体系更加完善,可以结合统一的认证策略管理实现多种认证模式组合应用,使得认证手段更有效、更快捷、更丰富,从而提升认证过程的客户体验;另一方面,民生银行移动应用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只要终端具备如TEE和SE的安全空间,符合民生银行终端设备管理标准以及FIDO协议标准,客户就能获得一致的、便捷的认证体验。此外,据虞刚介绍,民生银行也在探索将生物特征识别和小额免密、二维码支付等多种支付模式相结合,以更好地平衡支付安全与便捷,满足客户的支付需求。

  稳步前行,安全与创新并举

  “在新技术上大胆尝试,并充分论证,为客户提供更加有效、全面的金融安全产品是民生银行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发展之道。”

  风控作为银行一项重要的能力,是银行科技创新和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也是今年两会的焦点之一。对此,民生银行设立了业务创新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创新风险评估流程,保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创新,重视客户的隐私保护。

  虞刚表示,身份认证一直以来都是银行风险控制的重点,也是提升金融安全性的突破口。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身份认证不再停留在基于口令的认证方式,而是更多地转向组合短信验证码、USB Key、动态令牌等多因素的认证方式上。如此次民生银行所推出的指纹支付和虹膜支付,作为双因素认证中新的因素,便是对广泛应用的短信验证码的有益补充,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支付方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客户体验。

  在新技术上大胆尝试,并充分论证,为客户提供更加有效、全面的金融安全产品是民生银行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发展之道。虞刚表示,在未来,面对激烈的竞争,民生银行将继续发挥其在身份认证领域中的优势,充分利用终端设备中的安全环境,结合生物特征识别和威胁分析,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客户的视角出发,挖掘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开拓更加友好的认证服务模式,实现多维度的快速安全的身份认证。

  同时,民生银行也将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把安全和风控作为重点工作,权衡新技术的利弊,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如监管机构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认可程度,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本身的准确率、仿造难度等。此外,除了继续探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外,虞刚透露,未来民生银行还将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开放平台等热门的前沿技术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和技术储备,不断推动技术落地和业务创新。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银行业务持续创新的当下,民生银行将继续秉承“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使命,致力于为中国银行业探索现代商业银行的建设之路,为客户提供专业特色的现代金融服务。同时,民生银行也将着于眼客户需求,洞察市场趋势,紧跟科技动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理念,用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实现金融反哺社会,以成为中国银行业的标杆性银行为目标不断前行。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