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智能停车机器人或能为你“排忧解难”
中国不仅人多,车也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家户户都拥有一辆小车不再是梦,然而机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城市必须为此付出代价。据统计,2016年中国的机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95亿辆,停车难已成为很多城市的通病,更困扰人们的出行。
停车究竟有多难?
在停车场兜了一圈又一圈只为找个停车位,当发现空余停车位,大家都显得争先恐后生怕被人捷足先登,“唉,停车场没找到停车位,不好意思来晚了”,大多数有车一族或许都遇到过此类尴尬的问题,而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停车难的问题已上升现代都市生活背后凸显的社会问题。停车难问题不是一两个城市也不是大城市才有的烦恼,它普遍存在于各个城市的各个角落。
拿西安来举例吧。目前,西安已进入“汽车时代”,平均一个家庭就拥有一辆私家车,停车难、停车乱已影响到市民的生产、生活。有人比喻停车位是机动车的“家”,机动车的一次出行始于停车也终于停车。私家车一年约90%以上的时间处于停放状态。如果说仅仅是“堵”,民众还可以接受,那么无法给车找个合适的位置停放却让人难以接受。各种呼声此起彼伏,对于主城区增建停车设施的呼声最甚。
李师傅对停车难深有感触,他说他的兄弟是做防水涂料生意的,一次就是因为找不到车位而耽误了和别人签约的时间,搞得生意都黄了。“特别是很多违停车辆,交警一个人去挨个儿贴条处罚效率太低,如果能有一部分交警专门来处理违停车辆就更好了。”
“我是个有39年驾龄的老司机了,西安现在的机动车停车泊位有60万个,占道停车位3万多个,远远低于国际通行的11.2~11.5的泊位供需规则。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校门口的拥堵,双排停车、三排停车的情况并不少见,希望能多发挥校车的作用,增加免费停车位,多设置路面停车位。”市民王师傅说。
市民马女士的违停较多,作为一名小升初的学生家长,她经常带着孩子在高新区上补习班,一个培训班结束后又需要赶另一个,坐公交车就会比较麻烦,多数时候选择开车,但往往又找不到车位只能违停,因此希望在高新区多增设一些停车位,满足市民需求。
立体停车库或是一剂良药
面对停车难,大部分城市的应对方法是增划停车位,甚至考虑出台“有停车位才可买车”的政策。但土地有限,车位有限,而机动车保有量却在不断增加,“堵不如疏”,只有疏通和规范才是解决好停车难的唯一途径。解决停车难的核心在于增加停车位。地下停车场数量太少,空间也很受限制,所以不妨向天空发展,开发新型立体车库。
立体车库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省土地,只要合理规划,一样可以兼顾存取便利性、经济性能和防火性能等。
从简易停车场到仓储式智能车库,国外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日本各城市对经营性停车场给予了减免税的优惠。在一些特别繁华和拥挤的路段,鼓励经营者多建立体停车场,并倡导“小而分散”的原则,有的停车场甚至只有两三个车位。新加坡则是由政府部门建造公共智能化立体停车场。英国和意大利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订车位,智能立体停车场朝联网化、无人化方向发展。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莱芜市委书记王良提出了如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增多,泊位不足、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他建议发展立体停车场,停同样数量的车造价仅需一半,而占地面积只有传统停车场的2%。
王良认为,解决停车难,发展立体停车是比较现实的选择。“这种方式既省钱省地又环保,符合城市交通智慧化发展大趋势,尤其适合老城区、老居住区等停车需要。”根据测算,传统停车场停50辆车需要1650平方米,而采用露天电梯塔式立体停车只需50平方米,造价仅需400万元左右,是传统停车场造价的一半。
但我们也应看到,立体车库对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停车技术、车库操作技术、安全意识要求都比较高。一方面立体车库的设计对部分车型有局限性,消防安全也存在瑕疵,另一方面人们不够重视,不愿尝试新事物,由此导致停车操作不够熟练,再加上停车费用较高,让人们对于立体车库敬而远之。
停车机器人:停取车仅两、三分钟
去年走红的“最牛停车机器人”,它可以在2—3分钟内帮助车主实现自动停取车,定位精度最大误差仅有5毫米,还可以增加传统停车场的车位。目前,全球首个商用机器人立体车库已在南京建成。
地铁三号线夫子庙站3号出口北侧,一幢新建筑已经建成,机器人立体车库就在该建筑底下。由于新建筑的广场尚未完工,周边用围墙与车流、人流进行了隔离。来到车库前,出入口卷闸门随即自动开启。将车驶入停车平台,下车、关车门,拿上工作人员准备的卡,在车库外智能显示屏上刷一下,卷闸门自动关闭,显示“正在存车”。
在监控室可以看到,升降机将汽车送到地下6米的车库内,此时机器人就出马了。这个长4.6米、宽2米,类似平板车的家伙移动到升降机前,迅速钻进车肚底下,然后将汽车驮到合适的车位存放,整个过程用时不到3分钟。取车也是一样,在车库外智能显示屏上刷卡,机器人就在2—3分钟内将车搬到车库入口处的停车平台上。
“这个机器人立体车库的核心技术是激光引导和梳齿交换。”该款停车机器人研发企业、深圳怡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地区技术总监季风说,车位前装有白色反光柱,停车机器人前端安装的探测仪对反光柱产生激光感应,将车精准地送入车位。所谓梳齿交换,就是机器人用成排像轮子一样的梳齿驮汽车,将车放到车位梳齿架上后,机器人梳齿下沉退出车位。取车操作正好相反。
季风介绍,激光引导技术、梳齿交换技术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将两者结合并用于机器人停车,属于深圳怡丰公司首创。在南京建成的这个车库,也是全球首个商用机器人立体车库。“德国也有机器人车库,但不是立体车库。”季风告诉记者,那是在传统的车库,车主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区域,德国企业使用的技术像是一只螃蟹用两把钳子将车辆抬升搬移到另一个地方放下来。
因为使用激光导航技术,这款“最牛停车机器人”定位精准度误差在5毫米以内,行驶速度最高可达1.5米/秒,平均载重量2.5吨。该机器人尤其适合在小的异形车库或超大规模车库使用。比如夫子庙地铁站旁这处地下车库,由于受空间限制,没有出入坡道。使用升降机加机器人,既解决了停车问题,又能充分利用边角位置停车。“像这个车库有10多个车位属于车主根本不可能自行停车的车位,但是机器人就可以。”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说。
从国外经验看,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将是城市停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日本等国家立体停车设施已经占到70%,我国还不到3%,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王良在两会上建议。目前来看,没有比建立立体停车库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停车难题,或许我们可以期待,立体车库将为车主们“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