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工业4.0战略给中国带来什么机遇?
湄南河两岸,一边多是古朴的寺庙,一边多矗立着高楼大厦,在河面上向前眺望,视野里有一种奇妙的古今交融感。泰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既保留着与传统文化的密约,又渴望着与现代化的接轨,在推拉之力中徐徐前行。
尽管如此,自2016年开始,泰国提出了“泰国4.0”战略,想要吸引更多投资,进入发展新阶段。在东盟这片热土上,发展很挤,除了新加坡之外,大部分国家都处在相差不大的发展距离内,想要脱颖而出,也许只能以更本质更到位的创新为武器。就像在曼谷大街小巷上穿梭的摩托车,小而巧,抓住间隙的机会,才能穿过车流,一往无前。
对普密蓬国王的爱戴历久弥新
2016年10月,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去世,享年88岁。他是当今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经历过19次军事政变,但始终保持立场公正的“最终仲裁者”形象,带领泰国人民经历苦难,不断变革。媒体称其广受人民爱戴,在人民心中,普密蓬国王是最高领袖和精神支柱,是多次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的人民庇护神。
此前,这一描述只在白纸黑字间读到,未免有些虚幻感。但真正到达泰国后,会发现其毫不夸张。从泰国航空班机上的视频开始,到泰国的大街小巷、湄南河畔,随处可见已逝国王的画像和悼词。大大小小的店铺、工厂、居民楼,几乎隔几步就能看到黑白挽联。特别是在大皇宫外,我们看到了络绎不绝的吊唁队伍,每个人都身着黑衣,几乎可以绕大皇宫一圈。
我原以为“悼念国王”只是因为“政治正确”,但后来听工作人员说,这些都是自发的行为。民众对普密蓬国王的爱戴可见一斑。
先王对泰国人民的影响几乎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泰国发布最新的“泰国4.0”战略时,泰国总理巴育将军首先提到的是普密蓬国王的“适度经济”哲学理念。巴育解释说,相比西方跨越式的快速经济发展模式,东方模式更注重循序渐进,不过于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事实上,泰国的GDP增速确实不算快,近年来一直在5%以下,2014年甚至不到1%。即便是声势浩大的“泰国4.0”,也并未提出GDP增速目标,而是强调将继续秉持“适度经济”的理念,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可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这种“适度”,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泰国人的不争。泰国人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微笑服务随时随地。对于在泰国长期生活的中国人来说,他们一方面感觉在这里的生活很闲适,追求心灵的宁静;另一方面每每回国,又感慨自己已跟不上时代。他们无法理解的是,为何国内发展一日千里,民众却抱怨多过满足。这样看来,也许我们也该学习学习泰国人的心态了。
堵城曼谷
没有到曼谷之前,一直以为北京就是“堵城”的样本。但在曼谷的短短3天里,却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体验堵车。据这里的人说,曼谷的堵车是从早上6点堵到晚上12点。有个朋友住在曼谷,每天需要4点起床,因为6点之后何时能到公司就成了未知数。我们在当地开会也是如此,基本上每天都要6点多出发,9、10点才能到达目的地。
为什么这么堵?以我外人的眼光看,首先是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似乎并不理想。曼谷的车道最多为3车道,而且道路状况不算好,据当地人说,泰国整体上没有我们概念中的高速公路,其所谓的高速路更像中国的国道。除此之外,当地的公共交通仍有待建设。虽然看起来公交、地铁、轻轨、公交船一应俱全,但各自都比较复杂,尤其公交车,由于语言、站牌等原因,不做功课外国人基本没法乘坐。同时,各种类型的公交系统没有“一卡通”之类的工具来实现无缝衔接换乘。这些都会对外来人口造成困惑,从而使之选择汽车交通。而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密集的外来人口是曼谷的常态。那么多外来人口都选择汽车出行,结果可想而知。
同时,曼谷的大街小巷都穿梭着摩托车。我发现,在曼谷,一个地方也许没有汽车停车场,但不会没有摩托车停车场。摩托车停车场是曼谷的标配,且规模都不小。这些摩托车与汽车同路并行,穿梭其间,难免会影响道路交通。
此外,我查阅资料后发现,由于极其优惠的贷款买车政策,泰国的汽车数量也非常庞大,人均拥有约1.5辆车。这么多的车都趴在道路上,很难想象会有一个顺畅的交通状况。
当然,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曼谷也在努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泰国4.0”战略下,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关乎公共交通。还有一个即将兑现的消息是:曼谷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将于今年4月正式推出,兼容曼谷市5条轨道交通及公交船,解决目前轨道交通各自为政,分开买票的问题。
中国企业青睐资源性产业和基建项目
2016年,泰国提出“泰国4.0”战略,这是巴育政府提出的未来20年的经济社会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创新和技术手段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带领泰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增强竞争力。为此,泰国安排了一系列议程,包括举办“泰国机遇”研讨会、邀请全球媒体参观泰国科技园、工业园等,向全球投资者发出投资邀请。
来自泰国投资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泰投资国中中国位居第三,排在日本和新加坡之后。这一投资格局在当地的参观游览过程中就能窥见:科技园中展示的技术、进驻的企业研发机构,多为日本企业;大街上跑的车,数丰田、本田和日产这样的日本车最多。日本在泰国爱好投资汽车工业和电器工业,这些都是其一直以来的优势产业。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似乎更偏好于投资资源性产业,如采矿业以及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的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如中泰合资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内就有很多塑胶、金属和汽配工业。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商中策集团也在2015年入驻该园。
不过,在这类过去时和现在时的产业之外,中国来泰国投资的未来时产业正在更多转向高科技产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都在加大投资泰国。最明显的是支付宝的使用,如今在泰国,7-11、BOOTS以及一些泰国商场都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中国游客来泰国购物已经不用再兑换大量泰铢,支付宝和信用卡就可以应付基本所需。
此外,诸如光伏、光缆等科技企业在中国国内已属成熟产业,但在泰国仍属新兴高技术产业。这部分产业近年来也在加快入驻泰国,在此继续其产业生命周期。
基建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央企的强项。此次行程中获得的信息是:中泰高铁年内会开始动工,目前确定的合作方式是泰方出资,中方出技术。
总之,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深入,中国对泰投资的领域日益拓宽,中国企业的形象正在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