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反击战:借技术标准化抗衡支付宝与微信支付
业内正在预测2017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展开攻防战时,局势已经开始发生一些转变:银联正在作为双方共同的对手打响反击战,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所占据的大份额移动支付市场展开争夺。
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在金融领域最为成熟、最为普遍的应用;互联网公司也成了这一领域的执牛耳者,无论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还是腾讯主导的财付通(包含微信支付),都成了风头正盛的金融新军,显示出商业银行所望尘莫及的便捷性与欢迎度。数据显示,支付宝和财付通合计共占据了约88%的移动支付市场,而作为中国传统信用卡支付垄断者的银联,占据的市场份额仅有区区1.1%。
银联错失庞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从相距悬殊的数字上来看,银联的这场反击战似乎胜算不大。况且市场机制的一个特点在于极化效应,在充满“赢者通吃”色彩的网络经济中更是如此。想要打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建立起来的先发优势而重新赢回市场,即便强大如银联也同样难以做到。但是,银联的优势在于其构成主体为国有银行,无论在金融实力还是在政策推动力上都更有优势。
但如果没有相对于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关键优势,消费者并不会买账。从消费理性上来说,由于银联提供的移动支付很难做到比支付宝更便利或成本更低,因而消费者也同样很难调整其消费惯性;而要扭转着一惯性,有效方法之一就在于制造非理性力量,比如恐惧。
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或成银联推行标准化的主要由头
在支付这样直接涉及财产的场景中,制造恐惧并不难,安全性就是一个足以引发人们担忧的问题。在德勤近期发布的2016年中国移动消费者调研中就表明,在影响移动支付的因素中,“不够安全”以高达51%的比率成为首要因素。
银联所打的恰恰正是这张牌。银联于2016年12月发布了二维码支付标准并称此举能提升安全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银联技术部总经理宋汉石称,技术的标准化可降低交易欺诈的基本安全风险。而早在这之前,一家有央行背景的机构在7月发布的一份移动支付政策草案就在标准化和消费安全方面使用了类似的言辞。
银联若要提升在移动支付市场中的地位,推动自身的这套支付标准进入制度层面将是一个最为直接快捷,也更符合自身优势的策略。那么,互联网公司有成功应战的可能吗?
互联网公司的移动支付已经在多元场景中取得广泛应用
答案是肯定的。在强调技术优势和互联网运维,以移动支付为流量入口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在线下市场中深耕已久,这无疑丰富了使用场景。另外,由于目前这两家支付平台都未出现大范围的安全事件,银联打的“安全牌”也难以有发挥的空间。更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尽管银联拥有更大的行业话语权,但其一年前发布的QuickPass就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光环下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