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物联网风口正猛!中美企业如何相互借势?

作者:本站采编
来源:物联网智库
日期:2017-01-03 10:05:07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全球化,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型制造业和科技公司正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变革中。中美之间的联手尤为明显,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业在国际范围内迅速扩张。
关键词:物联网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全球化,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型制造业和科技公司正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变革中。中美之间的联手尤为明显,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业在国际范围内迅速扩张。虽然这常被某些好事的媒体夸张描述为“争夺经济主导地位”,但其实这种联手对双方来说都是细水长流的长远利好。

  众所周知,中国以制造业见长,并在全球范围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从最初基于低成本和高产出的“中国制造”发展到现在更高效和更智能化的“中国智造”,其所覆盖的生产领域从空调到家电,工业设备等等,十分丰富。

  那么美国呢?曾经作为一个制造业中心的美国已经把它的技术重点转向软件和服务。来自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的技术创新为一些数据管理平台奠定了基础,诸如Cassandra和Hadoop。坐拥以亚马逊AWS为代表的IaaS服务商的集成优势,美国在企业软件和数据分析服务方面当之无愧是全球领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和美国的发展都是全球的佼佼者,技术上非常强大,应用覆盖也十分广泛。美国有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所建立的线上应用服务,中国相应地也涌现了BAT三足鼎立的互联网巨头阵营。中国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可能比美国更大,如果将线上通讯、移动出行、和移动支付考量在内的话,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指标可能还要高于领美国的分数。

  未来两国肯定会面临日益激烈竞争局面,换个角度来讲,同时也是空前的合作机遇,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落幕、物联网时代真正开启的转换期。物联网是移动互联网的延伸,它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联网设备由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拓展到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万物”。在物联网时代,万物联网仅仅是第一步,联网以后生成大量数据才是价值的根源。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可以让“物”具备更智能的功能,或者改变人类的固有生活和工作方式。随着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由联网的“物”产生的数据将会达到空前的规模,是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几亿甚至几十亿倍。

  这个巨大的“数据集散中心”便是当前中美科技企业合作的绝佳切入点。中国的制造业实力遇上美国的企业软件、大数据的创新能力,这些核心优势的碰撞应当会产生炫目的火花。

  然而,现实却是骨感的。从历史和经验来看,美国的软件公司会尝试在中国拓展自己的优势往往以失败收场,而中国的制造商走出国门把品牌打到美国市场也屡屡受损。又是什么原因?

  Ayla作为一个从创始之初便考虑跨中美两过的物联网公司,自然也避不开上述跨国公司都会遇到的“基因融合”难题。然而我们有幸成长为一家在全球都具备影响力的云服务提供商,因此总结了Ayla对中美市场发展的一些看法。如果你也遇到了跨国创业公司必经的几大难题,那这些看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物联网:中美企业优势的集大成者

  正如前面提到的,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技术优势。中国是一个以制造见长的国家,而美国则是在大数据管理和企业软件领域有绝对优势,而最底层的芯片和软件技术则是西方舶来,中国制造。

  中国政府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指示,这是第一次正面“对抗”德国的“4.0”计划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改革,“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对于我国工业和制造业来讲,是正式参与全球工业变革的标志。它象征着这个国家正在经历智能化转型,从工业3.0时代到工业4.0时代的变革。在北美和欧洲等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已基本完成这次工业革命,那么对于中国,要想跟进工业变革的脚步,必须要面对一个课题——物联网时代,如何处理大量的工业数据。

  这正是物联网的用武之地,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互补模式:将中国工业革命的刚需和美国大数据管理的实力完美契合。

  物联网不仅需要各种高精尖技术的结合,还需要硬件支撑,这正是中国制造业的专长。因为“万物互联”离不开的我们身边的物,物联网需要将软件和硬件结合在一起。

  在中国,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将物联网作为发挥硬件和制造实力的新领域。在IT行业,以上优势有相当体量的用武之地:如在大型金融储蓄、下一代消费模式和其他创新领域。

  全球知名研究机构埃森哲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物联网对推动行业增长助力明显:预计到2030年,物联网可以创造高达1.8万亿美元的GDP累积贡献值。

  这对于美国的数据处理软件企业非常有吸引力,这也激励这些相关公司开始在中国物联网市场跑马圈地。

  成功=技术+态度

  不过,要想成功在对方国家的市场份额中占据一席之地,显然不仅仅需要技术实力,在这之上,需要态度的转变。

  在以往中美两国比较失败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双方未能“端正商业态度,包括不欣赏对方的文化,商业模式和客户偏好;不能合理接受两地文化的差异性,因此也无法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建立共赢模式,更无法产生利益的共鸣。

  比如说,美国公司不愿意去迎合中国人的商业习惯。在中国,通常要借助疯狂的商业营销才能占领C端用户的市场。再比如,跟中国人谈生意,人脉关系和信任的建立远比商品本身重要得多。中美在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在各个商业环节,如商务会议、谈判方式、合同签署及销售维护等,这些环节都需要双方深入的交流、学习来改善。

  无独有偶,中国企业亦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美国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他们自然而然沿用在中国原有的商业文化和模式去开展,结果处处碰壁。

  以不同地域文化为出发点,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作为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创业者,应当具备提前预见物联网的巨大前景中伴随而来的巨大挑战:如制造商在跻身物联网的过程中,将遇到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等各层面的难题。因此,Ayla物联网平台便为此量身定做了适合制造业企业实现轻松连接“物联网” 产品,让制造商不再受困于联网和智能改造,而只需专注于该企业核心的竞争领域,如家电或空调设备、咖啡机或门锁设备等。

  因此谁最需要这样的物联网平台?答案是制造商。而最多的制造商聚集地在哪里?当然是中国。因此,中国市场在制造业和物联网相结合的潜力是不容小觑的。 Ayla中美合资物联网平台也应运而生。Ayla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张南雄先生,在中国有着长期的市场合作经验。深圳作为Ayla中国的总部,也是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的根据地,在技术、市场销售、财务等方面都由中国本地员工一起努力。我们的投资者来自世界各国,尤以中美居多,而我们所服务的客户更是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北美、欧洲、日本都有大量的Ayla服务的使用者。

  早在2014年,Ayla就拿到了中国政府授予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许可资质。在当时,这是为数不多拿到此项资质的美国企业(或说中美跨国企业)。在ICP许可之下,我们方能够帮助制造商合作建立起公网、内网、合作网站等相互连接的物联网框架。

  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对于同时具有中国和美国两种文化基因的企业来讲,其实具备了更多的优势去吸收两国在科技、商业、文化方面的精华,这种优势尤其会在开拓双方市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少碰钉子。Ayla也基于对中美两国商业行情精准的把握,助力制造业企业转型更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除了依据不同地域文化,我们的成功也得益于Ayla专注于物联网方面的技术优势。物联网将两国利益组合成一对共同体,物联网为两国文化和商业的深度融合、深层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以物联网技术作为跳板,中国制造业可以轻松跳向“制造服务”这一更高的平台,而美国的科技公司更能收获如何将技术落地的实践经验。Ayla的成长史向所有创业者表明,在物联网这个大风口到来的时候,中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借势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微妙,共赢意识是创业者避免“误入歧途”、集中精力推进企业前行的重要秘诀。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