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的本质及发展趋势
之所以物流信息化是个迷局,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握住物流信息化的本质。认清了物流信息的本质和趋势,我们就拥有了正确的方向感,以便指引我们走出迷局。
剖析物流信息化的本质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物流管理者就有一千种关于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但是,科学不等于文学,我们需要严谨地从物流信息化的概念,物流信息化的服务对象,以及物流活动这三个方面去剖析物流信息化的本质。
物流信息化的概念
物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一个方面,要深刻理解物流信息化,得先理解什么是信息化。
《论信息产业》一文提出,“信息化是指通信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林毅夫认为,“所谓信息化,是指在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上,运用IT改造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信息化是指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较高的程度,在社会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推动人的智能潜力和社会物资资源潜力充分发挥,使得社会经济向高效、优质方向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三种定义摘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柳纯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综合上述这些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判断:信息化就是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被IT改造的过程,信息化的目是为了实现信息共享,人的行为更加合理,人及物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给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就是应用IT来改造物流过程、物流企业及物流产业的过程,使得物流过程更加高效,物流企业的运作更加合理,物流产业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根据物流信息化的定义,物流信息化有三个层次,即物流过程、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物流过程是从物流服务的角度叫来看,物流企业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物流产业是从社会、行业的宏观经济视角来看。
物流信息化与其服务对象
物流信息化主要依托于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化的本质就是物流信息系统能够支撑不断发展的物流业态及相应的信息管理需求。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其衡量标准就是物流信息系统能否为其所服务的对象带来价值。
物流信息化的核心,并不是物流信息系统的硬件或软件,而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一个物流信息系统如果失去了服务对象,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如它不能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提供价值,那么它是废物一个。物流信息化的有效性是由物流系统的服务对象来决定,这是物流信息化的本质使然。
具体而言,物流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包括货主、从业人员、企业管理和宏观经济。这里的物流信息系统,其概念范畴涵盖了微观的物流业务管理系统和行业性的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系统为货主服务,例如快递系统为收件人提供订单的自主查询和相关的服务信息推送。为从业人员服务,就是为司机、派件员、客服人员、调度人员等提供工作便利上的服务。为企业管理服务,就是物流信息系统需要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为宏观经济服务,就是为物流信息系统能够为行业发展和宏观经济发展提供相关的数据。
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形式就是搭建物流信息系统,但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则是如何发挥物流信息系统为其服务对象而言所应有的价值。物流信息化的本质,不是有形的硬件和软件,而是追求信息逻辑与业务管理逻辑的一致性。
物流活动与物流信息化
从物流活动的角度来看,物流信息化就是应用一切可用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手段来获取物流基础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来指导物流活动,使得物流服务系统更加高效地完成商业交易中的“实物交割”任务,以更低的成本完成一系列的物流活动。物流信息化的本质,就是为了更容易地获取物流基础信息以及应用好这些信息为物流活动服务。
物流信息化,实际上就是打通物流单据、货物对象、物流节点、物流工具和物流人员这些要素之间的信息关联和沟通,以提升物流活动的效率。
流活动的效率,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衡量。首先,物流活动是否能够高效地完成物流单据所规定的物流服务任务。从商业交易到实物交割,有交割时间的规定,有货物数量、质量的规定。高效地完成物流服务任务,就是要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商业交易所要求的实物交割的服务。其次,物流活动本身具有成本,高效的物流活动则意味着以更低的成本完成更高质量的物流活动。物流信息化就是为了能够在这个两个方面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关于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业内专家做了很多预测。从根本来讲,物流信息化的趋势受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二是商业模式发展。综合而言,物流信息化的趋势有以下四个方面。
从订单系统到ERP,从ERP到行业EDI
从物流的业务流程角度来讲,物流信息化的趋势沿着从订单系统到企业ERP系统到行业的EDI的方向发展。物流信息由客户订单行为触发而产生,物流过程一般会受订单过程指导。订单系统通常被认为是物流信息系统的中枢。而订单系统在不同的企业,其所支撑的业务流程和逻辑不同。在生产企业,订单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对制造过程及分销的管理;但是在零担企业或快递企业,订单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对货物流向的管理。
订单系统更多是局限于分销方向,而分销的上游是生产和采购。物流信息系统于是从订单系统延伸到企业的ERP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翻译过来就是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就是企业资源配置的决策系统。一般而言,在ERP系统的基础上,将延伸出决策支持系统(DDS,decision support system),使得决策更加便利。订单系统侧重交易处理,ERP系统侧重跟踪和部门协同,DSS侧重决策的便利性。
订单系统和ERP一般只局限于公司体系内部,跨企业的信息得靠EDI。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是商业贸易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也叫无纸化贸易。例如某电商平台在受理客户的订单时,系统就自动把订单的配送信息传递给了承运商系统,承运商根据信息安排揽货和配送。但目前在商业伙伴之间实现EDI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很多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信息化基础。
ERP系统在一些大型的生产企业已经普及,行业EDI在国际贸易领域中比较常见。ERP和EDI并不是新事物,但从现状来看,物流信息化也需要经历类似于ERP和EDI的阶段。更确切地讲,物流信息化的长期发展需要ERP和EDI相关理念和技术做基础。
从“PC互联”到“大互联”
物流信息化是依托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而发展,物流信息化的趋势沿着从“PC互联”到“大互联”的方向发展。
先解释什么是“PC互联”以及什么是“大互联”。PC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意思,PC互联是指个人电脑之间的互联互通。传统互联网就是基于PC互联的应用。大互联是指物联网的“物与物相联”及移动互联网的“移动终端相联”及“PC终端互联”的总体。
物流信息化在PC互联时代,只有订单系统、ERP系统等封闭式的系统形态;而在大互联时代,物流信息化系统将是开放的,可以向物流的每个流程细节延伸。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会使信息世界向“大互联”方向发展,物流信息化也随着这个方向发展。
从物流信息网到物流信息平台
从物流行业整体的宏观视角来讲,物流信息化的趋势是从“物流信息网”向“物流信息平台”方向发展。物流信息网是指近十多年来出现的货物信息发布网站,如“物流114查询网”、“中国物流网”等。而物流信息平台则是能够控制物流交易的B2B或B2C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传统物流信息网只解决了供求信息发布的问题,而未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而物流信息平台不仅解决物流服务供需信息的发布,还进行信息真实性的认证以及信息及时性和有效性的管理。物流信息平台将控制整个交易过程及物流服务过程,对物流服务的品质及交易双方的诚信负有责任。
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运营和管理是非常复杂的,但这是趋势。物流信息平台对提高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物流平台到物流的全过程透明
物流过程透明,是指货物的移动过程及物流业态(及物流企业的运营状态)的总体分布格局透明,是物流信息化的总趋势。
从物流企业的角度来看,物流的总体流程及企业的总体运营格局是透明的。从货主的角度来看,物流服务的过程可查询和追溯。从物流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来看,物流过程可追溯、可以监督,是透明的。基于这些方面的透明,物流业的总体分布格局也是透明的。
物流过程及总体分布透明,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物流过程的所有信息可采集,这基于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另一方面,信息的分析技术能够驾驭这些海量的信息,这将依赖于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技术。
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一定是基于平台。因为没有平台就无法获得大数据,若没有大数据则无法谈及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没有物流信息平台,则无法获得物流业的大数据,则无法实现物流业态的分布格局透明。
因此,透明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