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从IoT到IoE,预示着怎样的物联网“产业路线图”?

作者:本站采编
来源:联动原素
日期:2016-11-17 09:25:07
摘要:这篇文章来自于无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胡逸的“指示”:能否写篇文章阐述一下IoT和IoE的区别。

  这篇文章来自于无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胡逸的“指示”:能否写篇文章阐述一下IoT和IoE的区别。本来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因为从本质上,或者说从技术路线图上来看,IoT(物联网)与IoE(万物互联)没有区别,只是叫法的不同。或者说某些从业者为了显示自己与“传统物联网(2009年-2013年)”从业者的区别,提出了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这个新名词。但是正值我们团队在研究物联网的“产业路线图”,所以借此机会,聊表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或许可以部分解答“IoT与IoE区别”的问题。  


  对于物联网的从业者来说,肯定对物联网的技术路线图不陌生,就是业界普遍认可的四层架构: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应用服务层。

  但是今天我们要剖析一下物联网的产业路线图。从产业的角度,我们认为物联网分为三层架构:技术层(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硬件层(生活、交通、农业、医疗、制造业、矿业、物流、教育、环境等)——应用软件层(to C,如社交、购物、出行、旅游、娱乐、资讯、知识等;to B,如企业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交易服务、运输管理等)。  


  为什么如此来解构物联网产业?大家可以回想一下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起来的基础。首先,我们一般会把阿里、京东、腾讯这样的公司成为互联网公司,而不会把联想、IBM、微软这样的公司称为互联网公司。那么互联网公司的特性是什么呢?就是他们都是做应用服务的。而联想、IBM、微软这样的公司是提供承载这些服务的软硬件产品的,所以他们一般被称为IT公司。

  同样,我们不会把华为、苹果这样的智能手机厂商称为移动互联网公司(谷歌比较例外,因为其有互联网应用,但是如果单纯从Aandroid系统的层面,它也算IT公司),而是把滴滴打车、优步、豌豆荚等这样做应用服务的公司称为移动互联网公司。

  以此类推,什么样的公司才能称之为物联网公司呢?答案应该是提供物联网应用服务的公司。

  其次,世界上只有一台电脑投入使用的时候,是形不成互联网的。比如第一台个人电脑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具体是哪一年,是哪一家率先退出的,因争霸者比较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有兴趣者,可以自行查询。但是那时候没有互联网,甚至可以说在此后的二三十年互联网都没有兴起,原因就是拥有个人电脑的人太少。互联网正式兴起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而中国更晚一点,在90年代末, 21世纪初。比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网易、新浪等都是在2000年前后成立的。根据网上一个不知名调研机构披露的信息:2000年中期,全球的个人电脑总量达5.65亿台,其中中国的总量是1590万台。也就是说,像百度、阿里巴巴、QQ、搜狐、新浪、京东、大众点评、携程,以及后来的58同城、百姓网等都是在个人电脑市场拥有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从个人电脑出现到互联网的正式发展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

  再看移动互联网,其发展的基础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关于第一台智能手机出自何时,出自谁手,说法也很多,但是普遍提出的时间是在1990年——2000年间,不过这期间出现的智能手机都“先烈”了。目前大家看到的智能手机都是基于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的,这两大系统的第一款手机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爆发于2013年,据终代智能手机出现的时间有五六年的时间,据第一代智能手机出现的时间则有近20年的时间。当然,这比PC互联网的发展快了很多。

  这些给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呢?可以说从这一定层面上说明,物联网的真正发展是建立在智能硬件大量普及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应该是这样的:技术完备(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功能硬件智能化——万物互联——物联网。

  但是,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不是走完第一步才走第二步的。比如,2016年之前,很多物联网的支撑技术并不完备,但是物联网的应用已经开始了。像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并没有完全攻破,或者说进入稳定发展;还有通信技术——蜂窝网络、Wi-Fi、射频、ZigBee、NFC等依然有很多局限,但是仍旧出现了诸如公交一卡通、POS机系统、煤矿的瓦斯检测等较为成熟的物联网应用,以及实验性的物联网应用如农业中的大田管理、食品溯源等,交通领域的拥堵监测、车牌识别等,同时在环保、医疗、工业、市政民生等诸多领域都有相应的尝试。可以说技术进步推动了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但同时物联网应用也对技术提出了更多需求。所以在技术达到一定成熟度的时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同时,物联网的应用,不同于互联网的应用,会在某一个时间点集中爆发。因为互联网的终端截至目前,也只有PC、PAD和手机,但是物联网的终端将有成千上个种类,比如各种家电、各种厨具、各种工业设备,甚至各种生物。也就是说,物联网的载体太多,而基于这些载体的应用是一步一步被发掘的。比如我们交通一卡通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标准,我们的银行卡现在已经面临被淘汰,但是很多其它应用却刚刚开始被发掘,甚至有些物联网应用还没有人想到。所以物联网的发展会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经历“有些应用还没开始,有些应用却已被淘汰”。

  也就是说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应用都是碎片化的,但是最终各个碎片化的应用会打破边界,形成统一,实现真正的、完全的互联互通。那个时候基本也到了物联网产业的末期,我们的社会势必会被重新定义:一般等价物将有货币变为数据,基于数据的交易形态和社会生态将形成。

  同时,未来的行业将被重新划分。比如现在我们从产业角度划分的交通、医疗、教育、农田水利、制造业、能源、环境、市政等,未来在物联网的视角,这些都是硬件功能的分类方式。而物联网视角下的应用分类都是基于场景的,比如生活场景、办公室场景、工厂场景、学校场景、意愿场景等。符合某个场景需求的应用便会被归为一类。当然,也会出现符合多种场景的应用,比如社交可以出现在生活场景中的冰箱上、电视上、洗衣机上等,也可以出现在工作场景中的办公桌上、生产设备上等,类似的还有购物、娱乐、信息知识等;还有一些可能就是出现在特定场景的,比如菜谱可能就是出现在厨房这一场景中的,自动买菜可能就是出现在冰箱这一场景中,汽车维修可能就是出现在车辆租售这一场景中等等。

  总之,物联网的路还有很长,因为目前我们的基础技术仍未完备,硬件智能化也才刚刚开始。

  欢迎交流探讨!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