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在申城"搭上"公交卡 可以在便利店闪付
试想一下,出门乘公交、坐地铁或是去便利店购物,不需掏钱包也不需掏手机,而只要伸手一刷便能付款成功,事后还能在App上直接充值及查看消费记录……记者发现,如今的智能手环正试图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起来,上海的城市交通、商超及景点已成为智能手环全新的运用场景。
传统手环功能单一
自2014年小米手环“爆发”后,市面上的智能手环产品层出不穷。虽然相关产品出了很多,但功能大多大同小异,让人提不起兴趣。
“因为价格不贵我和几个朋友当时都买了,可戴了不到两个月几乎就不再用了,”市民白小姐告诉记者,“智能手环更像是一个衍生品,对用户来说并没有达到必要的程度。”
诚然,智能手环只能给用户提供一些不痛不痒的数据,且随着智能手表的价格不断下降,智能手环的市场也正被逐渐蚕食。
IDC预测,智能手环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3%,而智能手表的这一数值达到了27.8%。StrategyAnalytics甚至预测,2022年运动智能手环将猛跌至可穿戴设备营收份额的2%。欧美手环不合国人口味
此前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长期使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是运动爱好者,而真正需要关注健康的那些懒于健身的上班族和宅男宅女们,并不会购买智能手环这类产品。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美国的Jawbone和Fitbit,这两家智能手环“巨头”绝对是业界领先。由于西方民众普遍酷爱健身,他们的手环偏重运动追踪、健康监测。譬如通过精准的步数检测与心率数据交互之后,可精确地计算出用户休息和运动中的卡路里消耗量。相比之下,国内小米手环等主打的睡眠计步等,其精准度、科学性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然而据记者了解,虽说从数据测算准确度来说国外手环更胜一筹,但它们都存在一个问题:其数据库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且不勤于更新。
这与中国人与西方人的饮食差异有关。比如上述两款手环可以计算三明治卡路里、三文鱼卡路里,但却无法计算毛血旺的卡路里或者麻辣烫的卡路里,只有包子之类的可以大概计算。
在价格上,Jawbone的售价大致在650元至1888元区间,Fitbit的售价则在550元至1599元区间,这显然大大高于一些国产手环百元左右的定价。
另外,譬如在购买Fitbit后,用户会发现高级功能是要通过再付费购买专业版,而这几乎是针对健身房教练或者专业运动员的了。因此从性价比来说,很少有普通国内消费者愿意花这样的钱。
手环“搭上”小额支付
国产的传统智能手环用途“鸡肋”,而国外的专业运动手环又不符合大多数国人的使用习惯。智能手环在国内市场急需找到一个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功能来寻求突破。
“虽然不少分析机构都认为智能手表将在未来几年蚕食手环市场,但随着手环从产品功能的叠加向场景化应用的拓展,或许对智能手环宣判‘死刑’还言之过早。”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战略与市场部总经理叶新说。
据记者了解,去年年末,首家支持上海交通卡功能的智能手环“敏狐嘀嘀”,以及另外一款“刷刷手环”先后上市了产品。而在本月,“拉卡拉手环”和“握奇手环”也分别发布了其上海版,且相比之下运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后者不仅支持沪上城市交通,还可通过银联闪付在便利店、商超,甚至部分沪上景点使用。
记者对此进行了体验。首先,记者从应用商城下载了与手环对应的App,并用手机号进行注册。打开移动端蓝牙连接点击App搜索手环,发起连接时手环会短振提示,此时记者轻敲手环两次表示“同意配对”,接下来便可进行手环充值了,但在此之前需绑定一张银行卡。充值完毕后,记者来到地铁2号线某站入口,所有支持交通卡的检票闸机都适用于该手环。体验时,将手环主体靠近刷卡感应区,经过13.56MHz的有源射频放大技术,手环还是比较灵敏的,不用贴合太紧就可以识别,记者轻松通过了闸机。
在使用范围上,以握奇手环为例,一方面它能在上海所有刷交通卡的场所使用,如公交、地铁、轮渡、出租车。另一方面它也支持连锁便利店、商超及知名旅游景点的消费,如农工商、快客、好德、汇金、六百、新世界、第一食品、捷强烟酒、上海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等。“支付可穿戴”将成趋势
叶新告诉记者,“传统智能穿戴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单一,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跟随国外巨头的思维发展,这使得国内手环的同质化竞争到了非常严重的阶段,智能手环真正的应用市场并没有释放出来。”
而基于互联网金融与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地铁公交这样的小额高频行业变成为了智能手环的一个突破口。
“今后,‘支付可穿戴’会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其中交通支付只是第一步,”她向记者举例,今后譬如企业、园区的员工门禁卡、银联云闪付等,智能手环能承载更多集“身份认证”、“便捷支付”和“交易安全”于一体的运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