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2015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十大事件

作者:本站采编
来源:智慧交通its114
日期:2016-03-15 09:22:00
摘要:对于人而言,更快更便捷是不够的,还有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也是任何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于交通出行之前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所以这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也还未能到达除月球以外任何一个星体的原因,也是无人驾驶、自动驾驶、高速管道列车等技术应用最为棘手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人类第一次见到了前太阳系行星成员--冥王星的真容,第一次证实火星上面有水的存在,第一次人类的探测器飞出了太阳系进入宇宙空间……人类对于未知的好奇,促使着我们几千年来不断的探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追求更快、更好的到达未知的彼岸,也使得我们不断的获得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飞机、高铁、无人驾驶车/飞机等等,包括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提出了高速管道列车,无不是对这一追求的体现。

  在过去的2015年,交通行业的发展也同样表达对更快捷、便利交通的追求,高铁、高速公路网络的继续完善,无人驾驶、互联网+交通、交通大数据等新兴业态的燎原,无法否认的是,我们现在的出行越来越便捷,放在几年前,您能想象现在吗?远距离有飞机高铁,中距离有城际轨道和高速公路,短距离有地铁、公交出租、拼车、打车软件等等,高速公路、停车场都可以实现不停车通行和收费,轻微交通事故有远程定损,一般行政审批可以通过手机APP在线解决,飞机、公路客运、火车票都可以通过手机购买……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体现着交通的终极追究,更快,更便捷。

  当然,对于人而言,更快更便捷是不够的,还有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也是任何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于交通出行之前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所以这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也还未能到达除月球以外任何一个星体的原因,也是无人驾驶、自动驾驶、高速管道列车等技术应用最为棘手的问题。

  让我们回到2015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十大事件票选,此次十大事件票选完全通过"智慧交通"微信公众号完成,有近3000人参与投票,候选的二十个事件总得票数为4300票,在这里面有两个事件得票数都超过了一千,总得票数超过了60%。这是两个群体的集体行为,是对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也许他们只了解自己所在的领域,也许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工作,但正是由他们所热爱的事业才搭建起了智能交通行业的框架。感谢所有投票的人们,不论你们是出于何种动机,今年的十大事件完全由你们所决定,未来的智能交通行业,也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快速发展。

  以下为2015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十大事件:

  事件一、2015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圆满结束

  事件二、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成立

  事件三、ETC全国联网基本实现

  事件四、公安部交管局召开大数据支撑公路防控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

  事件五、BAT大举进入交通大数据、交通出行信息领域

  事件六、《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事件七、中国智慧交通管理产业联盟成立

  事件八、公安部推动建设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事件九、上海、贵阳交通数据开放与创新

  事件十、交通运输部要求进一步推动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

  如果按照快速、便捷、安全三个维度来分类,入选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十大事件的事件中,快速这个维度,没有一件,作为一个依附于交通本身的存在的行业,怎样让交通出行更快速,不在智能交通的范畴之内,但是怎样使的交通工具在更快速的同时更为安全、便捷,却是智能交通必须要做的事情;在便捷的维度,有事件一、二、三、六、八、九、十;在安全的维度,有事件四、事件七。可见,便捷是我们现阶段追求的主要方向。

  按交通的管理属性来分,交通口的事件包括事件一、三、六、十,交警口的事件包括四、七、八;按2015年的业态变化来看,与互联网+相关的有,事件一、五、六、八、十,与大数据有关的是事件四、五、九。

  事件一、2015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圆满结束

  12月12日,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终于在广州大学城圆满收官。大赛历时4个月赛程,影响覆盖全国20个省(市、区),吸引到近千个项目报名参赛。最终,《悦到”城际网络约租车》凭借着创新性、技术可行性、商业价值、竞争优势等多方面强大的综合优势问鼎冠军,一战成名。《航运金融风险管理平台》和《互助停车——停车位闲置时间分享与租用平台》分获亚军,《第三方车联网方案解决专家》、《1号货的》及《互联网+修车》分别名列季军。

  作为国内首个垂直行业的互联网赛事,本次大赛经交通运输部批复同意,紧扣当下运输服务需求和创新热点,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工作部署,推进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推动运输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个集全国交通运输服务领域政界、学术界、企业界和金融界各方合力的创业创新示范推广平台。

  大赛设置了创客项目赛、创意金点子赛、优秀在用项目评选、高校邀请赛4项赛事。自8月24日启动发布以来,大赛经历了宣传预热、正式报名、初选复赛、决赛对决4个阶段。

  在前期的宣传预热阶段,组委会组织了多场现场推介会,深入高校、企业、创投机构等进行宣传,足迹遍及广东、北京、湖南、福建等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共有20个省(市、区)近千个项目报名参赛,后经资格确认共有445个项目进入初选。经首轮专家评审后,共推荐244个项目进入复赛,其中创客项目赛共131个。

  ITS114:我们认为,2015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成功举办的最大意义在于唤醒了传统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者和国有、民营运输企业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来改良、改革管理、经营手段的意识。从这一角度出发,也就决定了大部分参赛项目不会像那些已经成功商业化、资本化的商业企业以颠覆、冲击原有的交通运输行业为目的,而是在已有的经营、管理基础上,添加互联网基因,重塑自己的肌体,使得更具活力和时代感。可能这样的改良在大的层面而言,很多创新都可能是碎片式的,单独发展的,很难像商业企业一般不计代价的烧钱、争抢用户,在区域甚至于全国范围内形成影响,形成规模。所以,这就要求传统的交通运输行业经营者们,不仅要拥抱互联网、融入互联网的意识,同时也要有整体的互联网经营观念,既能够保持自己核心的竞争力,又能够与区域外的其他同行互通有无,合作共赢。

  现在已经确认,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在2016年会继续举办,而且在形式上会有所创新,在获奖项目落地的政策支持方面也会有创新,所以,让我们继续期待2016年的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吧!希望会有那么一天,新锐的互联网巨头不再以革命者、救世主一般的角色来面对传统的交通行业,而是两者平等、频繁、深度的进行合作,所以既懂交通和互联网的跨界人才们,你们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事件二、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成立

  11月4日,由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在2015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上成立。

  联盟的首批会员单位包括北京邮电大学、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大唐电信集团、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广东侍卫长卫星应用安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新国线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首届理事会的组成成员有理事长吴忠泽,副理事长关积珍、何举刚、王金城、王云鹏、张毅。秘书长姚丹亚,副秘书长鲁光泉、王建强、胡坚明。

  2010年10月,国家863科技计划设立了我国第一项有关智能车路协同技术攻关的主题项目,2014年通过科技部验收,验收通过后,课题组数十家高校、企业继续紧密合作并联合相关单位在系统集成、产品化和应用展示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2015年先后在青岛、南京、武汉等地进行了技术展示,目前已经实现车载设备的小型化和兼容化。

  ITS114:在前几天结束的国家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上,由我国智能车路协同领域知名专家王云鹏为第一完成人的"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可能会有一些专家反对,但我们还是认为在某些程度上,ETC、汽车电子标识、车路协同的应用场景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是车载设备和路侧设备的单项或双向的连通,车路协同是唯一可以做到双向交互的,车路、车车之间的相互感知。只是前两者都有强力的政府部门做支撑,ETC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汽车电子标识国家标准即将出台,而且是公安部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只有车路协同还处于一个研究成果转化的阶段,而且没有部委强力支持。

  智能车路协同在美、日、欧等地区都已经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实地路测,美、日都也确定了其通信频段,美国也计划强制要求车辆出厂前搭载V2V设备,以促进这一技术应用,目前正处于立法前期。相比国外车厂在这一领域的大力投入,我国汽车业界对此却稍显冷淡。如果国外车厂将这一技术市场化,并借先发优势在我国推行该技术,不知道国内车厂又会如何"弯道超车"。

  所以我们呼吁有更多的车厂加入进来,共同推动这一技术的应用发展,并尽早确立我国车路协同的通信频段。最后感谢关心这一技术的朋友参与投票。

  事件三、ETC全国联网基本实现

  根据交通运输部消息,截止9月28日,除海南、西藏以外,全国29个省份实现了高速公路ETC的联网,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截至到10月底,全国累计建成ETC专用车道12772条,发展的ETC用户已经达到了2515万。

  ITS114:这应该是国内第一个完全实现全国联网的ITS系统,也是目前最为车主所熟悉的ITS系统之一。ETC的全国联网,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付出十余年心血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王笑京总工也因这一成果等,入选2012年的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名人堂,并获得"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在实现全国联网以后,如何让ETC拥有更多用户,进入更多的应用和研究领域,这是让ETC更具生命力的动力,我们也期待ETC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事件四、公安部交管局召开大数据支撑公路防控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

  9月22日,全国公安交警系统大数据支撑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现场会在贵州省贵阳市顺利召开,来自公安部交管局、北京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警总队及南京等6个城市交警支队的领导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首先组织参会代表在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指挥中心现场观摩了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重点车辆综合监管系统等应用平台展示;随后来到贵阳大数据中心,听取贵州大数据发展思路、理念、实战应用案例、贵阳交警利用大数据规范执法的情况介绍。

  据公安部交管局副局长李江平介绍,公安部已设立了公安交通管理数据中心、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联合实验室,研发建设了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加快推进大数据技术和交通管理业务深度融合,打造跨界融合、数据共享、责任共担的道路安全新格局。

  2016年,公安部交管局将下发全面建设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的指导意见和标准,建立并完成面向总队用户的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

  ITS114:大数据在省交警总队层面的重视与应用已经不用再强调了,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交通管理单位中,也会很快得到普及。这将促使传统的智能交通管控行业由注重硬件建设,转向软硬并举的发展阶段。

  交通管理领域成为大数据最为典型的行业应用,是有着天然的优势的,首先是基于对治安、交通安全、交通管理的动态、及时等方面的需求,其次是有着任何其他领域都无法拥有的海量涉车图像、视频数据以及基础的人、车数据库。因此我们看到了大数据在缉查布控系统中所发挥的神奇作用,快速、及时、动态,能够迅速查找到目标车辆;能够看到基于车牌识别的大数据分析,在广州分析外牌车是否在城区行驶研究中的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交通管理的大数据分析,还可以用于分析某一车辆类型的行驶规律,某一人群的出行规律等等。

  当然,更具想象空间的事,如果将这些数据脱敏,面向商业社会,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事件五、BAT大举进入交通大数据、交通出行信息领域

  3月23日,由交通运输部运输司主办的2015年运输服务厅局长研讨班在湖南长沙开班,传达学习杨传堂部长的批示要求,研究探讨新常态下改进提升综合运输服务的政策措施。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一系列话题成为研讨主题。

  百度:

  8月,北京市交管局宣布,已与百度地图合作,开展数据及信息对接和融合,为北京市民提供更方便的出行体验。截至7月底,已为650万用户提供了1亿次路况查询及导航服务。未来可以通过百度地图,了解更准确的北京实时路况等信息,更好地选择和规划合理的出行路线。

  11月,百度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便捷公众出行为旨归,双方将整合共享数据资源,应用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等产品和技术,在交通运输信息化服务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据悉,这是国内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首次向互联网企业开放交通出行的大数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将逐步向百度提供包括实时公交、实时路况、出租、交通公共设施信息、道路管养等丰富、权威的交通出行大数据,百度也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地图产品以及开放平台优势,向社会公众提供江苏出行信息服务。

  11月,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和百度地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依托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交通大数据资源和百度公司的优势技术,以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为基础,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尖端技术,结合交管部门开放的道路交通管制、交通设施信息、交通流量数据以及其他交通信息,提供专业的城市实时交通信息。

  12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与百度公司签订"互联网+"运输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广东省"互联网+"交通运输服务行动》为抓手,在汽车票、百度开放云、百度地图、百度钱包等产品及有关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加快互联网与广东交通运输服务的深度融合,构建旅客运输一票到家、货物运输一单到底、高速公路一卡通行、公共信息一站解决、服务监督一号畅通、监测应急一体联动的"互联网+"运输服务一张网的发展格局,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运输服务生态圈。广东省联网售票平台公司的站务系统已经成功在百度开放云上运行,并已接入超过20个汽车站,实现了开放云与交通政企合作零的突破。

  阿里巴巴:

  7月6日,国内首个运行在公安内网上的省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贵州公安交警云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由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采用以阿里云为主的云计算技术搭建,可对海量交通数据进行全库关联、智能联想、自动研判、深度挖掘,为公共服务、交通管理、警务实战提供支持。

  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长君带队赴阿里巴巴集团总部,就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技术在交管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调研交流,洽谈双方技术合作事宜。8月,王长君所长会见了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部周彬斌总监一行,就阿里云建设应用进行交流。

  9月,阿里旗下子公司高德地图宣布与北京、武汉、深圳等地交警单位达成合作,通过高德地图向这些城市的高德地图用户提供了实时权威的官方交通信息。

  9月,贵州交管局、深圳交警局与蚂蚁金服宣布进行合作,搭建大数据交通管理征信系统,将交通违法纳入个人征信体系。

  11月,阿里巴巴集团与湖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将帮助湖北全力打造未来都市。阿里云与武汉市共建"智慧交通"的合作,是阿里巴巴与湖北共建未来都市迈出的第一步。近日,高德地图首家上线交通事故122一键报警功能。今后,武汉地区市民使用最新版高德地图时,如果路遇交通事故,即可通过高德地图现场采集事故信息,并向交警部门进行事故报警。高德地图将会实时同步事故处理进展,同时通过播报和显示等手段周知受事故影响的用户。

  11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公布了一项新的试点项目,将高速公路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与路网状况结合,基于阿里云大数据平台,预测未来一小时内的路况。结果是,实时路况监测成本下降了90%,未来路况预测准确率在91%以上。

  12月,天津交通运输委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广泛合作,以"互联网+交通"的思路及方式,从"公众出行服务"、"交通行业服务"、"业务支撑服务"及"交通数据运营"等方面,共同推进天津市智能交通建设。

  腾讯:

  9月,上海市交通委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签订《"互联网+交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市交通委与腾讯公司的首批9个合作项目,涵盖信息服务、"指尖"办事及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包括实时路况查询、公交实时到站查询、应急处置信息发布、客运微信购票、交通卡查询及充值等。根据合作协议,未来上海市交通委将向腾讯开放出租汽车、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停车场、交通拥堵等业务领域的海量数据;腾讯方面则将依托其旗下的移动社交和通信服务渠道,将交通服务移动化、便利化。同时,双方将共同打造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11月,北京市交通委与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互联网与交通信息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北京市"互联网+交通"领域的快速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北京市交通委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和城市管理方式,十大类交通服务入驻腾讯微信、手机QQ、新闻客户端三大平台,进一步优化市民的指尖体验。

  12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与腾讯公司就共同推进"互联网+"运输服务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本次合作将基于腾讯在云计算、大数据、社交、支付、地图等领域的领先优势,与广东省交通厅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广东省交通运输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4月,腾讯与广东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

  另据腾讯透露,腾讯已与海南、河南、上海、重庆、天津、四川、贵州、湖北等共28个省份以及近70个城市就"互联网+"开展合作,为所在城市提供微信"城市服务",但这种模式只是简单的将服务窗口迁移到微信客户端,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服务,并不获取数据。

  ITS114:整体而言,三大巨头的方向都是希望获得海量的交通数据,同时推销各自的云计算平台。

  不同的是,阿里和百度都有自己的底层地图,前者是高德,后者是广东的长地万方(据称也有来自四维图新),只有腾讯没有自己的底层地图,虽然有注资四维图新,但毕竟不是自家的地图,获得更多海量的官方数据,对于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而言,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交通动态信息质量,从而增强用户粘性;

  阿里与腾讯都有各自最大的超级APP,支付宝与微信,获得交通在内的城市数据,从而为各自的"城市服务"增强可用性;

  从获取数据来源的方向来看,阿里旗下的高德与各城市交警建立合作,获得路口等交通数据,同时阿里在更大层面上获取数据,比如贵州省交通厅和交管局,浙江省交通厅等单位的合作,在我们看来,主要是为推销阿里云平台。而百度则主要在城际交通信息的处理上有优势,这一优势是建立在交通运输部共同合作的"政企合作模式的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共享应用示范工程"上,示范工程的实施指南已基本编制完成,江苏、辽宁、吉林、黑龙江、广东、福建、四川、重庆等省市都在积极推进,也有推销百度云平台的嫌疑。

  事件六、《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

  方案要点①出租车规模将总量调控动态调整;②经营权无偿使用且有期限;③份子钱应协商确定并公开;④网约车经营者、车辆和驾驶员实行许可管理,需满足一定条件,如驾驶员需3年以上驾龄;⑤私家车不得接入专车平台;⑥拼车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指导意见》将"专车"等新业态纳入出租汽车管理范畴,将出租汽车分为巡游出租汽车和预约出租汽车新老业态共存的多样化服务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经营。其中,巡游出租汽车可在道路上巡游揽客、站点候客,也可提供预约运营服务;预约出租汽车不得巡游揽客,只能通过预约方式提供运营服务。

  10月15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政策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办,周其仁、张维迎、薛兆丰等代表质疑《办法》一方,广州市客运管理处处长苏奎、上海三亦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康明代表支持《办法》一方,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出租车管理处处长王秀春等政策制定方参会,会议持续3个多小时,双方对立严重。

  11月7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有关文件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三十多位各方专家与会,同样对立严重。

  ITS114:有关专车的讨论,从2015年三四月间就开始发轫,到10月该意见抛出到达顶峰。舆论普遍支持专车继续存在,但如何对专车进行监管,却单独落在了交通运管部门的身上,夹在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和专车、大众舆论之间的运管部门,一时间压力山大。到现在为止,交通运输部还未能正式出台该意见,而各地方的出租车和专车之间的冲突也未能消除,不少地方都在下调出租车"份子钱",滴滴也推出了出租车打车"感谢费"的方式来缓解出租车司机对滴滴出行平台的厌恶。

  在上海、广州两个限牌的城市,都有当地运管、交警约谈滴滴出行平台,要求清理外牌车在城区的运营行为,以缓解本城市的交通拥堵,滴滴对此也释放出了善意,两地都已经清理完毕外牌车在本城区的运营行为。

  专车未来会如何存在?还会继续争执下去吗?如果交通运输部现在就正式出台《办法》,那么是否遭遇证监会"熔断"机制朝令夕撤的尴尬?或者是执法无方的无奈?相信您和我们一样,会继续关注。

  事件七、中国智慧交通管理产业联盟成立

  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道路交通管理领域的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智慧交通管理产业联盟,于11月4日正式在江苏无锡揭牌。联盟将秉承"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创新发展"的宗旨,以"平等自愿、统一规划、产业分工、权利义务对等、开放共享"为原则,以形成汽车电子标识产业良好布局和发展,促进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等智能交通产业创新发展,有效引导交通管理大数据、汽车电子标识等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重点,构建以行业业务需求、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资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公共平台,旨在促进技术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进技术、人才、产业资源汇聚与共享,加强行业内在凝聚力,推动智慧交通管理产业发展。

  ITS114:该联盟的主要发力点在于大数据和汽车电子标识,尤其是后者。因为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是汽车电子标识国标的牵头编制单位,也参与了产品研发,同时以后还将作为产品检测、认证的准入许可单位,来主导该新兴产业的发展,其出发点是非常正确的,避免行业如交通监控等领域的恶性竞争,提高对机动车的管理水平。目前已经有易华录、千方等大型企业入驻无锡的智慧交通管理产业园。

  然而,由于国标迟迟未出台,去年到今年,就有江苏的淮安、徐州和宁夏银川以环保电子标签的名字在推类汽车电子标识系统,而且很可能不是按照国标的要求建设。另外,河北沧州也发布通知要求车辆安装"汽车电子标识"标签,但目前还不知道是否是按照最新国标建设。

  一方面是国标未出台,以及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的良好意愿,另一方面是各地方城市的提前行动,这一局面或许还是要等到国标正式出台,才能破解。而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中国智慧交通管理产业联盟也或许才会得到更为实质的壮大发展。

  事件八、公安部推动建设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7月,公安部决定,积极构建面向公众的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 全面提升公安交管部门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主要功能包括驾考、机动车检测预约;上牌办证;违法处理和罚款缴纳;出行信息服务等。

  9月10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全国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应用工作推进会,推广福建、广东和陕西试点经验。据悉,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已在福建、广东、陕西等3个省基本完成试点应用,日均访问量达70万次,累计提供预约、办理等服务97.4万人次。按照统一部署,年底前,第一批19个省要完成推广应用;2016年上半年,第二批9个省要实现上线运行。

  截至目前,天津、山西、河北、宁夏、四川、海南等地平台已经上线。

  ITS114:公安部响应国家互联网+政策的举措之一,也是实实在在的便民之举。这一系统是建立在交管六合一平台基础之上的,如果六合一平台都没实现全省联网,那么这一平台也无法上线。未来这一平台也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如果数据开放,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大数据分析结果。还是期待着这一平台的全国联网吧。

  事件九、上海、贵阳两市交通数据开放与创新

  8月,上海宣布首次开放十大领域、总容量达上千GB的交通大数据,面向全球征集改善城市交通、便利市民出行、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程序和解决方案。10月,由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交通委主办的2015"游族杯"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总共收到了505个交通解决方案。大赛征集初赛阶段有效创意方案总计505个,作品包括移动APP(276个)、网站(51个)、微信公众号(14个)和其他应用(164个)等多种类型。通过评审,大赛选出了100个进入复赛的创意方案,包括智慧出行和智慧管理两大领域。在100个方案中,涉及公交、地铁、出租、停车等实际运用领域的方案数量最大。

  11月14日总决赛,最终入围的15支队伍作品有基于动态网络与社会激励的新能源汽车租赁系统、上海地铁出行数据可视化及运营优化方案、杠铃公交--让通勤举重若轻、众包你的骑行生活--基于众包数据的时空挖掘应用APP、基于打车软件的出租车合乘模式研究等在各个领域的数据运用系统。

  9月25日,贵阳市交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贵阳市交通大数据孵化器正式开通。今后,创客们可通过这个集数据、计算、商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在线免费查询、使用贵阳市公安交管局近2000GB的交通数据。

  贵阳市交通大数据孵化器,融合了贵阳市交通的大数据资源,开放现有冗余的云计算平台,并整合政府的云计算资源,建立起软硬结合的新型创业孵化平台。交通大数据孵化器打造了孵化交易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和计算资源平台三大平台。未来,贵阳市交管局还将整合其他交通领域内的公交、物流等相关数据,在该孵化平台上开放。另据了解,贵阳市的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将在今年内建立。

  ITS114:9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明确,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如果国务院这一《纲要》不是放书架上,那么就要求各地方政府在2017年实现省级数据开放,2016年实现市一级数据开放。不管上海、贵州两地交通交管部门是出于何种目的,开放了哪一层级的交通数据,这种姿态都是值得肯定的,我们更希望这两地能通过开放交通数据得到实质性的智力支持,从而实现双赢,并形成辐射效应,让更多的城市跟进参与。不管是政策支持,还是时代需求,政府所掌握的公共数据开放,是迟早的事情,我们期待着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事件十、交通运输部要求进一步推动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

  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2015年年底前完成首批27个省份的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主体工程建设。2016年年底前完成剩余省份的省级系统建设。为确保部级系统的完整性、统一性,上海、广西、浙江、天津等未申报省级系统建设工程的省(区、市)要按本通知要求,积极推进省级系统建设工作,在2015年9月底前启动建设工作,并于2016年底前完成省级系统建设。2016年年底前完成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工作。交通运输部委托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作为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工作技术支持单位,承担部级系统建设、省级系统建设技术指导、标准符合性查验和部省两级系统对接等工作。

  在目前已发布的各省十三五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互联网+工作计划等政策文件中,省级联网售票都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与腾讯、百度所签订的合作协议中,联网售票都是最重要的一个合作内容。

  此外,两家客运售票企业都获得资本青睐,一是成立于辽宁的巴士壹佰获得1000万美元投资,一是成立于深圳的12308获得千方5000万投资。

  ITS114:或许这会是第二个实现全国联网的ITS系统,如果我们认为他是ITS系统的话,毕竟这一系统更像是一个信息集成系统,没有位置服务,没有图像分析。但联网售票是交通运输行业为数极少的走在互联网企业行动之前的细分领域,但如果不能像12306一样尽快形成一个全国平台,也很可能会被微信、支付宝所取代,人们会以为这一平台是微信和支付的功劳,而不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