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智能设备能否为养老产业破冰?
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等现象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未来5年在政策的扶持下,各地养老产业将迅速兴起,与养老产业配套的消费类产品、服务类产品等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可穿戴设备作为互联网甚至物联网获取信息流的入口,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可以实时采集大量用户健康数据信息和行为习惯,是远程医疗和远程看护的优选终端,可穿戴设备成为养老产业配套消费产品令人瞩目的焦点。但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还处于起步阶段、采集指标单一、精确度不高、数学模型成熟度有限等问题尚需解决。因此,可穿戴智能设备能否为养老产业破冰,能否成为关键的养老产业配套消费产品令人深思。
1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兴起背后?
从智能眼镜到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可穿戴设备”这一概念因为被IT巨头纷纷涉足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知,也成为厂商关注的焦点和市场热点。根据《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白皮书(2014版)》指出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4年的规模为22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呈现井喷式增长,规模将达到135.6亿。
如此猛烈的增长背后不仅体现了市场认知率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同时也说明了信息技术正在朝着另一个高峰迈进。从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发现参与这一市场的厂商很多,国内厂商有华为、小米、咕咚、联想、中兴等,国外厂商有三星、苹果、LG、索尼等。各大厂商都加入到此领域,欲在此领域一决雌雄,竞争势头如此激烈的背后,从侧面部分显示出市场的潜力,也显示出各大厂商都想抢占市场先机。
2 各大厂商如此激烈的竞争是否值得?
可穿戴设备市场如此的火爆,竞争势头也愈发激烈的背后,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现象,使得远程医疗产业未来市场空前庞大,众厂商都希望能在未来远程医疗领域抢占先机。
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了15%。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上升至30%。中国政府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现呈倒三角结构,对于独生子女,他们照顾老人压力大。再加上各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年轻人外出打工,空巢老人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都显示出年轻人对老年人健康照顾不够的问题。
在未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突破口。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市场中可以帮助解决部分空巢老人的照顾问题,例如药物提示,反馈老人身体健康情况给儿女,健康监测等。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大数据,寻找更精准的需求并拓宽市场渠道。
然而目前,可穿戴设备应用相对简单,涵盖的功能集中在时尚、运动、监测心率等,对具体医疗业务了解很少,也因为他们原本多数为互联网企业或电子设备厂商。他们虽然占领了远程医疗数据获取入口,但他们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还不够专业。另一方面传统医疗行业也想未来在远程医疗领域有重大突破,但是他们无法真正获取到针对个人的实时数据,例如蓝牙电子血氧仪、电子耳温枪等,这些设备不具备被广大人群接受的条件,其设备过于复杂,业务属性过于明显。不可能被广泛利用,所以传统医疗行业已现在模式发展将无法在现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 可穿戴设备如何在远程医疗养老产业领域破冰?
1传统医疗卫生企业:拥抱“移动互联网”打造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
传统医疗卫生行业要打破现有机制,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思维,或与可穿戴设备厂商进行业务融合共同打造可穿戴设备。传统医疗行业可制定服务项目接口,为可穿戴设备厂商提供数据监测和解读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或手机应用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到职业医师进行远程医疗咨询。
2可穿戴设备厂商: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平台并在医疗业务方面做到专业性
如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可以支持用户采集心电、血压、心率、体温等各种类型数据并上传到云端,但采集完成的数据价值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即使可穿戴设备厂商自行解决服务问题,但大多效果仍然欠佳。因此要求可穿戴设备厂商应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平台,分析可穿戴设备产生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挖掘并获得更多有用的精确信息,并加强培训设计者专业医疗业务方面的知识。
3“可穿戴设备”产品概念需转变
目前提到“可穿戴产品”的概念都伴随着“炫酷”、“时尚”、“新潮”等字眼,这些概念的普及,虽然吸引了大众关注与购买并带给大众新鲜感,但并非真正的切实需求,新鲜感终究会消退。厂商需通过一系列技术平台分析数据信息,确切的抓住用户需求,深挖远程医疗养老领域的蓝海市场,使得“可穿戴设备”产品概念从“炫酷”“时尚”转变到切实影响人们生活的产品,即从“大众认知”到“大众切实需求”的转变,从“炫彩外观”到“切实医疗”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