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江苏省将试点“三个一”工程
每个家庭签约一名家庭医生,将不再是梦想。本月底,江苏省将试点“三个一”工程,到2020年,江苏省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有一名家庭医生签约,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目标。该市高邮、广陵作为试点地区,开展先期综合试点。昨天,记者从广陵区卫计委获悉,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中。
“三个一”工程有哪些?
家庭医生,健康的“守门人”
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是什么意思?签约服务是指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由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及其服务团队,以签约方式,与城乡居民或家庭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签约对象提供相对应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及健康管理服务。
家庭医生具体做什么呢?具体包括: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诊疗;部分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成熟适宜、基层有能力提供且病情稳定疾病患者的慢性期后续治疗等医疗服务;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其他应急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等公共卫生服务;为签约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完善基本信息并动态管理使用;开展个性化健康评估,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实施健康全过程管理;根据需要安排转诊、择医路径及专家选择、预约挂号、病情跟踪随访等健康管理综合服务。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等是家庭医生签约的重点人群。
电子档案
实现自我健康管理
电子健康档案是城乡居民接受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系统性、规范化记录的电子文档,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信息资源。专家说,将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日常门诊、健康体检、医务人员入户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服务提供情况做相应记录。
电子档案建立后,是需要更新的。调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将作为医务人员开展服务的首要程序。将档案管理与业务服务结合起来,使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和临床诊疗、用药、检验检查等服务记录及时归集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档案更新与服务利用实时同步。
据悉,档案自己也能查阅。建立健康档案公众服务平台,向签约对象提供安全授权,方便其查阅自己的档案信息,实现自我健康管理。
健康卡
居民健康的“金钥匙”
据悉,居民健康卡,是面向公众发行的智能IC卡,是城乡居民接受各项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的身份标识,是居民个人基本健康信息的存储载体,是与居民健康档案相关联、实现居民健康“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金钥匙”。
据悉,江苏以行政区划为发放单元,采取多方合作的方式,使用集中、整体、批量发放模式,由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为辖区居民发卡。对新农合管理业务在卫生计生部门的农村县(市、区),首先要面向新农合参合人群,将现有“新农合证/卡”替换为居民健康卡,发卡对象的信息采集可从新农合信息系统批量生成;其他县(市、区)要将居民健康卡发放与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结合起来,为居民健康档案、公共卫生签约服务对象制发卡。
马上就访
家庭医生签约制前几年就已实行
记者从广陵区卫计委了解到,家庭医生、电子健康档案、居民健康卡,这三项工作以前一直在做。从2012年开始,市卫生系统推行家庭医生制度,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前侧重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目前,广陵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90%,全域人群签约覆盖率30%左右。接下来,要向非重点人群扩面,力争每个家庭都有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也就相当于‘片医’,负责一个片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
在家庭医生签约的同时,电子健康档案也在推进。目前,广陵区电子健康档案已覆盖75%的人群,区属医疗机构都能查询共享,今后还将与大医院联网共享。建了电子档案,今后到医院看病,既往病史、目前正服用的药物,过敏史等医生都能获知,能第一时间精准治疗,减少检查项目。
对于健康卡这块,目前也发了一部分,但尚未真正实施起来。
现状探访
上门签约不配合,被怀疑是骗子
“遇到配合的,很热情,每次上门都倒好茶水。遇到不配合的,门都进不了。”昨天,曲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老小区因为老年人多,配合情况较好。而新小区居民就不怎么配合。
曲江街道9万多人口,目前家庭医生签约率50%左右。白天很多家庭都无人在家,只有在下班后,挨家挨户上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但遇到不少阻力。因为建健康档案必须要身份证,当他们提出需要对方身份证号码时,有居民就怀疑他们是卖药的骗子。虽然他们做了解释,但一些居民仍无法理解,拒不配合。
不认可家庭医生,仍往大医院挤
曲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表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认可,也是个问题。“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还好,孕妇和儿童这两类人群和年轻人是很少到我们这来看病。”
老年人对家庭医生还挺认可,一年四趟上门随访,基本都很配合。但小孩看病,家长很少会联系家庭医生,或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家长角度来说,许多家长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不愿意到社区去看病,造成大医院儿科人满为患。
人手少,家庭医生需要付出更多
“家庭医生的设想很美好,但在实际推行中仍有不少阻碍。”广陵区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表示,全科医生人手不足是“硬伤”。按国家相关标准,每万名常住人口要有3名全科医师、3名护士、两名公共卫生人员。“大部分社区医院难达到这个标准。我们平时就很忙,有时正在忙挂水,一边电话又响了,需要我们上门服务。”
中心现有10多名医生护士,服务3.6万名辖区居民。不仅要保证基本的医疗服务,还要做家庭医生的服务项目。大部分医生既要接诊,又要下乡随访,还要为居民注射疫苗,讲解疾病预防知识等,因此常常加班。
市民期盼家庭医生能不能走得更近些?
经过这几年的工作,不少老年人已慢慢认识到家庭医生带来的方便,纷纷签署协议,要求医生上门服务。不过,仍有市民对家庭医生工作不了解,甚至“瞧不起”上门服务的社区全科医生。
家住施井小区的徐女士认为,如果签约家庭医生,对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放心,她宁可上大医院。而持这样观点的市民还不在少数。除一些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质量不够放心外,期待真正实现家庭医生一对一服务的居民也占了很大比例。不少居民呼吁,家庭医生式服务应真正走进居民生活。
能不能自己
挑选家庭医生?
居民希望有“专享”的上门医生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但另一方面,目前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由于社区医生短缺,只能提供“健康顾问”服务,实现“有限”上门服务,导致这与居民心目中的家庭医生概念不一样。
卫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们的家庭医生还不能做到自己任选,家庭医生式服务,不是私人保健医生服务,经济水平还达不到。目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相当于多了一个医生朋友或健康顾问,得到的服务以基本公共卫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