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如何拥抱工业4.0?
创业家的黑马商学院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给商学院的朋友普及下工业4.0。说实话,伟哥对工业4.0了解的也不是太多,可能就是多了一些关注,并结合某些行业做了一些理解。更多的人可能没有时间去关注工业4.0,或者说感觉了解与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如专心去做自己的创业项目,上周我采访的某个初创项目的CEO就对此无话可说,或者不想说。
确实如此,相对于“着的见摸的着”的衣食住行等实体经济,政府出台的如“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政策、以及“一代一路”等政策似乎就是假大空的存在,根本无法给人们带来什么实际效益。
而事实上,你创业拿到的免费办公楼、技术创新补助等等各种补助完全是因为政府的支持,你现在能做的没一样事都是相关部门一个又一个的开放政策促成的。每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十年计划”都促进经济大幅前进,能说你的发展与其无关吗?可以说,每一个企业大佬无不关心企业政策,无不准时收看《新闻联播》。
作为“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也是这样的一个存在,说是政策却是“互联网+”之后的生产制造业发展的方式方法,说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执行方案却又都是纲领性文字。到现在,大部分人可能还对工业4.0很模糊,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互联网+”才开始接触工业4.0,而理解“互联网+”的人就更少。于是,那个最基本的问你又摆在了我的面前,工业4.0到底是什么?这里,伟哥就再以不专业的身份跟大家聊聊工业4.0。
工业4.0是什么?
先说第一点,工业4.0是什么?在介绍工业4.0之前,大家有必要先了解下为什么会出现工业4.0。大家知道互联网已经发展20多年,在层层推进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基本上游走在娱乐、传媒、零售及金融等看起来比较“虚”的产业,对于我们经常所说的实体经济也就是传统制造业,影响甚微。当前的大部分传统企业在生产制造方面无法与互联网相连接,所做的除了改造、升级生产流水线,推行精益改善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快速推动了实体经济与虚拟世界的结合。在这个大环境下,工业4.0横空出世,可以算是产业技术长期积累在技术突破后的质的飞越。所列这些技术综合起来就把传统生产制造业融入进了互联网中。工业4.0这个概念最先是德国提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德国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对于德国而言,工业4.0也是一个国家级战略,实施这个战略的目的是探索未来工业生产的新途径。
除了德国,美国也喊出了“再工业化”及“能源互联网”的口号,发动了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制造业”计划;日本、韩国也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已经开始大量普及工业机器人。无论是工业4.0、工业互联网,还是智能制造,这些都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都是将互联网融入生产制造的产物。同时,几个国家也都在争抢新时代的工业新标准。
如果将工业的发展历史分成4个时代,工业1.0是1760-1860年的“水力和蒸汽机”时代,工业2.0就是1861-1950年的“电力和电动机”时代,工业3.0则是1951-2010年的“电子和计算机”时代,工业4.0就是从2011年开始的“网络和智能化”时代。工业生产方式则依次经历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自动化,工业4.0即将迎来智能化生产,也就是国内一直在提及的“中国智造”。
讲了半天,到底什么是工业4.0呢?德国工业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工业4.0的表象是数据化与智慧化,其核心内容还是当前全互联网企业都在强调的连接。具体反映在生产上,则是生产设备间的互联、设备和产品的互联、虚拟和现实的互联以及周鸿祎经常提及的将要发生在未来的万物互联(IOE)。
这意味着在生产形态上,工业4.0会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及通信设施通过信息物理系统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端对端的高度集成。这样,生产方式相对现在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将会出现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型、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从要素驱动创新驱动转型等变化。
中国目前在工业4.0领域的动作
伟哥所知道的,中国在工业4.0方面的动作,首先,去年2月份德国工业4.0研究机构、中国相关院所以及德两国企业组成的青岛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在青岛成立了第十一个国家级经济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成为中国首个“工业4.0”联盟。然后,在去年11月,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展出首套工业4.0流水线。
今年中国最大的动作,莫过于前段时间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1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该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这个计划同时也与“互联网+”行动计划一脉相承,“互联网+”用以督促并倒逼传统企业升级转型,《中国制造2025》则是为传统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以及方式方法。传统企业不懂转型没问题,只要按照中国的“工业4.0”来做,就可以了。
传统行业如何拥抱工业4.0?
这个话题其实挺大,与其说传统行业如何拥抱工业4.0,不如说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当前国内的大部分出传统企业都处在工业2.0与工业3.0之间,只有海尔、富士康等少数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实现了工业4.0流程。譬如海尔的互联工厂,富士康的机器人车间改造以及机器人设计生产及出口等等。前提是,这两个企业都有实现工业4.0的契机。海尔与十几年前就实现的全球化一体化生产及销售有关,国外的大量先进生产技术都得以适时引进;富士康则是十几年来都在为苹果等知名外企做生产代工,一些精密元件的安装要求必须有最新的技术,可以算作不得已而为之,在与外企的合作中被迫升级的生产设备。
而从产品上来看,除了具备高度集成的线路板等电子设备外,国内市场目前对工业4.0标准的生产需求还不是太大。但是面对成倍增长的人力、管理、仓储、物流等诸多环节的成本的上升,广大企业对于转型升级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譬如哇哈哈虽然是生产食品的企业,但是其生产车间大部分环节都实现了机器人作业。除了大型企业具备巨额资金足以匹配工业4.0流水线之外,中小型企业在目前想做的这点很难。这需要企业高度的信息化与数据化,同时也要求车间内的职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及操作能力。国内有很多厂家都是从国外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因为种种原因而自己改造成半自动化设备。
但是,这些传统企业早晚的实现工业4.0,要么就会因为生产效率低下以及大量的污染而被新工业时代淘汰。应该怎么实现呢?
首先,应该看清自己的发展形势。如果确实是因为污染、效率低下等原因而面临被淘汰的,则需要想办法去改造生产设施,摒弃原来的污染低效部分,可以考虑工业4.0的标准,如果实现不了,则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实现。
其次,如果你的生产车间是在无发升级,则可以将生产外包给具备工业4.0标准的生产型企业。这也你的企业将在产业链上往下游走,变成一个经营商而非生产商。
第三,做颠覆,将自己原有的生产模式完全打破。包括生产设备也做一个革新,重新设计完全符合工业4.0的生产模式,譬如智能硬件等。
除了传统企业外,其他企业能从工业4.0借鉴到什么?
大家知道,之所以有传统企业的说法,是相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的,而当前几乎所有产业都在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化产生了极大的变革。所以,传统企业之外的企业基本上就是指互联网企业。工业4.0主要是面向传统企业,但也面向全部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其中包括新兴产业。这些生产制造型企业大部分都尚未实现工业4.0标准,因此对于《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应该所有了解。同时,要特别关注基于这两个计划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衍生的相关促进及扶植政策,譬如兴建产业园以及设备上新有补助等,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相当不错的收益。
虽然政府在积极推动工业4.0,但是大家要认识到国内从工业2.0时代跨越到工业4.0时代,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所以《中国制造2025》才会指定十年发展计划。这同时也是一个传统企业向智能企业转型的红利十年,企业转型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力以及相关部门的参与。所以,为企业转型提供咨询、管理、技术、设备买卖、商业模式设计以及职工培训等,都是可以做的,这也是互联网企业的强项所在。这点我在《“互联网+”未来发展十大趋势》一文中也提到过,未来的所有商业模式都将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上,服务消费是大势所趋,就连工业4.0也是应“个性化及服务性消费”而生的。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无法直接应用工业4.0,但是可以就工业4.0标准与所有生产制造型企业对接,这样以后的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将建立在智能制造的基础上。深层意义在于,传统企业即便升级了4.0,对于互联网形式的商业运营仍旧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了解。
所以,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来经营,仍旧是十年内最好的选择,至于十年以后,双方或许早已经融合成为新型的工业4.0型的公司了,那也正是“万物互联”之后再也不分线上线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