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美国智能家居市场 请不要将中国排除在外

作者:物联网世界采编
来源:魔蜂网
日期:2015-07-08 09:19:25
摘要:随着物美价廉的产品生产开发周期不断加快,中国公司已经具备了能设置互操作性标准的规模和用户群,可能在进入美国智能家居市场之前就具备了。美国公司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加倍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同时关注中国企业的进展,这样才能确保长足发展。

  毫无疑问智能家居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从VCs到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围着智能家居团团转。希望拥有一个全自动的智能家居,用指尖控制每一件设备的愿望已经吸引了大量革新者。

  今年年初,超过700家公司,从业界大佬三星等到新兴公司Ecovent,PetCube和Quirky,参加了消费电子展展示他们最新的产品。

  知名公司通过一些交易进入了该产业领域,比如谷歌$32亿收购Nest,三星$2亿买下SmartThings。与此同时,新兴公司集中精力开发创新产品,推动“智能”。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智能家居市场将如何打开?哪家公司能够拔得头筹?一开始,美国公司会遥遥领先,很多观察者认为能够做到纯创新的公司最有机会最终占领智能家居市场,似乎每天都会有一款新产品发布。一些产品是令人失望的,特别是你弄错了定义的时候。

  只是将传感器放到设备里,抑或打造通过语音指令控制的机器人,这些是不会推动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同样地,这个行业不是在等待突破性的技术来推动智能家居爆发,开发智能家居产品所需的技术:蓝牙和产品传感器,这些并不是新技术,它们已经存在了好几十年了。

  为占据市场支配地位,各公司必须开发一个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或者能提供优质用户体验的平台,将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涵盖其中。

  亚洲的消费电子企业,特别是中国的小米,正基于管理、制造和大规模生产三要素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生产优势。

  随着物美价廉的产品生产开发周期不断加快,中国公司已经具备了能设置互操作性标准的规模和用户群,可能在进入美国智能家居市场之前就具备了。美国公司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加倍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同时关注中国企业的进展,这样才能确保长足发展。

  智能设备一体化平台

  我的投资公司,Formation 8,一直在关注亚洲和西方国家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情况。目前,我们已经在重视用户体验、向用户提供实实在在价值的智能家居公司进行了投资。我们认为智能家居产品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能给用户带去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智能家居生态系统这么重要的原因:智能恒温器、智能家电可能会提供一些增量效益;作为智能产品一体化平台的一部分,价值远远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现在智能家居产业缺乏的是一种普遍做法,一种以简单、无缝方式整合、访问多个设备的方法。

  虽然像Smart Things和Revolv这样的公司一开始就在建立智能家居平台,但是由于使用案例没有解决消费者的主要痛处,所以尝试比较局限。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娱乐性的加入也算是一种发展吧,现在,智能家居公司正寻找一个平台,透过这个平台,消费者能够将精力集中在那些占据他们大量时间和注意力的设备和活动上。2014年时,美国成年人每天大概花12个小时在媒体上,手机和电视分别占了47.1%和36.5%。

  在很多家庭里,电视-不管是智能电视还是像苹果电视或Roku这样的机顶盒-已经成为了编程、听音乐、应用程序、浏览网页、游戏及其他活动的主要进入点。现在移动设备已经作为远程控制装置,但是用户必须下载来管理娱乐项目和智能家电的应用的涌现可能会成为发展的一大障碍。

  中国的巨大优势

  能够在一个单一平台上与其他智能设备兼容的产品才是我们需要的,现在中国在智能家居领域正在大步前进,原因有三:

  管理

  因为智能家居产业比起技术创新,其实更多的是需要整合资源,管理方面的难点在于如何快速将不同的设备放到同一个平台上。

  在中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工程师从大学毕业,正是这一巨大的人才库使得中国的公司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智能家居领域阔步前进。举例来说,中国的新兴企业Miya在6个月里,花费不到$340万就成长到相当的规模。

  制造能力

  虽然中国一直想摆脱廉价生产商的形象,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中国一个巨大的优势。有了国内成熟、优质的制造商供应链,中国企业就能以更低的价格生产产品。

  比如说,中国企业能不费力地快速生产大量新产品。生产方面中国有着美国无法复制的优势:当地的企业已经和国企及国内合作伙伴建立了关系,这些关系一般来说是很难建立的。

  有一个中国供应商在和美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时候,没有渠道,也不知道如何与硅谷的某个新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公司就在尽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相信建立伙伴关系能够加快业务进展的速度,至少快几年。

  规模

  中国消费电子企业的巨头们为了配合当地市场都在不断扩张,2014年,约3700万LCD电视在美国销售,同时海信2014年单就Q1就卖了4700万台电视,中国每卖两台就有一台海信电视,海信目前在全球的超高清智能电视市场正迅猛发展,从2012到2014年,中国的公司共运送了1亿台智能电视和机顶盒。

  除了纯粹的产量,规模还引出了一个重要的优势:就像是沃尔玛和它的供应商或者加州的燃油效率标准,中国企业在打造一个适用于各智能家居设备的平台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中国企业的创新

  具备了上次谈到的三个要素:管理、制造能力和规模,中国企业在创新配合智能设备的产品方面也有了独特的建树,苹果曾说过,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正在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一步步超越硬件的限制,在软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华为就是一个例子,它创造了一个能集合信息,让设备学习的先进平台。

  中国企业现在正成功地将物联网纳入自己的产品设计理念中,比如说,海尔已经生产了很多能连接到消费者设备上的电视模型,Skyworth也开发了用于旗下智能电视的专属操作系统。

  很多硬件生产商正积极和电视内容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TCL和爱奇艺,中国最大的网络视频运营商,进行了合作,旨在创建一个统一的编程平台。将来,大公司会继续将更多产品种类和服务整合进他们的生态系统中。

  美国企业如何才能不偏离目标

  这些发展对美国智能家居企业有着重大意义。在过去的10年里,随着中国中产阶级和新兴的电子商务的崛起,中国公司正一步步登上世界舞台,威胁着世界级大企业的地位。

  由于规模问题,这些企业目前主要还是瞄准国内市场,但是仅国内市场这一块,他们就赚了大笔财富,这笔钱又能用于部署新企业。现在中国企业有能力在智能家居市场进行创新,越来越壮大的中产阶级对先进技术的需求正日益增长。

  为了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公司正默默考虑着收购问题,就像联想并购IBM的电脑业务一样。现在中国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实施这一战略:阿里巴巴有着数以亿计的庞大消费群体,市场资本超过$2000亿,这样算的话,阿里巴巴已经算是世界5强企业之一了。

  小米在2011年发布了首款智能手机,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手机制造商,而海信市场价值有$340亿,有了这些条件,我认为中国企业在接下来十年里会有能力买下《财富》500强公司。

  很多美国大型公司和新兴企业都看到了来自中国企业的威胁。比方说,谷歌就是其中之一,谷歌有自己的平台,有充足的资金链,现在正努力整合自己的智能家居产品(Dropcam, Nest和Revolt)。而且,在硬件发展周期的很多关键要素都不具备的公司,通过并购的方法就能弥补公司这方面的缺陷。

  虽然很多新兴企业在创新方面走在前沿,但是制造时间和生产成本却是巨大的障碍,尽管由于由于硅谷的开源,合同制造和合作伙伴情况有所缓解。

  不幸的是,在过去的十年里,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对软硬件的关注并非一视同仁,硬件公司并没有被给予相同的机会。Formation 8在这里看到了巨大的机遇,我们将宣布一系列新举措来为硬件创业家创造合适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求。

  为了在这个急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存活下来,美国企业需要关注能让他们占据主导的优势才行:

  · 忠于用户体验。美国企业在追求用户满意度和使用情况方面,对美国消费者的了解是最主要的区别。他们必须继续开发优质的产品,为用户带去与众不同的体验。他们可能不再是首创,抑或最快速的,但是他们一定是正确的。

  · 推进软件及服务以带动生态系统的建设。美国企业应努力开发全面的产品,其中包括硬件软件、知识产权、用户社区以及中国企业不可复制的服务。生态系统意味着各种产品能在其中协调运作,以保证竞争优势。

  · 加入他们。在创新竞赛中,美国企业不应该把中国企业看作敌人,要推进智能家居事业就应该考虑和中国企业开展战略性合作。由于产品生命周期加快,仅靠创新就能占据市场的旧模式已经死亡,取而代之的是,美企和中企开展合作,利用中国的优势,弥补自己在制造方面的不足,通过分享想法和技术,共同发展。如果出对了牌,美国企业就能以合资企业的姿态进入中国市场了。

  智能家居市场还是个谜,还有很多待发掘的地方,而且美国和亚洲市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进行创新。正如其他产业一样,美国智能家居市场很快就会因为低成本的入市者发生巨大变化。

  问题是美国企业能否通过创新占据优势,应对其他入市者的搅局。在制定商业战略的同时,美国主管应该把眼光放的远一点,向过去十年里中国企业的成功案例学习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