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有望5年内实现跨区域就医一卡通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昨日正式对外发布。其中明确,京津冀、 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探索建立跨区域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更加合理的医保付费机制;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就医“一卡通”。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昨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得知,今年我省将按照基建程序和政府采购规定启动实施项目,建设省级医疗健康“云中心”。
要点
到2020年每千人口病床数量达6张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不足是导致“看病难”的重要原因,而床位又是核心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要素。对此,《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6张。同时,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要压缩床位,并选择部分规模过大的公立医院开展拆分试点。
国务院医改办负责人表示,《规划纲要》相关规定是我国首次对医疗机构发展床位规模提出量化指标,“它综合考虑了我国人口总量、老龄化、城镇化等因素,同时借鉴了国际相关经验。”
在全国规划设置若干个部门办医院
《规划纲要》还首次明确了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数量和规模。
主要包括: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万~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区级原则上设1个县区办综合性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地市级依据 常住人口数,每100万~200万人设置1至2个市办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省级区域的划分片区依据常住人口数,每1000万人规划设置1至2个省办 综合性医院。《规划纲要》同时明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探索建立跨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在全国规划布局设置若干部门办医院。
大型医疗设备有望实现共享与共管
在医院资源配置方面,《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二级 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推进开展集中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规划纲要》还明确坚持“防治结合”、“医养结合”,提出将结核病、艾滋 病、职业病、精神疾病等病人的治疗交给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同时协同做好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规划纲要》还强调,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更合理的医 保付费机制。推行医疗责任险、医疗意外险等医疗执业保险,发展第三方调解机制,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首次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明确“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
同时,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
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
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就医“一卡通”。
落地
今年河北将建设省级“云中心”
昨日,本报记者从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去年,我省开展了社会资本设置独立医学检验所、血液透析中心试点,多元化办医格局正在形成。
根据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工作规划,今年,我省将继续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同时强化行业监管,制订医疗机构设置指导原则,严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
去年,我省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已达80%。今年,我省将按照基建程序和政府采购规定启动实施项目,建设省级医疗健康“云中心”,部署乡村一体化 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省、市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遵循相关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推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 接,逐步实现省、市两级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同时,我省还将进一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完成省级卡管平台搭建工作并实现上下对接和 数据共享;制发省级居民健康卡建设实施细则等标准规范及与金融机构合作发卡用卡指导意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发卡用卡环境改造。各设区市至少明确2个以上区 县试点发卡,并不断扩大试点数量和规模,今年年底前力争全省发卡突破1000万张,各试点区县发卡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