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崇禧:工业4.0亟需自主智能机器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
3月3日,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当天,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从工业4.0到智能机器人,再到新能源汽车,柳崇禧关注到汽车业的多个热点话题,并提出了他的建议。
柳崇禧认为,今年全国两会上制造业最热的话题当属“工业4.0”。作为全球制造业强国,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的概念并形成国家战略,这有助于其持续增强工业竞争力,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工业4.0”概念引入到国内后,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工业的下一个目标。客观来看,目前德国工业整体水平超过3.0,而我国整体水平尚达不到3.0。
“工业4.0”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柳崇禧看来,“工业4.0”的核心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目前,我国工业体系中,很多企业还处于半自动化的状态,生产效率不高,能源消耗、污染物的排放都要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向“工业4.0”迈进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自动化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机器人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不论是汽车业还是其它制造业,工厂中都应用了智能机器人,但这些机器人都是外国品牌,核心技术我国没有。“我判断未来几年,在我国的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的需求量会猛增,如果不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工业4.0’计划将难以实现。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意识到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尽快整合行业资源,系统性开发智能机器人。”柳崇禧告诉记者,“我国对智能机器人的研发,20多年前就有人在做,但现今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几乎没有。机器人看似不难,却涵盖了材料、计算机、硬件、软件等多项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希望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能够让研发形成合力,尽早攻克这个难关。”
此外,针对汽车行业的另一大热点话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柳崇禧也提出他的建议。“建议新能源汽车消费早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去年我国新能源车的销量有明显增长,主要原因是补贴发挥了重要作用。”柳崇禧表示,“无论是我国还是其它国家,都尚未攻克电池的技术难关,就目前的电池水平,续航里程不足,性能逐年衰减。或许会出现一辆电动车行驶至15万公里左右,就迫不得已要更换电池。”
柳崇禧建议,政府要对电池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给予补贴,而不是将补贴的大头发放给汽车生产企业。电动车的未来取决于电池技术,至少在现阶段要努力追上世界先进水平,才不至于在未来的竞争中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