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管理与收费将联网化发展 设备企业被边缘化
作为城市交通领域,唯一一个可持续运营的分支,停车管理一直不太受重视,尽管停车位年年喊紧张,政府年年说要支持,但停车管理依然涛声依旧,分散、多头管理等等。与之相伴的停车管理智能化,多年来一直在巨大的市场蓝图下无头绪的独自前行,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诸如免卡停车、反向寻车、场内诱导等创新产品迅速风靡市场,给这个市场增添不少亮色,毕竟,市场就是市场,只要不受到强力的政策压制,市场的活力就不会消失。
直到2014年,政府主导的停车联网收费,以及移动互联网巨头寻求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结合的入口,两个趋势的拱抬后,停车智能化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
政策
深圳市交委今年在停车领域的两个动作,一个是停车调节费,一个是智慧路边停车联网收费,前者经过两个听证会后依然停滞,后者已经进入施工实施阶段,赛维智能与凯达尔组成的联合体分别负责后端与前端的建设施工,中标额8400多万;成都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集成项目,则不涉及到联网收费,只是对已有停车场的信息接入,处理融合,四川曙光光纤网络以1050万中标;衢州市城市智能停车收费系统项目是将11个含社会停车场的停车场进行改造,集成,浙江一本地企业中标,中标金额530万;苏州市智能化停车管理信息系统是8月招标完成,中标金额仅180万,但不涉及到前端的设备改造,同样只是数据接入和集成管理,囊括了市区建成区范围2204个停车设施,姑苏区、园区、新区82个停车场可实时上传动态数据,其中包括50个动态信息采集的停车场、23个道路计时收费停车场以及与姑苏区石路范围对接的9个停车场;另外还有扬州在8月份召开了扬州市区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项目方案征集会,由交警支队牵头,之前预计在春节前完成一期建设,但截至目前还未有设计方案的招标。
从以上可以看出,停车联网管理是大势所趋,将各大停车场数据接入集成到政府数据平台,以便交通指挥和市民出行查询,所以国内除深圳外,都只是在停车数据接入方面下功夫;政府在停车管理方面存在多头管理,交警、交通、城管等都可以是主导方,但不同的管理方肯定有不同的管理需求;停车联网收费因涉及面太广,利益方难以协调,成本过高,目前都还处于试探阶段,即便是深圳,也只是在路侧停车这一小部分试水停车联网收费,而这一小部分的启动资金就接近1个亿。但很显然,停车联网收费更具有市场潜力,更具有生命力,一旦成型,巨量的交易流水,巨量的停车数据,巨大的利益分成,都能持续的推动系统的健康运营,前端的设备维护等等。当然,这个市场要形成所要面临的难度更大,政府出面可以对学校、医院、图书馆、政府机构等公共停车场实现设备改造和联网,但数量更为庞大的,利益也愈加深厚的商业地产停车场、小区物业停车场等,要实现联网收费,难度可想而知,利益分成的模式也更难以把握。当然,这个风已经吹起来了,要偃旗息鼓,已经是不可能了,至于风会吹向何方吹到什么高度,就需要观察了。
移动互联网
回到BAT的层面。阿里巴巴于9月份在杭州推出云停车,与杭州城管委合作后,目前已覆盖全市七个城区、各道路上约20000多个停车位,而支持支付宝付停车费的停车场全国已有有30多个,分布在十多个省份;腾讯一向乐于跟随,在深圳海岸城试点"微停车",已经持续两个月,惯用的收费打折,一分钱停车等等推广措施也出现在"微停车"这个服务上。
对已进入到停车支付的阿里和腾讯来说,他们的目的也就像已与支付宝达成合作的捷顺科技的产品经理景发俊所说,移动互联网对传统的停车管理及智能停车行业而言,并不是要颠覆,而只是寻求线上与线下资源的对接,但他们对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改造却一定是巨大的,对用户体验同样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停车缴费的支付方式有很多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最被寄予厚望的,毕竟有两三个亿的用户,但除此之外,还有银联卡、公交一卡通、NFC等等,在公交一卡通方面,支付宝已经和住建部所推行的一卡通实现了合作,但肯定不如直接用支付宝支付来得更直接迅速。从珠海和厦门最近所发生的两个新闻来看,对支付宝和微信而言,共同的敌人只有银联,尽管这个对手目前看来不堪一击。
珠海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建设是由珠海市人民银行促请广东银联与珠海市政府合作而建成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金融IC卡在咪表上支付,但需要说明的是该金融IC卡不仅只能用于停车缴费,还可以用于公共自行车租赁。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已布放服务终端5114个,激活具有公共自行车租赁功能的金融IC卡近10万张,累计受理刷卡租车业务超过1147万次。但是很遗憾的是,珠海市的公共交通却不能使用这张卡。厦门的系统运营方式与珠海类似,只是多了一个停车位查询的APP,但目前还在筹划,预计2015年实施。
小结
不管是政府主导,还是移动互联网巨头加入,其结果都将是带来停车管理的联网化,也不管政府主导的停车管理联网现阶段的目标是否是为了管理还是为了服务,但系统最终的方向都将是联网收费,在实现智能化、联网化收费和管理的同时,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更完善的决策依据,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停车服务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智能停车管理企业,大多数将专注于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市场,但也不排除会有少数企业参与到城市停车联网管理/收费系统的运营中,在城市级的停车联网管理/收费系统运营中,为系统和前端进行运营维护的,将很可能是排他性的。主导城市级停车联网管理/收费系统的利益方,很可能是由地方政府、投资机构、商业地产、物业巨头、设备企业等组成的联合体,以公司的形式来推动系统的运营发展。然而让人悲伤的是,很可能设备企业将会被边缘化,因为联网就代表着集中,一个不需要太多设备型号的阶段,就代表着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成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