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计算设备:回归人本
自谷歌正式推出Google Glass后,这款智能终端吸引了全球高度瞩目,引爆了全球的可穿戴计算设备市场,其将有声控搜索、摄影、录像、导航、通讯等多种功能集为一体。据报道,可穿戴计算技术已在生产制造、航空、航天、物流等工业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在医疗、消防、反恐、教育、助残、体育、娱乐等行业的应用也不断见诸报端,相关产品更是已经进入市场。这预示可穿戴计算设备将在未来数年内成为下一代(next generation)主流的、新的计算设备形态之一,并通过在重要行业内的推广和普及,带来每年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市场和产业价值。
英国研究公司Visiongain声称,今年可穿戴式设备市场的产值将达到46亿美元,未来5年内会“出现爆炸式增长和很高的采用率”。瑞士信贷发表报告预测称,在苹果和Google拉动下,未来2-3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500亿美元。美国科技智库ABI咨询公司(ABIResearch)则估计,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会突破1亿台大关,5年之内会突破3亿台,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将达到4.85亿台。用于运动和健康的可穿戴设备2017年的市场将达到近1.7亿台,年增长率41%。美国Forrester市场调研公司研究认为五大软件平台是主要的增长对象,即:Apple,Google,Microsoft,Amazon和Facebook。这些权威市场分析公司预计的结果乐观,反映了可穿戴设备总体趋势良好。
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并将逐渐成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核心。可穿戴设备在国内也将逐渐成为市场热点。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预测,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升温,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也将取得快速发展,并且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增加,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目前市场中,可穿戴计算设备众多,其最根本的特点是体积小、可以穿戴在身体上,如手表、腕带、眼镜等;有些可穿戴设备可嵌入到服装中,如衬衫、鞋子、袜子等。 可穿戴设备可以挂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上,包括颈部、手腕、手臂、耳朵或胸部,配置了传感器或是屏幕,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通讯手段与智能终端设备保持通信,或是与其他可穿戴计算设备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换。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信息获取还将可以通过语音虚拟助手与互联网上的各种设备进行交互。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并极有可能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平台”,甚至成为“第四金矿”。可穿戴设备实际上就是一个可穿戴计算设备,是可移动计算设备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IT技术发展和应用,逐步走的是由大型机—PC—移动PC再到平板和智能手机的路线,发展的路径本质是由计算设备逐渐移动化、小型化,直至可穿戴设备产生。这是整个IT技术发展的体现,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体现,也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路径。物联网的本质是物物可以互联,未来物物还可以计算,可以传递,而可穿戴设备就是一个物物从可计算、移动计算、到物物可实现信息传递、物物相联的突破路径。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感知和获取信息,同时具有一定的计算功能,借助于移动网络,实现远距离信息传递,与外部服务器构成物物相联和大型智能计算的闭环。可穿戴式设备成了用户手里担当大部分输入输出任务的主要设备。智能手机成了连接到互联网的服务器。
上世纪IT技术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微处理器的优势上,本世纪初的前十年反映在网络的优势上,而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人的优势将重新得到重视。可穿戴设备计算将重新以人为中心,构建人的信息反馈和控制系统,带来全新的人-机关系的变革,促成人-机紧密结合与协同的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是通过各种创新材料和结构的应用使得可穿戴计算系统包含的各种传感、计算处理、通信、交互等功能得以微型化和模块化,并以附着或植入等方式部署在人体或织物上,相互之间通过通信协议标准进行体域内和体域外的数据通信,建立其身体传感网络,其具备了良好的对人体生理、运动、行为等状态以及人所处的多种变化场景的感知能力。
以健康应用为重点的设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先行者其中,身体传感网络与可穿戴传感系统,是可穿戴计算在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支持对人的感知能力的增强、环境增强、个人参数获取和自然人机交互,这需要从底层建立支持富传感特征的可穿戴计算体系构架和网络。
可穿戴设备在移动计算的感知增强、智能增强、体能增强和环境增强支持下,使得人能够更加积极和理性的参与社会化组织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中去,引发更大量和频繁的“人—人”、“人—群组”和“群组—环境”非线性相互作用,将促进具有典型“整体涌现性”、“自发性”和“自下而上”特征的可穿戴群体智能的出现。因此探索该智能形式影响下新形态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结构,研究实现个人行为识别和挖掘、人机闭环中的信息增益策略,维护可穿戴群体智能的涌现性基础;研究基于可穿戴社区等创新组织结构,构建复杂适应系统,提高复杂任务执行能力和开放环境应对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穿戴设备的计算一种前瞻的计算模式,是“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理念的产物。发展到今天,可穿戴设备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可穿戴计算系统或终端的多种形态的出现,在功能上,可穿戴可以与手机应用互动、查看电话、短信、邮件、天气和诸多社交网络动态,可以用于体育训练测试,可以用于医疗保健和医疗类,还可以延伸到衣服和饰品等健身和健康护理类,甚至工业和军事用途等等。其创新在于:更多地强调用户在工作空间、生活空间活动时,能得到信息空间和多人协作的支持,突出对人的感知和智能的增强,即人机交互和协同。
可穿戴的设备的核心在于对人的信息数据的采集、计算、反馈,以及最终对人的行为的改发。其真正意义,在于这些设备要比手机这样的终端更加融入人体和人的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可以说,可穿戴设备本质上就是让技术回归了以人为本的时代。以人为本不仅仅体现在可穿戴设备应用的场所是“人”身上,不仅仅体现在可穿戴设备的外形、应用特征等必须考虑人的因素,更多体现在可穿戴设备获取的数据信息是以人的信息为主,其计算加工和传输的信息仍然是以人的信息为核心,应用价值点或作用对象也是以人为目的。
可穿戴计算设备,真正让IT技术回归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