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反正都是赢:看高通如何规划物联网战略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财富中文网
日期:2014-03-25 09:50:56
摘要: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一点也不新。这个名词的起源可上溯至1999年。但高通正在给它注入活力和相当可观的资源。截止到2013年9月29日的前12个月,高通的营业收入达250亿美元,利润将近70亿美元。
关键词:物联网4G高通

  2013年年底,高通发布了Toq, 一种可以让用户在手腕上接收电子邮件和其他信息的“智能手表”。Toq的发音与英文“Talk”相同。对于这家半导体公司来说,Toq是一款另类的新设备,因为高通一直主要扮演幕后英雄的角色,尽管它的技术曾经引发智能手机革命。可是,Toq并非这家芯片制造商的唯一一款离经叛道的产品,公司似乎正在竭力传播它作为手机与无线网络的微处理器和射频芯片提供商的形象。高通历来是电信展销会的坚定参展商,去年,它在令人眩目的消费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获得了主题展示的机会,举办了一次内容广泛的讲座:预告即将推出的智能手表,展示由高通技术充电的全电动劳斯莱斯汽车(Rolls-Royce),并以《芝麻街》(Sesame Street)中的大鸟(Big Bird)为主持人,推销一款现实增强应用软件。此外,它还发布了一款可以让所有家用电器设备相互交流的软件平台。

  高通并没有抛弃它的过去,相反,它在向潜在的市场扩张,为数百亿台设备实现无线互联,不仅包括洗衣机、咖啡机等普通电器,还有除纤维颤动器、心脏起搏器等救生工具。愿景很简单:只要将所有装置连上网,它们能在出问题时(比如心跳不规律或有人私自闯入他人车库)、缺少物品时(比如当冰箱里没有牛奶)或是环境发生变化时(比如高速路上已经不再拥堵),告诉网络,进而通知消费者本人。消费者或是另一种设备就可以据此做出反应,比如告诉医生心脏有问题,或是给房屋主人发消息,提醒他去商店采购。或是在不太远的未来告诉汽车,取道那条高速路回家。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一点也不新。这个名词的起源可上溯至1999年。但高通正在给它注入活力和相当可观的资源。截止到2013年9月29日的前12个月,高通的营业收入达250亿美元,利润将近70亿美元。这家总部位于圣迭戈(San Diego)的科技巨头将把其每年50亿美元的研发预算中的一大块(公司拒绝透露具体数字)用于创造它所谓的“数字第六感”。

  就在努力重新定义自己的同时,高通正在经历另一次转型:去年12月中旬,这家芯片制造商宣布首席执行官保罗·雅各布(Paul Jacobs)将于今年3月被现任首席运营官的史蒂夫·莫伦科夫(Steve Mollenkopf)接替。消息人士说,莫伦科夫一直是董事会的接管公司最终人选。在得知微软公司(Microsoft)正在努力吸引莫伦科夫,接替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担任这家软件巨头的主管后,董事会加快了接替进展。在升职消息宣布的当天,莫伦科夫对《财富》杂志说:“这是一家在行业里拥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公司,对于有机会要带着它继续前进,我感到惶恐。”

  眼下,莫伦科夫和雅各布正面临着一个有趣的挑战:把公司的物联网战略变成现实。高通要做的事情不只是改造它现在每天生产的芯片和传感器,尽管这已经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想让潜在的合作伙伴看到高通愿景的潜力,公司必须打造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组成部分(比如能让机器之间相互交流的运行语言)。为此,高通制作了一款为互联设备使用的开源软件平台AllJoyn和样子有点像大号的卡西欧经典款(Casio Classic)手表的Toq。(是的,也许高通还没准备好打入时装业。)

  不过,高通以前就是做芯片的,而且业绩极为出色。今天,全世界三分之二的3G和4G宽带手机里都安装了高通的芯片。它的产品驱动着苹果(Apple)的iPhone(苹果自己设计处理器,但采用了高通的一些零件,比如射频芯片。)、三星(Samsung)的Galaxy系列设备和亚马逊(Amazon)的Kindle Fire HDX 7。在普及智能手机方面,苹果和谷歌(Google)居功至伟,但要是没有高通,智能手机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这是因为高通不仅发明了手机的内部构件,它的管理层还努力发展可行的移动计算。早在iPhone发布和苹果的网上应用商店App Store开通之前,高通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和应用商店,并试图将它们商业化。在消费者还没想到用手机看视频之时,高通就创造了“手持设备电视直播”业务。它后来又退出了这些业务(其中几个业务遭遇惨败,如广播电视)。但在退出之前,公司已经向世界展现了智能手机的潜力,同时还销售了大量芯片和元器件。高通已经极大改变了消费者工作、沟通、娱乐和学习的方式,它能不能再一次塑造未来呢?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