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与银行 是合作还是竞争?
2010年之前,我国的银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仅存在存、贷、汇等交易关系,二者泾渭分明;2010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面世,成为国内首家在全国范围内完全面向电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以消费品为主的传统电商与银行开始出现业务交叉。
电商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最初仅限于传统的简单交易,随着数据优势的凸显,传统电商首先涉足高利润的融资业务,以往专注于工业领域的行业也开始搭建电商平台,并积极寻求与银行合作,依托数据与资金两大优势进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
电商与银行互相改变着彼此,第一步是业务简单交叉。电商巨头纷纷涉足资金融通业务,同时,银行巨头也开始搭建电商平台,电商与银行之间的跨界业务交叉将竞争推向白热化。电商通过为客户提供附加值探索拓展融资业务,同时银行通过设立电商、支付平台获得更多真实交易数据,很多电商与银行都将全面试水业务作为涉足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
电商与银行逐步探索合作,第二步是通过分工各取所长。一方面是通道服务,阿里依托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打通与民生银行的资金结算通道,依托电商平台,提供金融产品销售通道;另一方面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商针对其小微企业客户,获取并挖掘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数据、物流数据、客户评价数据以及认证等信息,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判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将该信用信息与银行共享,为银行提供助贷服务依据,有助于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电商与银行的合作中,电商具有数据信息优势,银行在金融产品方面具有优势,加之第三方支付机构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技术优势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共同向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存、贷、汇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三大主营业务,除存款仍为商业银行的特许业务之外,以互联网金融为战略发展目标的电商已将业务范围延展至信贷与支付。
电商依托互联网金融理念推广的“量化放贷”模式迅速聚集大量中小微资金需求者。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由于线下信贷审核的机制限制,高固定成本使得传统金融机构依托现有机制无法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而电商凭借对数据信息的积累和技术优势,能够线上、批量化向有真实交易数据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
电商依托互联网金融模式衍生出的新兴支付模式主要有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二者保持高速增长。电商加紧布局第三方支付市场,以此作为电商平台业务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行业细分领域不断深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市场规模增速将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电商逐渐涉足并日益壮大的信贷与支付业务,看似挤占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但事实上却并未带来明显的直接竞争,而是与传统金融机构达成了协同效应。从信贷业务的层面上来看,电商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并不冲突,电商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特点是小、散、灵活、周期短,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则较少与中小微企业之间开展信贷业务。从支付业务的层面上来看,涉足互联网金融的电商企业作为互联网企业,大多经营灵活,能够更好更快地运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支付新模式,而支付、结算是金融业务的基础,因此电商对支付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恰恰能够支撑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二者的协同效应远远大于直接竞争。
电商与银行发挥各自优势,在合作中形成互联网金融新模式。电商正在依托数据优势向其承载的供应链两端延伸。一方面,向电商平台物资流端延伸至供应链上游数据流端,注重原始数据的获取、整理,在电商平台进行过交易的客户均产生一系列真实交易数据、物流数据、客户评价数据以及认证等信息,而批量处理大数据正是电子信息类企业的行业优势。另一方面,向供应链下游资金流延伸,通过量化处理数据得出对客户的信用评价,由此客户的零散信息就通过大数据量化分析产生了价值,成为获得融资服务的依据,使电商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可能。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浪潮的推动,金融业正加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技术首先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的销售模式,其次丰富支付手段,最终在作为其核心的信贷业务中融入互联网理念。电商与银行从简单的业务交叉到契约合作,再到理念的初步融合,似乎已经跨越了正面冲突的直接竞争阶段,二者将携手迈向未来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