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如何建智慧城市
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智慧城市受到了国家越来越高的重视。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对信息消费的大力推进,则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
相关机构预测,2014年下半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提速,各个试点城市的项目或将陆续落地,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望达到2万亿元。
与此同时,作为发达国家的意大利,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也在积极进行智慧城市的实践。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北京—意大利科技经贸周期间,智慧城市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话题。意大利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也为中国提供了诸多启示和借鉴。
智慧城市的天然“实验室”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两国都有优秀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当前两国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也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环境问题。
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中国区总协调官安东尼奥·赖世平看来,中意双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一个共同的基点,就是和谐。“科学技术能够实现很多想法,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意大利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和手段有很多,我们期望通过适合的解决方案,让科技应用更加和谐,让经济发展更加和谐。”
比如,博洛尼亚是意大利最大的机械制造中心,也是法拉利、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跑车的产地。同时,博洛尼亚也出产知名的奶酪、帕尔马火腿,以及其他的农副产品。
“这种和谐的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通过这一模式,我们可以实现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目标。”安东尼奥·赖世平说。
事实上,像这样的城市,意大利还有很多。安东尼奥·赖世平介绍说,从历史发展来看,意大利的城市是通过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广场文化逐渐形成的,城市通过广场文化,将企业文化、商业文化,以及手工业和旅游文化都汇集在了一起。
而这样的城市,被看作是天然的智慧城市“实验室”,吸引了企业的兴趣。这些企业在意大利城市的人文古迹上,应用可以吸收污染的新材料,并构建分布式的能源体系。
“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关注节能和环保,而且具有人文关怀,从而实现技术与美景、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处。”欧洲智慧城市项目协调员莫罗·埃斯波西托说。
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新霞对意大利这一环保与人文并举的发展模式表示赞同。“无论多么高精尖的技术,都应该能够服务于我们生产效率的提升,服务于地球给予我们的能源和各种各样产品利用率的提升,以及我们的政府职能,和我们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
而在中国,一提起智慧城市,人们往往会联想起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意大利的相关专家看来,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科技。
“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意味着不仅仅要把技术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先进手段,还要通过技术让人类社会发展得更加智慧。技术作为手段和工具,为的是达成人类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但手段本身不能作为目的。”莫罗·埃斯波西托指出。
此外,莫罗·埃斯波西托认为,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智慧城市模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因而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比如,有的城市更关注社会生活,有的更关注艺术生活,有一些是海港城市,还有一些城市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这些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将以前的工业化城市变成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的后工业化城市。
而要实现上述多样化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显然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而是需要市民的参与。据了解,意大利北部的布雷西亚市的智慧城市设计,科技部分只占33%,更多的是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
意大利专家们指出,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硬件意义上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软件层面的城市,通过市民的参与,共同制定成立管理的政策,从而在城市中建立起幸福美好的生活。
意大利国家城市协会顾问罗伦·左波路芝表示,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而言,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制定措施的过程中,要让市民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建立决策者和市民之间的交流渠道,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
比如意大利普利亚大区巴里市,据该市长米歇尔·埃米利亚诺介绍,为了实现在2020年之前减少30%有害气体排放量的目标,该市鼓励居民出行时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同时,该市还建设了一些停车场,提供给来城市的外地人口,他们可以把车停在停车场,然后乘坐共同交通工具。
“我们并没有花费太高的成本,但是在两年之内,就在空气净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米歇尔·埃米利亚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