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规模应用下频率资源将现缺口
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应用场景的日趋广泛,RFID的使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RFID产业的快速发展,预示着大规模应用即将到来。作为一种无线电技术,RFID的应用离不开频率资源。RFID的产业发展和标签的大规模应用势必会增加无线电频率的需求。据有关测算,主要用于物品快速识别的800/900MHz频段的超高频RFID技术,2020年将出现密集大规模应用,届时将会有一定的频率需求缺口。提前做好频率需求的研究工作,适时提出RFID管理政策的相关建议,有助于促进RFID产业发展,有利于维护空中无线电秩序。
RFID产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物联网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安防、车联网、物流等都是物联网应用的热点领域。作为物联网的感知层,RFID的快速成长得益于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RFID凭借其自身特点,在身份识别、物品追溯、产品防伪、货物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RFID经历了培育期和初创期,已经进入成长期。2012年我国RFID产业的市场规模接近240亿元,相关机构预计2013年将达32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超过30%。
国内RFID产业链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降低了标签的生产成本及使用成本。目前单个标签成本大约0.4元人民币,并且我国已具备了年生产60亿个标签的能力。价格的壁垒得到突破,规模应用的进程逐步推进。
RFID规模应用下的频率需求
RFID通过电磁波完成识别与通信。不同的应用场景,RFID的工作方式不同,使用的频段也不同,涵盖了低频、中高频、超高频及微波4个频段。
RFID在低频频段的典型工作频率有125kHz和133kHz。具体应用包括:动物识别、容器识别、工具识别、ID卡等。RFID在中高频段的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中频标签由于可方便地做成卡状,通常被用于电子车票、电子身份证等,读写距离较近,通常小于10cm,预测未来典型场景下标签密集程度和识别速度要求有限,因此,按照现有标准进行部署使用,目前已分配的频率资源基本满足2020年RFID业务发展需求。但随着应用日益广泛,如果未来出现低频和高频RFID系统的新应用,也有可能出现低频段和高频段的频率新需求。
超高频频段与微波频段的射频标签主要用于远距离物品识别,如物流、高速ETC等。超高频段RFID系统由于读写器作用距离远,通常能够检测到多张标签,存在多标签冲突情况。通过增加读写器数量来提高读写效率可能引起相互干扰。同时,复杂的电磁环境也会降低RFID的识别率及数据率,进而影响频率资源的使用效率。未来超高频频段标签数量的增长和应用的增加,会使得具有低传输速率的RFID需求更多的频率资源。
433MHz频段用于民用设备的无线控制装置,按现有标准进行部署使用,目前已分配的频率资源基本满足2020年业务发展需求;800/900MHz频段(我国划分的频率840~845MHz和920~925MHz)的超高频RFID技术日趋成熟,未来典型场景下(物品的快速识别)将应用广泛,预测2020年将出现密集大规模应用,在典型场景应用情况下存在一定频率需求缺口。
RFID规模应用急需政策支持
随着物联网的蓬勃发展,RFID将在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对物流等领域带来深层次的变革,对社会经济、产业发展以及市场运行等造成深远影响。但是,当前RFID的健康发展,除了需要有频率资源作为保障,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管理。
要掌握RFID业务发展趋势,做好频率管理工作。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势必会引起部分频段RFID设备的大规模应用。读写RFID标签的业务量增加可能会造成频率资源的紧张。建议国家频率管理部门根据RFID业务发展情况,及时做好用频需求研究,合理调整频率分配,确保RFID产业健康发展和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合理利用。
要对RFID大规模应用环境进行监测和研究。RFID的大规模应用对周边电磁环境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系统级电磁兼容问题变得复杂。
应制定完善的RFID生产、检测等各环节相关标准和规范。应建立健全RFID电磁兼容测试规范,主要对射频指标测试、相邻频段系统电磁兼容测试、典型场景EMC测试等测试指标进行规范和建议典型值。
建议加强RFID设备生产和使用的监管。依照《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管理暂行规定》相关内容,针对RFID的研制、生产、销售、进口和使用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