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手机,你的移动钱包
手机、钱包、面巾纸……北京的吴小姐有点马大哈,以前的她经常是挤上公交车才发现找不到一卡通,然后便是一通手忙脚乱,把包翻得底朝天。“每次都弄得我很尴尬,而且公交卡已经丢了好几张了。”
现在的吴小姐再也不用埋头乱翻了,只需要气定神闲的拿出手机,在公交车的刷卡器前一刷,就可以像刷公交卡一样扣费、乘车,既新潮又“有范儿”。让吴小姐摆脱烦恼的“神器”叫NFC手机一卡通。“有了它既可以打电话、发微信,又可以刷公交、地铁车票,还能在物美超市、味多美里刷卡购物,这样的生活真是太方便了。”
一机在手方便我有
NFC手机一卡通让手机、公交卡合二为一
其实吴小姐的这种便捷生活,北京市民现在都可以拥有。近日,北京移动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发布“移动NFC手机一卡通”应用。只要持有一台经过中国移动认证的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并安装NFC一卡通专用SIM卡,在北京就可以通过刷手机完成公交、地铁刷卡和超市餐饮等小额支付。目前,北京移动金融街、东中街、西单、王府井等37家直属营业厅已开始受理更换NFC-SIM卡业务,市民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到营业厅办理即可,而且不需要更换手机号码。
NFC手机一卡通其实就是将手机和一卡通合二为一。 “你可以将NFC手机一卡通,简单的理解为在手机的背面粘了一张公交一卡通,因为它可以实现一卡通的所有功能,但是实际上两者又有所不同。” 国内领先的移动支付安全芯片研发企业的相关技术专家说,“在手机背面贴上一卡通,虽然可以实现公交地铁的刷卡功能,但是一卡通不能和手机中的一些APP应用实现交互,而NFC手机一卡通则可以。”
例如,用户可下载“中国移动手机钱包”客户端,进入如同“钱包”设计的页面,点击钱包里蓝色的市政一卡通卡片后,就可以在手机上注册市政一卡通的后台账户,并通过银联卡向账户充值。一旦一卡通账户余额不足,用户可以点击“圈存”选项,从银联卡账户中圈任意金额进入一卡通账户。此外,用户还能在手机上实时查询一卡通账户的余额和消费明细。据移动工作人员介绍,NFC手机上的一卡通账户和手机话费账户是相对独立的,乘公交地铁刷的是一卡通账户,不会影响话费账户金额。
NFC手机一卡通方便是方便,但是很多市民也有这样的担心——如果手机没电了,一卡通的功能会实现不了,这样的话方便也变不方便了。
针对人们的这种担心,移动工作人员解释说,NFC功能对电量的要求非常低。即使手机没电自动关机,无法进行正常通话,电池里残留的一点余电也能保持NFC正常工作。只要手机不是耗尽电后空置了好几个月,连隐藏的一点点余电都没有了就行。
刷手机坐公交不新鲜
未推广只因SIMPass技术存在弊端
“NFC就是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中国通信工业协会NFC产业技术专家、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孙意笑说。将两个含有NFC芯片的设备放在一起,两者会通过NFC天线进行磁场耦合,产生电流信号,刺激NFC芯片释放有关数据信息和密码信息,并通过13.56兆赫兹无线电频谱频段交换数据。
通过NFC手机实现公交刷卡,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其实,早在几年前,上海、深圳、西安等多个城市已实现刷手机乘公交车。不过,以前刷手机乘公交采用的是SIMPass技术。孙意笑指出,SIMPass技术融合了DI卡技术和SIM卡技术,即在原来的SIM卡上增加了一个“小辫子”——外置感应天线,并且为了保证信号的传输效果天线要安放在电池的上面。
它是一种具有非接触和接触式的双界面卡。接触界面实现SIM应用,完成手机卡的通信功能;非接触界面可以支持各种非接触应用,实现支付功能。手机与刷卡机之间的感应就通过外置感应天线来完成。
手机与公交卡结合,能给人们生活带来较大便捷,但为何过去几年一直“火”不起来?专家指出,这是由于SIMPass技术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开启后盖的手机无法享受这一技术;一些手机的内部空间较小不足以容纳外置感应天线,导致手机无法使用该技术;使用者拆装电池的时候容易将天线弄断;如果手机是金属外壳,还会对信号造成屏蔽,干扰刷卡。
而NFC技术不存在这些缺陷,通讯专家侯自强表示,NFC除了可进行近场移动支付外,还将在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台北市的一家酒店,房客在入住期间可向酒店方申请免费使用的NFC手机,该手机可取代传统房卡进出饭店门禁系统,外出时还可以代替悠游卡(公交卡)搭乘大众交通工具或在便利商店内小额消费。2012年,瑞典、伦敦的几家酒店也曾进行过相同的探索。
避免财产失窃NFC有法宝
通信距离近、软硬结合加密措施确保支付安全
NFC技术是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NFC一样,RFID技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信息,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区别。据孙意笑介绍,由于RFID技术采用的是2.4吉赫兹无线电频谱频段交换数据,其信号的场强要比NFC的
13.56兆赫兹强一些,因此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1至10米。
如今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各种针对智能手机的病毒也随之泛滥,不少用户都有这样的疑虑:NFC手机安全吗?手机账户中的钱会不会被盗走?
“由于NFC手机采取SE芯片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相结合的方式,不到0.1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ID与密钥等数据传递,黑客在如此快速交换数据的条件下截获并破译无线电信号的几率很小。” 孙意笑说,此外,NFC要求的通信距离较RFID要近,一般在10厘米的距离内,因此它的安全性也比RFID进一步增强,同时也比现在的二维码支付、音频支付、声波支付要安全很多。
孙意笑说,NFC-SIM卡的加密程度与银行发放的U盾有异曲同工之处,U盾是把一个安全芯片做在U盾里面,而这种安全芯片NFC-SIM卡本身就有。目前国内的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厂商都有提供。当NFC功能运行后,安全芯片就会读取SD卡或TF卡中的密钥,获得授权后,就默认NFC芯片与其他NFC芯片进行数据交换。如果读不到密钥,就会显示非法操作。
然而,NFC手机一卡通虽然用起来很方便,但是一旦手机丢失,就要补办NFC-SIM卡,一卡通后台注册的银联卡账户中的钱能找回,但从银联卡账户中圈存进一卡通账户里的钱就找不回来了。所以NFC手机一卡通更适合小额消费,用户平时在一卡通账户中不要储值太多。
NFC移动支付前景光明
利益平衡或成其未来发展最大阻碍
孙意笑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快速发展,NFC移动支付将是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它效率更高——利用二维码进行交易或者数据交换需要6秒钟以上的时间,但是NFC只需要0.1秒就可以完成数据交换。虽然其前景光明,但“利益平衡的问题可能会成为NFC未来发展的最大阻碍”。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深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刷一种名为“深圳通”的卡,使用者需要先为“深圳通”充值,然后才可以使用。据统计,每天“深圳通”的资金保有量都超过几个亿。但如果利用手机钱包进行公交刷卡,就意味着不用将钱预先充值到“深圳通”,只有当人们刷卡乘车了,钱才会到“深圳通”里面去,不刷卡的时候,钱还是在个人银行账号里。这样 “深圳通”就失去了一大笔可以沉淀的资金。“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如果各方面的利益不能平衡,就会导致商家不会去用这个技术。”孙意笑说。
此外,如何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即如何说服消费者通过手机来支付,而不是用现金和银行卡支付也是一个问题。
“改变人们的支付观念需要一个过程。”孙意笑说,这就像90年代初期人们用的都是存折,后来国家推行银行卡,很多人不理解,认为银行卡不安全,因为用存折的话存入或支出每一笔钱都会有记录,而银行卡则不会,那个时候也是花了五六年时间才把银行卡真正普及起来。“现在NFC手机在国内的普及率只有10%左右,普及率还不高,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预计2015年,NFC手机可能会达到40%—50%的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