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智慧城市使城市红利增加三倍
据阿思达克通讯社报道,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脚步渐进,多位发改委官员证实,由于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而人口聚集势必给交通、医疗和建筑带来压力,因此需要更为合理的资源调配和布局,智慧城市正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转型。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对大智慧(5.24,-0.07,-1.32%)通讯社表示,实行低碳、生态、绿色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城市规划的问题,更好地利用清洁技术燃料等都需要智慧城市的管理,即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管理手段和软管理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城市的治理过程中。
李铁强调,智慧城市的普遍做法是将高科技运用到城市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也使硬件设施全面改善,但是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要防止智慧城市成为形象工程。
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介绍,根据测算,如果将传统的城市治理和管理方式改变成智慧城市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和治理的话,城市的红利能增加三倍。
“未来信息化将是引领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乔润令称。
广证恒生表示,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镇化"的主要落脚点。信息化和城镇化是新四化建设的2大主要方面,是推动中国未来中长期成长的主要动力。我国中端劳动力人口红利将支撑信息化相关行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和城镇化这两化建设的主要落脚点,将成为我国投资的重要领域,推动TMT行业由投资的支撑辅助角色转型成为投资的主体之一,是未来TMT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据住建部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长期而言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将超过10万亿。
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第二阶段,平台化+智能化成主要特征。目前智慧城市已在安防、交通、医疗、数字城管等垂直领域取得较好的推广,并将进入投资建设的第二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第二阶段有2大需求属性:1、平台化:跨行业智慧系统融合应用,解决应用、信息、数据孤岛问题;2、智能化:之前阶段智慧城市业务因具有较多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因素,有用性、可用性较差,而智能化作为政绩工程的摆设转变为真正可用并有用的支撑措施和应用平台。
智慧城市目前已发展进入第二阶段,此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具有3个鲜明特征:1、投资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2、建设规模大,大多采用BT模式;3、不同行业联网融合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