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中兴加强知识产权布局

作者:张林 王珊
来源:科学时报
日期:2013-05-22 09:54:30
摘要:把专利武器视为竞争手段并逐渐运用自如,中兴通讯实施的“知识产权专利战”将为国内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走出去”带来启示。
关键词:中兴专利RFID

  国际专利申请量向来是各国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实施专利战略也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专利游戏”怎么玩?“专利战”怎么打?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国内企业并不清楚。

  截至2012年底,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累计申请全球专利4.8万件,其中九成以上是发明专利,已授权专利超过1.3万件,成为全球通讯产业主要专利持有者之一,并连续两年蝉联全球专利申请(PCT)量世界第一。

  把专利武器视为竞争手段并逐渐运用自如,中兴通讯实施的“知识产权专利战”将为国内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走出去”带来启示。

  关注知识产权布局

  在中兴通讯射频识别(RFID)产品线标准总监王立的印象中,公司知识产权战略风生水起的时候是在2009年。那一年,公司开始对专利的产生、申报投入大量资金。

  RFID产品线位于天津。当时,这条产品线被要求每年必须产出四五十篇国内、国际专利。2011年以后,随着专利诉讼明显增多,考核的内容又增加了一项:一年必须产出两篇高价值的专利。

  “一堆普通专利所发挥的作用远不及一件高质量专利的作用。”王立向记者解释说。

  事实上,中兴的“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同步进行的过程。“我们一直致力于不断挖掘和积累一批高质量专利。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沈剑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在中兴,专利产出会以任务指标的形式落实到分公司、部门、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在项目立项初期就必须明确提出可能产生的专利点,并在项目结束复盘时审核专利的完成情况。

  “假如研发人员在项目立项时计划申报3项专利,最终却只完成两项,那么这个项目将被延期。”王立指出,专利产出已经成为中兴研发项目考核的一个硬指标。

  为了让高质量的专利脱颖而出,中兴通讯建立了一套全流程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及知识产权布局体系。其核心是在所有HPPD(高效研发)项目中,知识产权分析以及知识产权计划全程嵌入,范围涵盖专利、商标、软件等各方面。

  同时,根据专利价值大小,研发人员还将获得不同的奖励。普通专利的研发人员一般可获得千元左右的直接奖励;高价值专利的奖励额度则会有较大差距。

  沈剑锋介绍说,在中兴通讯,入职两年以上的研发人员中,90%以上都参加过知识产权布局和风险排查,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

  附加收益不可估量

  2011年4月,最大国外通讯厂商爱立信起诉中兴侵犯其基于GSM和WCDMA的专利权。中兴积极应诉,并发挥手中专利武器的优势,最终与爱立信达成知识产权交叉授权,双方以撤诉方式和解。

  同时,在近两年欧洲的10起诉讼中,中兴通讯均以驳回、无效和中止判决等方式取得全面胜利。

  “对于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而言,专利是很好的防御性武器。”王立认为,与专利屏蔽的风险相比,其费用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值得的。

  目前,中兴通讯发明专利80%以上的创新成果被应用在智能终端、核心网、路由器、IPTV、LTE等各类产品中,也正是由于专利技术被转化为产品运用,中兴才能在欧美等海外市场自由驰骋。

  据了解,中兴通讯每年在专利申请、维护、员工创新激励等方面的总投入达数亿元,占公司收入的10%,且没有计入每一件专利的研发成本。2012年,中兴通讯亏损28.4亿元,首次出现年度亏损,但当年研发投入就达88亿元。

  “没有哪家企业会不计成本地单纯增加专利数量。”沈剑锋说,“在欧美地区一件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甚至需要超过10万元的资金成本,但专利战略所带来的市场拓展等直接收益,与品牌等所带来的间接收益,这些都是不可估量的。”

  知己知彼 尊重对手

  对于有志于向国际市场进军,或者已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实施积极的知识产权战略及有效应对波诡云谲的专利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

  然而在沈剑锋看来,专利游戏并不是那么“好”玩的。

  中兴的经验是,根据市场动向及时调整专利策略,并分析以往的专利,找出防御性专利和竞争对手可能用来攻击的专利。

  为了迷惑对手,中兴会对核心技术进行专利布局,通常是在其周围申请一定数量的专利,形成必要的专利组合。一方面保护核心专利,一方面迷惑对手,增加对手专利被判无效的可能性。

  “在商业利益上,每一个专利都有存在的价值。”中兴通讯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或者用来消耗对手成本,或者进行防御,都是有目的性的。”

  然而,当专利战在国际市场风起云涌之时,国内大多数企业依然没有意识到实施知识产权专利战略的重要性。

  王立认为,国内侵权成本低,导致侵权行为较普遍,也少有企业为此发起诉讼。专利对很多企业来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据了解,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申请存在3~5年授权周期,短期内无法产生回报;而且,国内企业尤其是尚未走出国门的企业,往往感受不到知识产权的紧迫压力,缺乏储备专利武器的意识。

  “把专利作为一种武器应用于市场竞争中,其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所认识到。”沈剑锋指出,一个不熟悉游戏规则的企业,是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

  他同时提醒,国内企业需要看到西方国家的“游戏规则”与中国有很大差别,知己知彼并尊重对手,方能百战不殆。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