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市区基本实现就诊“一卡通”
市民陆女士有一只透明文件袋,里面有医保卡和市区4家医院的就诊卡。“每次去不同的医院,都要重新办张卡,放在一起,就不会忘带或带错,否则还得再新办一张。”她说。
昨天,陆女士又去了另外一家医院就诊,本以为还要再办张新卡。没想到,挂号处的工作人员一看她的医保卡,拿过去马上办好了手续。“以后用医保卡就行,市区医院已经实行了‘一卡通’。”
果然,在就诊时,医生拿过医保卡在机器上一刷,就能写医嘱、开处方。陆女士不用再办第6张卡了。
市区大医院已能“一卡通”
“前几年,金华市区的医疗机构每年能发出40万~50万张卡。”市卫生局规划财务处处长陈文禹说,由于医院各用各的卡,老百姓只要换一家医院看病就得办张新卡,很多人手上都有四五张卡,既浪费钱,使用起来又不方便。而且,到这家医院就诊的结果,换一家医院医生就看不到,不利于对以往病史的了解和治疗的延续性。“一卡通”的实施,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
目前,市区“一卡通” 实施的范围是: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二医院、市第五医院、市妇保院、广福医院、文荣医院、眼科医院、口腔医院、艾克医院,以及金华开发区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门农场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外)。
陈文禹说,陆女士所感受到的变化是从去年12月15日开始的,只要患者到以上医院去看病,都可以用医保卡当作就诊卡使用。事实上,这项工作早在去年6月就已试行。因此,正式运转1个月以来非常顺利,到目前为止市卫生局没有接到任何相关投诉。
至于还没有开始“一卡通”的医疗机构,暂不实行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硬件设施老旧。要等硬件改善了,才能“通”起来。
根据规划,市区医疗就诊“一卡通”项目共分3个阶段实施。之前的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实施范围为金东区、婺城区的医院、妇保院和主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三阶段覆盖全市主要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向社区卫生服务站延伸。目标是将全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都纳入医疗“一卡通”。
原就诊卡3年内可继续使用
“用医保卡的人差不多有一半左右。”市中医院挂号室的工作人员小童说。其他的病人,仍然使用该院的就诊卡。
据陈文禹介绍,市区医疗就诊“一卡通”系统用的“卡”就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放的“社会保障卡”,为了保证平稳过渡,患者手上已有的各大医院就诊卡在3年内仍可继续使用,但只能在原发卡单位使用。此外,他们还推出了条码和磁条二合一的“金华市区就诊通用卡”作为辅助卡,以便急诊病人和未取得“社会保障卡”人员使用。为免影响“一卡通”的效果,“金华市区就诊通用卡”不作为主推,且暂不开通医保报销功能。
陈文禹说,使用医保卡作为“一卡通”的“卡”是我市的一个创新。之前,大部分地方都是由卫生部门专门推出一种卡来承担“一卡通”功能的。我市的做法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让老百姓“再少一张卡”。一方面,老百姓办卡的钱省了,市卫生系统的工作量也减少了,提高了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医保和卫生部门共用一个网络,共享数据,能整合部门优势,患者报销时更加方便。
未来医保卡还能做更多事情
在宁波上大学的金华姑娘小施参加了宁波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项目,不但到各大医院只要出示医保卡就行了,而且还带有一本红色的病历本。放寒假回家,她发现金华也实现了“一卡通”,但病历还是每家医院各管各,家里积累下来的病历足足有十几本。“金华为什么不顺便实现病历一本通呢?”她有些疑惑。
对此,陈文禹的解释是,“无纸化”才是未来的趋势,相信过不了几年,病历本这种东西就会在金华消失了。那么,只有一张卡,病人该怎么了解自己的病情呢?陈文禹说,这完全也可以通过“一卡通”来解决,他描绘了“一卡通”的美好未来:
将来,等全市每一家医疗机构都实现了联网,病人想要看病历上写了什么,可到离家最近的医疗服务站去输入一个密码,那里的医生就可以帮你在电脑上打开病历记录,甚至打印出来。
将来,做了检查和化验以后不用等在医院里,或者为了取单子专门跑一趟,同样是去家附近的医疗服务站,相关资料都会跟着医保卡,通过网络传输过来。
将来,医保卡会成为你的个人健康档案,医生只要一刷,有什么需要重点关注的就一目了然了,再也不用怕缺乏医疗知识而说不清楚。
将来,医保卡会有越来越多的功能,可以从银行卡里打钱到医保卡里,这样去医院就不用带大量现金了,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