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智慧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 李广乾
来源:人民邮电报
日期:2013-01-14 17:06:08
摘要:1月10日,第三届智慧城市大会在北京举行。据初步统计,3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所规划的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54个。住建部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智能交通、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商机,“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为产业带来2万亿元的商业机会。

  1月10日,第三届智慧城市大会在北京举行。据初步统计,3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所规划的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54个。住建部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智能交通、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商机,“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为产业带来2万亿元的商业机会。

  去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与之同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每个试点项目经费总投入不少于3600万元。这标志着由地方兴起的这股智慧城市热潮已经转由中央部门介入推动。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智慧

  那么,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面前,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客观认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所呈现的这种热闹局面,如何让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蛋糕呢?我们就此与专家展开了焦点对话。

  缺乏“智慧”的智慧城市建设

  胡虎:李博士,您好。您长期从事我国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出了不少有影响的观点。几年前您发表过“‘智慧地球’是个什么球”的观点受到广泛关注。那么,对于3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李广乾:我们知道,2008年,IBM推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在IBM的大力宣传以及国内一些媒体的鼓动下,从2009年开始,“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便很快在我国一些地方盛行起来,并迅速地成为各地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几乎成为其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内容。从有关专家的统计来看,目前已经有154个城市已经规划了所谓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从短短3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智慧城市只会更多。

  胡虎:您认为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广乾:跟风心理、懒政心理。因为,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不叫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就没有合适的口号。这种奇怪的心理是导致近年来智慧城市一边倒地主导我国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我国的所谓智慧城市其实一点也不“智慧”。

  胡虎: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央和地方对待智慧城市建设似乎存在一定的差异?

  李广乾:是啊。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相对应的是,智慧城市在国家层面并没有得到多少认可。目前虽然已有若干部门开始启动试点,但没有智慧中国的规划,智慧城市也没有出现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任何重要文件当中。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下热上冷”的状态。

  胡虎:记得您在“‘智慧地球’是个什么球”的文章中,曾提出抵制“智慧地球”的观点。面对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局面,您是否还坚持这样的看法呢?

  李广乾:实际上,目前所出现的智慧城市建设“地方包围中央”的局面也让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陷入被动。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也必须转变思路,化被动为主动,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不断规范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胡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曾提出,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信息技术选择、引领驾驭能力、认识习惯和法律环境调整四大挑战。您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李广乾:杨学山副部长所提出的这四个问题,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这四个方面的挑战构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障碍,其中的“信息技术选择”则是关键所在。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多,例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这些技术既有技术领域的差别,更有行业应用的关联性,这两者之间如何组合、相互促进,直接考验着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机构、企业的驾驭能力。就智慧城市建设来看,将日常的城市经济社会管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就要求城市管理者根据党的十八大所确立的新“四化”同步建设的要求,进行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理念。

  胡虎:您又如何看待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可能隐藏或掩盖的问题呢?

  李广乾:我将其中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概念不清、外延不明。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则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有些地方的所谓智慧城市规划,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就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

  二是进一步加剧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积极地推动,而条线业务部门对此并不热心。条块分割问题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顽疾,但是智慧城市建设并不能缓解这一问题。从人口、法人以及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来看,当前的智慧城市对于如何解决其共同管理模式问题并没有提供多少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会面临诸多的重复建设问题。

  三是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继续受到冷落。大量应用到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其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只会更多而不是减少。但是,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对这个重要问题却语焉不详,我们不得不深表忧虑。

  如何让我国ICT企业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的盛宴

  胡虎:智慧城市建设给信息技术和服务的供给行业带来了哪些产业机会?

  李广乾: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充分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三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为业务系统发展的重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刷新当前城市信息化发展现状,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为人们呈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发展智慧城市势必会与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融合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支撑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需市场。在当前国际经济仍然持续低迷、针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于促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胡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出哪些政策部署和机制调整?

  李广乾:从政策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尚未与我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有效衔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国家已经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制定了比较具体的战略部署,如国务院于2010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及2012年7月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但是,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地方政府的自发阶段,没有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因而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今后,应该从总体上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关联性,从政策优惠、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此外,还要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信息通信产业管理、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因而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统筹机制去协调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综合、统一有效的机制去统筹智慧城市建设。从地方的智慧城市规划来看,最初主要是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但是最近在一些地方,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也开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目前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就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从内容来看,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的好处在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现有的信息化管理资源融入其中,不足之处是信息化应用难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业务项目上,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主导的优劣势则正好与此相反。

  实际上,任何一个单一部门所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都会面临诸多缺陷,必须建立一种能够综合协调各方业务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发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作用,通过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设立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相关问题举行跨部门协调会议,解决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问题。

  化解智慧城市建设潜藏的深层危机

  胡虎:任何信息系统的搭建都会存在安全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在安全方面又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李广乾:最主要的是国家的产业安全问题。

  近来,美国国会有关封杀华为、中兴公司进入美国ICT市场的评估报告,给我国信息化建设领域敲响了警钟。根据部分解密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信息网络构成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是美国在网络空间延续其“一强独霸”地位的基本手段和工具。为此,必须制定多管齐下的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式,必须在产品、系统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采取一种战略性和综合性的方式,提高对威胁、脆弱性以及与采购决定相关的后果的认知;开发和应用各种工具及资源,从技术上和运作上减少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到退出市场)中产生的风险;制定新的采购政策和运作方式以反映市场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工业界合作发展和应用供应链风险管理标准及最佳操作方式。

  CNCI警醒国人,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实际上,我国在这方面所存在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远较美国来得严峻和紧迫,因为这些威胁不仅来自思科等美国网络通信企业在我国硬件设施领域的近乎垄断地位,也来自微软、IBM、Oracle等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特别是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和业务解决方案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从保障国家安全高度建立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战略和管理体系,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胡虎:那么,我们该如何具体实施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战略呢?

  李广乾:从具体建设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内容概括为实施和管理两个层面。从实施来看,就是要确保“硬保障”和“软保障”:所谓“硬保障”就是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网络设施与装备的绝对可靠,建立一种“可信可靠连接网络”;所谓“软保障”就是要确保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的绝对安全可靠。

  从管理来看,具体包括多种保障机制。首先是建立由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主导的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审查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国家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报告。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入侵监测与防范系统,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政府采购阶段,建立严格的技术产品资质认定和采购备案制度,对参与投标的内资、外资企业明确其安全保障的可信赖等级;建立健全安全监测及应急反应机制,以便协调各政府部门进行监测,阻止和减少外国网络间谍机构对我国公共及企业网络进行网络情报威胁等。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