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纷争平息 合作登台 取长补短 放弃掌控
少了些针锋相对的火药味儿,多了些谋求合作的谦虚劲儿。
这是《人民邮电》报记者连续三年参加“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发现的最大变化。过去,每每提到合作,业界懂行的人都免不了会心一笑,更多地将其看做“口号”;现在,无论是银联还是电信运营商,当合作二字从嘴巴里冒出来的时候,都透着一股真诚劲儿。
纷争平息 合作登台
平息了纷争的,是移动支付标准的尘埃落定。两大阵营无论谁输谁赢,少了分散在标准角逐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能更加一心一意地把力气花在做好做大移动支付产业上了。
大度而果断,这是电信运营商在标准之争中失利之后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对于最终胜出的银联标准,电信运营商无论是在支持的速度上还是在力度上,都表现出了超强的执行力。“中国移动已经发布了NFC终端白皮书,计划在2013年销售1000多万台NFC手机终端,目前已经与各终端厂商合作发布了多款NFC终端产品。”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公司技术总监李炎表示。中国联通同样也表现出了雷厉风行的作风,“2013年,中国联通3500元以上的定制手机,将全部内置 NFC功能;同时,我们也将开放的支付能力,集成到沃+平台上。”中国联通沃支付产品总经理狄亚强调。
初步品尝到胜利滋味的银联阵营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在尘埃落定之后更加冷静地思考合作,这同样赢得了业界称赞。这一次,合作也从先前的“口号”转向了实在的行动。显然,这无疑是业界企盼的进步。就在“第三届移动支付产业年会”上,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明确表示,双方将按照统一标准联合检测、平等开放、成本分担、收益共享的原则,探讨合作模式。
更为积极的信号是,银联阵营为之前的竞争双方进一步给出了明确分工,尤其是在提及TSM(可信服务管理)领域的合作分工时,柴洪峰甚至表现出了兴奋之情,这无疑令人信心倍增:“运营商掌握SIM卡管理权,银行卡掌握金融空间的管理。”仿佛是为明确分工发出启动号令,中国移动和银联在上周短短一周内,相互呼应地放出了消息。先是中国移动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其即将发行NFC SIM卡,将开辟银联专用空间;而后,柴洪峰也在“移动支付产业年会”上表示,中国银联将为商业银行等合作方提供NFC应用的开通、下载、升级服务,鼓励他们方便用户使用NFC手机。
取长补短 放弃掌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移动支付的生态环境中,在标准角逐中胜利的一方——以中国银联为代表的银行卡业,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适应新的游戏规则上。正因为比以往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银联阵营与电信运营商阵营才拥有了不断强化合作的基础。
“银行卡业,过去习惯的是简单的四方参与模式,即发卡方、收单方、消费者和商户四方,而移动支付则是全新的多方参与模式,包括了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以及第三方支付供应商;银行卡业经过这几年发展移动支付的实践,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家都不能独立完成”,万事达卡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常青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而他的观点事实上也代表了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当前的共识。在他看来,任何一个环节的独自强大,都无法最终促成整个移动支付生态环境的形成,都无法让移动支付真正地走向用户。
除了游戏规则改变带来的冲击外,以POS机升级改造为代表的移动支付环境的建设,对于银行卡业而言,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截至目前,商户的NFC读取终端改造,依然进展缓慢。对于一个偌大的中国市场而言,当前已经完成的106万台的NFC终端改造,无疑是杯水车薪。
与支持NFC的POS机改造进展缓慢相对应的,则是用户的失望。一个微博账号为“吕班路”的上海NFC用户,向《人民邮电》报记者表示:“几个月前向银行申请的NFC卡,目前只花出去6元钱。要么找不到可以使用NFC支付的店家,要么店家不愿意接受移动支付方式付款,最终只能注销了NFC卡。”而要走出这样的困境,单凭银行卡业一方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迫切需要新的生力军,而电信运营商无疑是最佳合作伙伴。电信运营商多年来积累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商家的POS机改造而言,都是难能可贵的资源。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与银联共同推动NFC受理环境的建设,有望使支持NFC的POS机在今年年底增加到 120万台。
事实上,适应移动支付新的游戏规则,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同样并不容易。过去,在单纯的电信领域,电信运营商习惯于掌控产业价值链,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现在,在涉及跨行业合作的移动支付领域,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意识到“不是掌控产业链,而是服务于产业链”,而这正是对移动支付的服务用户这一本质的回归。
有所失,必有所得。放弃掌控产业链的想法赢得的是真诚合作,是产业强大,是多方共赢。无论是银联还是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手,都不妨握得更紧些。而中国移动支付产业,也将因此迎来爆炸式的增长。(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