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需求 新奥集团打造燃气运营物联网
当你忙了一天工作回到家,来到厨房准备做晚餐,可是突然发现燃气灶打不着火了。一年前,面对这个令人恼火的问题,需要打几通电话,才能让燃气公司帮助查明原因和找到解决办法。但现在,新奥燃气全国调度中心体系建设部主任李伟向记者演示,只要打开笔记本电脑,登录到新奥燃气的综合运营调度平台:整个燃气公司的管道布局及运营情况就在一幅电子地图上展现了出来;找到通往自己小区的管道,与这一管道燃气运营相关的各种数据就跃然而出。
“亮”化运营
李伟使用的是由他的部门牵头建设的新奥燃气综合运营调度平台,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能够让成员企业“裸奔”的平台,是一个城市燃气运营的物联网。
该平台可将新奥各地燃气企业日常运营中所涉及的管道、气量、设备、人员、车辆、周边地理及事件管理等各种信息,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地图上实时直观地展示出来。各种运营信息、事件信息和报警信息在地图上实时交互,可智能化处理危险源与调度,保证城市燃气的安全运行。
“向成员企业提供这样一个工具,从下到上的管理者,都能够从平台,直观地看到各个企业的日常运行状况。”李伟说,相比强硬的考核措施,这一透明化的平台将引导企业走向自发管理。
虽然成员企业将这一平台比喻为“裸奔”。但李伟认为:“只有建立一个透明化的舞台,企业对标分析,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自发地去‘穿衣服’,及时解决各种事件,主动抓管理,从而真正告别‘裸奔’”。
成立于1989年的新奥,在物联网平台建设之前,已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天然气集团,在全国拥有100多个城市燃气项目。如何让这些企业的日常运营“看得见、够得着、管得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别忘了,新奥主营的是天然气这一公共产品服务业务,任何一家成员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都是整个集团所不能承受的,难怪新奥集团的管理者们 觉得自己仿佛坐在火山口上。
新奥的管理者们发现,在此前狂飙突进的成长过程中,新奥能源尽管搭建了各种各样的部门,例如技术部、安全管理委员会等等,但是各职能部门的职权各有侧重,并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直接面对下属成员企业,综合管理运营安全。
在安全之外,运营管理也直接决定着经营效益。包括管网铺设、改造、维护等在内的各种运营成本,是天然气公司最为重要的成本支出。如何提高运营效率,从运营中要效益,是摆在新奥管理层面前的另一道难题。
2011年6月,新奥燃气全国调度中心应运而生。它作为集团的指挥调度中心,在发生重点事件时可代表企业最高层,面向新奥能源所有成员企业指挥和调度资源。
该中心有两个定位:一是保障运营安全,在出现事故时做应急指挥,日常则进行隐患排查;二是保证日常运营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简言之就是“亮”化运营价值。一方面,通过透明化的管理,节约运营成本。比如,每到冬季,很多成员企业都会过量要求天然气供给,而现在中心掌握了其真实需求,可以合理安排派送,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未来可对资源合理调度,挖掘运营的潜在价值。如通过对不同城市间的天然气价格比较,进行资源调配。
燃气运营的物联网
与其他进入调度中心的同事一样,李伟已在新奥工作多年,历经了各个部门,了解运营流程和业务需求。作为中心体系建设部的主任,李伟深知解决集团和企业间的信息通道尤为重要,他的职业生涯也实现了从业务向IT的转变。
中心成立后,在中心总经理简捷总的带领下,李伟和他的团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去考虑,通过怎样一种合适的工具,来履行部门的职能,让企业管理“看得见、够得着、管得好。”
此前,管理层手里有大量的数据和报表,却并不能真正接触到一线企业,不能直观地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李伟和他的团队通过与不同部门、不同成员企业的专家讨论和“吵架”,同时也寻求了新奥首席信息官韦有双的支持,找到了一个新思路:把运营数据和报表在空间地图上呈现出来。
同时,他们也试图通过系统,将管理的触角伸到一线去。虽然在日常运行中,调度中心并不会直接干预成员企业,但在事故突发时,集团可以做到及时应对。
例如,新奥的管线巡检人员,手持防爆智能终端经过管线时,针对燃气泄漏将自动促发信息上传,而巡检工作的起止时间、地点和路径,也会在系统中显示。某地区的管线出现了漏点,集团可在第一时间通过平台了解情况,自动分析出需要关闭的阀门,并找到最近的维护人员。
此外,李伟和他的同事还试图将熟练员工的经验和思考逻辑置入系统当中,为各个企业的日常运营提供参考模型,提升整个企业的运营水平。
例如,对于新员工来说,管道压力的变动仅仅是一组简单的曲线,但对于老员工而言,根据管线下游用户数量,用户类型等数据,就可以判定这组曲线是否异常。李伟和他的同事希望系统能够智能解决这些问题。
在李伟的构思中,最终建成的系统,应当具有透明化、专业化和智能化三大特点,其基础是运营过程的电子化。事实上,此前新奥集团已经上线了大量的信息化系统,IT供货商中也不乏一些知名的国际IT企业。但他们为新奥建设的各种系统,都不能满足需求,这些厂商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于是新奥的物联网平台走上了自建的道路。
新奥物联网平台从2011年9月份开始实施,到今年6月完成了一期工程,搭建了集团和成员企业的两级架构系统,集团在地图上可看到全国的情况,成员企业在地图上看到的则是本地的状况。
2011年的冬天,李伟在平台地图上发现,某成员企业的一个地区,管网的天然气压力值降到很低,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由于压力低造成停气,将对下游用户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看到平台出现多次预警,管线的压力持续下降后,全国调度中心与该企业进行了联系,原来该企业并没有注意到这个事件,中心立刻要求该企业尽快寻找问题所在;同时协调物流公司将燃气运送过去,保证燃气供给,从而避免了停气事故。
挖掘需求
9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物联网平台搭建工作而言,并不算长,但任何IT建设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实际上,此前新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有10年的准备和酝酿。
正如新奥集团首席信息官韦有双所言,物联网平台的运行,集成和打通了传统的GIS、GPS、SCADA系统,并由很多其他专业系统提供支撑,例如ERP、BI、云平台等。
在此前10年,新奥建设了大量的信息化系统,在建设之初对各系统间的标准和协议进行了统一。这使得物联网平台建设的第一步——数据的采集易如反掌。“很多集团企业在实施物联网的过程中,往往就难在了这一步上,大量系统由于协议不同,数据极难互通,除非推倒重来。”李伟说。
新奥物联网平台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处理并发的大数据。按照预测,将来系统建设最终完成后,适时进行数据交互的点可能将达到2万个左右。新奥集团已经搭建了自己的企业私有云,面对物联网平台大数据通信计算需求,不对数据做集中式处理,而是将其分布在几十个城市的数十个企业的数据中心,作分散式计算,以减轻网络和计算压力。
让李伟最为自豪的平台技术创新,便是将各种系统与地图进行了关联,“不同的要素如何在地图上关联,如何体现,彼此间如何建立关系。”李伟说道,在此方面,新奥借鉴了互联网位置类服务的一些做法。
物流调度是平台运营后遇到的关键挑战。一方面很多城市没有天然气管道到达,需要向气站运送天然气;另一方面,在旺季时,保障天然气的供给也需要车辆运输。平台可根据气站阀门和管道压力的监测,智能实现物流调度,同时平台也将对车辆运输过程中的相关安全信息进行监控。
不仅如此,物流调度除了车,还与各企业的业务计划、企业消耗预测、运输周期等进行关联,需要经过极为复杂的计算,没有ERP系统对平台的支撑是不行的。韦有双说。
目前,李伟的工作更多的是与全国调度中心具体负责业务调度的同事沟通,为系统三期、四期的建设发掘需求,推动企业运营水平提升。他说,最大的心愿是能坐在中心里喝茶。那意味着,各地企业已经很好地将系统用了起来,实现了自我管理,真正告别了“裸奔”。(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