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
“10年内,无人驾驶的技术必将成熟,20年内这项技术将会迈向产业化!届时,道路上的车辆、行人,甚至无生命的障碍物都将能够得到识别,也许你一个人在车里,仅仅将扮演一名乘客的角色。”12日,在无锡召开的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推进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的一席话让人们对未来城市的发展产生美好遐想。
据统计,2011年,我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106亿元,同比增长36.5%,近三年来年均增长高达近40%,全省物联网领域累计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8家。作为全国物联网产业“先行者”之一的无锡市,自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物联网展示中心、传感网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主要创新平台与载体也相继在此落户,为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今后10年至20年间,很多今天我们不敢想的事情都会变成现实。”但杨学山也指出,现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大多是在“打补丁”,即根据原有的技术、经验进行升级、改造,构建物联网大系统的模型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未曾出现,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构建最复杂、最先进的应用系统。
为加速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本次推进会上,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对“十二五”期间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发明专利受理量超过2000项,引进物联网领军人才200人、创新团队100个,培育5家以上年销售额超百亿元企业和10家以上年销售额超50亿元企业,以“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为契机,重点突破射频识别与传感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应用抽象与标准化等一批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关键技术,并推动物联网在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电力等传统产业方面的广泛应用等。
产业化的过程如果没有企业参与是做不成的,而评判产业发展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市场占有率。为此,徐一平表示,我省将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十百千亿”企业培育工程,并重抓产业链建设,用好各项政策资金,针对信息传感、数据处理、智能控制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进行填平补齐,从而提升我省物联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将通过技术创新、项目承接、品牌塑造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让"江苏物联"的整体形象挺立国内外。”
会上,省经信委还和无锡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无锡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并为14家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单位和7家省物联网产业基地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