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打造“无线乡镇” 推动信息惠农
今年“两会”,“三农”问题和信息产业发展依然是重要的热点话题。温家宝总理的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涉及农业和信息产业,在农村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在信息产业方面要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脚步的推进,受限于物质条件和文化等因素,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生产能力都产生了较大的差异。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针对以上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建议,要变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打造“无线乡镇”,推动信息惠农。
据了解,国家从2004年就启动了农村“村村通”工程,目前已实现了行政村电话网络的100%接入。但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农村居民对于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较为初级阶段。统计数据显示,固定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率比城镇低近40%;农村智能手机普及率不足8%,仅为城市的1/4;农村手机上网用户超9000万,普及率仅13%,不足城市的46%;农村互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和音乐上,电子商务等高价值应用使用率低。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信息化建设处于明显的后发位置。
“在信息化水平上,城市在奔跑,农村在漫步。”徐龙认为,如果不加以改变,这已经成为还可能将继续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和实现就业的重要瓶颈。
不过徐龙也表示,正是由于农村信息化建设尚未展开,并未形成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格局,因此在架设宽带网络时,铺设TD-LTE、WIFI等低成本高效的移动宽带技术方面可以实现快速切入,在搭建信息化平台、推动信息化普遍服务等方面可以实现快速推广,从而变劣势为优势。徐龙建议,打造“无线乡镇”,推动农村转型升级。
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不少代表、委员们的认同,有来自通信行业的代表指出,通过在乡镇建设完善以“无线乡镇”为核心,低成本、高便捷的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将为后续的城镇化打下重要基础,也将成为推广新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徐龙建议从四个方面开展“无线乡镇、信息惠农”工程。
一是打造无线网络,提升农村信息化基础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在提升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通信企业积极配合,继续加强乡镇和行政村的宽带网络覆盖,尤其是通过TD-LTE、WIFI等低成本高效的移动宽带技术进行覆盖,最终实现“宽带进村、网络入户、信息到人”。
二是推广无线政务,提升基层乡镇管理服务水平。为解决农村基层管理服务硬件条件不够、管理人才缺乏、先进经验不足等问题,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造“农民网页、村务管理、劳动管理”三大门户,通过建立“农民网页”, 整合农民个人信息、信用交易信息与公共事务等信息;通过建立农村信息化管理平台,重点培养一支优秀的科技种粮大户、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队伍;通过建立劳动管理门户,搭建用工单位和农民工之间的桥梁,优化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是创新无线应用,建设信息化新农村。建立国家“精细农业”管理模型,通过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直接指导、科学调控,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整合现有的政府网站、农村信息播报平台、报纸媒体等信息资源,对以农民为主的“信息弱势群体”实行“信息低保”制度,积极打造属于农民自己的网上信息商圈、网上交易平台、网交会。通过低成本的信息化手段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让“科技小灶”直到田头,打造“新型信息田园”,提倡“服务在乡、管理在县、信息进村”。
四是提升民生服务,积极推进“信息惠民”。应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打造三张网,构建“农村都市化生活圈”:首先,打造一张实现远程教育、远程咨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教育网,全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其次,打造一张不断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文化网,实现“送文化到村、送信息到户、送知识到手”;同时,打造一张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医保统筹一体化、以及远程医疗支持的医疗网,向农民提供医疗信息网上查询、网上申报、电子支付等信息化服务。
徐龙认为,城市要转型升级,农村也要转型升级。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不能将农村变成信息化的沙漠,而应当通过无线乡镇等种种涉农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平台大做文章,让无线乡镇迎头赶上,和无线城市比翼双飞,让信息服务惠及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