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商品条码是神马?

作者:科技日报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11-10-14 08:49:05
摘要:超市里你是否会注意到,大到冰箱、小到榨菜的包装上都有个黑白相间的条码?在地铁的广告上,你是否用手机拍下过某个二维码?

  在超市里你是否会注意到,大到冰箱、小到榨菜的包装上都有个黑白相间的条码?在地铁的广告上,你是否用手机拍下过某个二维码?

  商品条码、二维码……这些都是神马?

  日前,为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11年“质量月”活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10月在全国范围内举办“2011物品编码系列宣传活动”。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应用推广部主任、中国ECR委员会秘书长李建辉向本报记者介绍了其中的一些蛛丝“码”迹。

  核心就是编码

  商品条码相当于产品身份证,它能够保证每一家企业的每一类商品项目的编码在全球范围唯一且通用。商品条形码一般由13位组成,分为前缀部分(前3位)、包含前缀的厂商识别代码(7位或8位)、商品项目代码(5位或4位)和校验码(第13位)。

  例如:69092,690代表中国、69012345是厂商识别代码、6789是商品项目代码、2是校验码。

  “核心就是一个编码。”李建辉介绍,“为了机器识读,我们把编码表示成各种符号,可以是阿拉伯数字,可以是一维的商品条码,也可以是花里胡哨的二维条码,甚至是RFID电子标签……”也就是说,实际上,二维码也是一种条码,所以,当您再听到二维码或者条形码时,就应该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是承载方式。

  有码即标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物流供应链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旨在提高效率的各种编码得以应用。“用得多的就是商品条码、物流码和位置码,其中商品条码用得最多。且编码体系是全球统一,也就是说设备生产商和软件开发商都遵循这个体系设定的标准。”李建辉说。

  我国企业可以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申请“厂商识别代码”,及申办企业的标识代码。获得厂商识别代码的企业,可以在厂商识别代码基础上对产品编制全球通用、唯一的商品项目代码,然后用条码符号载体对其进行表示,企业自己设计的用于内部的条码一般仅限于内部管理系统应用,不能进入流通领域。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全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产品电子代码(EPC)、动物射频识别代码、自行车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工作。

  多种表现形式

  正如你所见,商品条形码是指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识,用以表示一定的商品信息的符号,其中条为深色、空为纳色,用于条形码识读设备的扫描识读,其对应字符由一组阿拉伯数字组成,供人们直接识读或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数据使用。

  “但一维条形码需要靠数据库来支持。”李建辉告诉记者。由于受到资料容量的限制,一维条形码仅能标识商品,而不能描述商品,因此相当依赖电脑网络和资料库。

  因此,近年来,一些储存量较高的二维条形码逐步出现。

  由于二维条形码具有高密度、大容量、抗磨损等特点,这就拓宽了条形码的应用领域。二维条形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上记录数据符号信息。

  在代码编制上,二维条形码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随着物联网的大热,RFID电子标签为人所熟知。作为承载识别信息的载体,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进行双向通信,实现标签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与条形码相比,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实现识读距离从十厘米至几十米的非接触识读;可识别快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保密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

  可追溯标准保障商品质量

  用“读卡器”对准猪耳朵上的“耳钉”一照,小猪的“隐私”一目了然:出生地、主人是谁、打过什么防疫针……山东烟台开发区的数万头猪、牛、羊3种牲畜全部戴有新型动物二维码耳标,实现了动物源性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实时监管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以往采用的耳朵上标签、刺青以及印记等动物识别方法,都存有一定缺陷,如标签丢失、破损或变更,数据记录速度缓慢,人为录入错误等。而二维码耳标相当于“电子身份证”,戴上耳标的牲畜,以后无论流通到哪里,只要用识读器扫描,牲畜的所有信息就会显示在识读器上,包括出生地、养殖户的信息,以及何时何地做过哪些检疫等。动物检防疫员手持“溯源智能识读器”轻轻一点,就可完成每头家畜的“身份”登记和查验,速度快,数据准确。消费者还可根据动物产品上的二维码标签,通过移动设备、网站查询等对自己购买的动物产品质量进行溯源查询。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江西吉水的牲畜“健康档案”,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新疆和田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提高了市场占有率;黑龙江农镇保鲜黏玉米有了“身份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江苏大闸蟹占香港九成市场,实行条码管理;四川雅安茶的身份标签,让百姓喝上“放心茶”……

  “在整个商品流通过程中,统一编码最早是为了满足零售的结算,后来用于生产、后台管理、物流、仓储配送等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李建辉介绍,可追溯标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近来受到关注,这也恰恰契合了“质量月”的主题。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采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其核心就是商品条形码的推广和应用。自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中国条码推进工程以来,该中心相继部署了大量试点项目,其中的一部分项目针对具体的产品领域,除食品、医疗产品外,还包括家具建材、纺织服装、摩托车配件、特种设备等。每个领域不同的产品往往由一个分中心或一家企业承担系统研发并进行试点。如今,其中的很多项目已不止局限于试点的地方和企业,正在向全国推进。

人物访谈